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吉林频道

行进中国丨塑料变“绿”了

人民网“行进中国”吉林调研采访团
2025年06月12日18:35 |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小字号

轰隆隆、轰隆隆……飞速运转的生产线上,刚刚生产出的生活垃圾袋在机器上高高挂起,等待着进行下一环节。这些都是咋做出来的?只见原料从机器的一端进入,在里面“跑了一趟”,塑料袋、地膜等塑料制品就从机器的另一端出来了。

可降解垃圾袋。人民网记者 王海跃摄

可降解垃圾袋。人民网记者 王海跃摄

“可别小看了这些塑料制品,都是采用玉