人民网
人民网>>吉林频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大版面聚焦吉林:努力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本报记者 刘以晴
2025年06月17日08:2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原标题:用好养好黑土地,吉林这样做

  吉林省公主岭市,无人机正在对农田进行“飞防”作业。
  公主岭市委宣传部供图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土壤剖面展示了“梨树模式”的效果。
  梨树县委宣传部供图

  吉林省公主岭市,农民正对农田进行机械化种植。
  公主岭市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吉林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吉林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探索用好养好黑土地。

  

  进入6月,吉林黑土地上的春耕基本结束。

  说起今年的春耕,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大房身村村民王春福打开了话匣子——

  “‘轰隆轰隆’,在刚过去的5月,村里的清晨格外热闹。乡亲们都是一早开着大型播种机在大田里忙活。天气热乎起来了,5月正是玉米播种的‘黄金期’。早一天下种,秋收就能多打一些粮。”望着黑黝黝的土地,王春福眼里充满笑意。

  “给黑土地‘加餐’‘盖被’”

  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十家堡镇西黑咀子村,黑土地泛着油光。双滢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陶勇是庄稼“老把式”,十年前,当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上门介绍保护黑土地理念时,陶勇有些疑惑:这么多年不都这样,为啥要保护?跟我这个农民有啥关系?

  陶大哥的不解,道出了当时许多乡亲的心声。

  王贵满回忆道,一面是改变农民耕作习惯之难,倡导秸秆还田,在许多村民眼中是“懒汉做法”“种埋汰地”;一面是亟待保护的黑土地,当时,赶上大风下雨,地里黑土就被带走一层。“一厘米厚的黑土腐殖质形成需要数百年,就这么白白刮走,真是心疼。”

  王贵满开始跟着村民下地干活,找准机会就分享保护方法——把玉米秸秆高留茬,碎段后全部覆盖在地表,通过机械化作业完成清理秸秆、开沟、施肥、播种、覆土等工序。

  这就是秸秆覆盖地表、免耕少耕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梨树模式”。

  “秸秆还田,相当于给黑土地‘加餐’‘盖被’,还能防止风蚀水蚀,抗旱保墒,增加土壤有机质。”王贵满劝大家,“按我说的做,试一年,我保你多产粮,拿我工资担保!”

  “梨树模式”成效到底咋样?

  在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里头有个近两米的深坑,直观展示土壤剖面。

  王贵满手指展板上的示意图,“这是用了‘梨树模式’的土地,现在的黑土层差不多有半米厚。”

  连续多年的监测数据显示,采用“梨树模式”的试验田近10年的土壤含水量从20%增加到40%,耕层深度0至20厘米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近13%。

  “就说咱家,与十年前相比,粮食产量高了不止三四成。而且,还省下一大笔化肥农药钱。”如今,陶大哥的两个问题一一得到解答。

  “自家见了效,想让乡亲们都得实惠。”陶大哥成了宣传黑土地保护的“土专家”,“更重要的是,现在发自内心觉得,咱村民也要为黑土地保护出份力。”

  2024年7月,第十届梨树黑土地论坛在梨树举行,以“黑土保护与产能提升”为主题,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种粮大户共同参与。会议发表《多环节一体化播种技术规范》等,加快“梨树模式”在东北适宜地区推广。

  “农业机械不断迭代升级”

  在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天岗镇福甜家庭农场,免耕播种机穿梭其中,开沟、播种、覆土等工序一气呵成。

  前段时间,农场负责人沈斌参加了政府组织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训班。在和其他种粮大户、技术推广人员交流学习后,沈大哥决定购买免耕播种机,“有了它,不知道省了多少劲,后悔买晚了”。

  秸秆还田后,田间的秸秆梗、玉米叶一般要一两年甚至更久才能完全腐烂,成为田地养料。“田里有秸秆梗,靠传统农具种地不仅累,而且慢。”沈大哥说,“这多少会影响大家保护性耕种的积极性。”

  有了以秸秆还田、免耕少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在吉林,与之相配套的农业机械不断迭代升级。“现在生产的已是第七代多功能智能精量播种机,采用电驱电控方案,让排种排肥更加准确。一台机具下地,可以一次性代替传统四到五台机具的工作量。”吉林省某农机企业负责人苗永强介绍。

  同时,为推广先进农机,吉林省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吉林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印发《2024—2026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方案》,加快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今年,吉林省深化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示范,加大农机“优机优补”“有进有出”力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7%。

  吉林多措并举,为黑土地筑起“科技防线”。2021年,吉林省与中国科学院签订框架协议并启动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研制黑土地保护农机装备,建立监测及管控平台。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等专家学者深入生产一线,因地制宜,探索改善黑土地质量,解决黑土变“瘦”、变“薄”、变“硬”等问题。

  “大家保护黑土、绿色生产的意识越来越浓厚”

  在吉林省公主岭市朝阳坡镇,对德乐农业合作联合社发起人李德乐来说,联络村里的养牛、养鸡大户收购粪肥已成了每年都要做的事。

  “大家保护黑土、绿色生产的意识越来越浓厚,现在粪肥是宝贝,是要靠抢的。”李德乐说。

  “咱这黑土地种出的鲜食玉米肯定好吃更好卖。”2015年,李德乐决定返乡创业,可看着广袤田野却发了怵——咋干?

  李德乐跑到公主岭市里的农技推广站请教,思路逐渐厘清:先选好品种,“种子好,不爱生病,后续就能大大减少农药使用。”

  接着,绿色生产。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将鸡牛粪污堆沤成农家肥,抛撒进地,再配合上可降解地膜、人工除草等,不仅土地日渐肥沃,还实现了有机种植。

  有了好收成,还得有好销路。李德乐逐渐搭建起鲜食玉米生产车间,在现代化流水线上,一根根裹着绿叶的玉米棒被传送进生产线,机器扒皮,包装分拣……

  公主岭市玉米总产量、每亩单产常年位居全国产粮大县前列,以前,当地玉米大都论斤卖,一穗玉米棒子卖不上一块钱。如今,经过精细选种、绿色种植、包装加工后,李德乐的鲜食玉米单株价格可达到5—10元。更让李德乐自豪的是,自己合作社的鲜食玉米逐渐闯出名气,销往北京等地,带动周边百余名村民就业。

  目前,公主岭市已形成玉米食品、玉米淀粉、玉米油等几十种深加工产品,每年4亿多穗鲜食玉米行销全国和22个国家和地区。

  据了解,今年,吉林粮食播种面积预计超过900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推广保护性耕作4000万亩。同时,通过绿色种植、生态养殖,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吉林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构建起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努力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增产增收,保护利用‘两手抓’。守护好黑土地,无论算生态账还是经济账,都划得来。”王贵满说。

(责编:李洋、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秘境·引擎|“东北屋脊”的三重机遇
  随着G331吉林段这条 “国家边境1号风景道”的 全面贯通与升级 一条全长1314公里的 串联长白山北、西、南三坡的 “黑色经济缎带”已然成形 这不仅仅是一条风景道 更是吉林省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的 核心引擎 为投资者打开了 长白山世界级资源宝库的 黄金通道 G331重构长白山旅游版图 G331吉林段的全线贯通 不仅提升了旅游承载力 也通过“以路兴旅” 带动了长白山区域经济与文旅深度融合 G331吉林段的全线贯通 首次将长白山北、西、南三坡 纳入“2小时旅游圈” 更以170公里环山线串联起 7个AAA级景区、3个AAAA级景区 形成强大的集群效应 “快进慢游”的立体交通网络 大幅提升旅游承载力与游客体验 有效延长停留时间 显著提升区域消费潜力 释放巨大市场动能 新建的白溪服务区等配套设施 正助力打造 “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驻”的 高附加值自驾体验目的地 为沿线业态注入活力 G331如同金钥匙 开启了长白山北、西、南三坡 各具特色、互补共赢的投资宝藏 市场成熟的“现金牛” 作为开发最早、设施最完善的景区 长白山北坡 以“天池+瀑布+温泉”的黄金组合 闻名于世 在北坡,你可以 看赏白雪皑皑中镶嵌的“蓝宝石” 品滑溜溜嫩呼呼的温泉煮蛋 看飞瀑直下、美不胜收的绿渊潭 在雄浑的火山地貌中感受冰火交融的震撼 生态名片的“增长极” 长白山西坡 以“高山花园+锦江大峡谷”的 原始野趣吸引探险者 1442级台阶的攀登之旅 不仅是体力的挑战 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从针阔混交林到高山苔原 4大植被带垂直铺展 堪称“浓缩的地球植被教科书” 原始秘境的“新蓝海” 作为开发最晚的景区 长白山南坡 以“鸭绿江大峡谷+原始森林”的 原生态秘境独树一帜 作为鸭绿江的发源地 这里生态系统和谐 完整保留着长白山 最原始的生态系统和边境风光 G331串联起的产业链 G331激活了长白山三坡的旅游潜力 也激活了整个长白山区域的 文旅产业链整合与创新升级 “通过整合周边资源 打造了一系列优质文旅项目”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易游旅游服务有限公司 总经理罗春光说 游览长白山北、西、南三景区 看神秘壮美天池之外 沿G331自驾的游客 可“不走回头路” 一路赏景游玩嗨到底 在1172金街可沉浸式体验金代文化 东北首家大型沉浸式演出“粉雪传奇” 夜游极具东北烟火气的云顶市集 去聚龙火山温泉部落感受自溢温泉 到雪绒花乐园与驯鹿开展萌宠互动 去聚龙火山石林景区谷底溯溪 和平ATV穿越 红石峰崖顶穿越 …… 属于长白山的特色游览项目 数不胜数 更有天池日出、日落 天池婚礼 低空飞行等 特色旅游产品供自驾游客选择 当G331的车轮继续向北延伸 长白山的雄浑与灵秀 在三坡秘境中次第展开 这条“东北最美边境路” 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通途 更是一条承载无限商机的 “文明纽带”与“财富通道” 从磅礴到峻秀再到静谧 长白山以三副面孔诠释着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神奇 跟着G331的指引 让我们在火山之巅触摸时光的褶皱 在原始森林聆听自然的呼吸 在边境江畔见证文明的交融 看自然奇观 解锁“东北屋脊”的 三重浪漫.…
高质量发展看汽开 | 营商环境“主引擎” 轰响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在长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攻坚行动的壮阔征程中,汽开区勇立潮头,担当先锋。值此三年攻坚行动决胜之年,为全方位展现汽开区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奋进姿态,人民网推出“高质量发展看汽开”系列报道,深入挖掘汽开区在产业布局优化、项目建设加速、营商环境提升、建管水平升级等方面的生动实践,为长春全面振兴新突破汇聚磅礴力量。…
长春莲花山: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冰雪为翼 打造全国文旅产业新高地
  夏日的百年梨园里,汉服少女穿行于百年梨树下;冬日的冰雪新天地中,晶莹的冰雕映照着游人的笑颜……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以下简称长春莲花山)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的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全国文旅产业新高地。 依托绿水青山与冰天雪地,自然生态与现代文旅在长春莲花山交织出一曲四季不息的交响,为游客带来一场场别具一格的文旅盛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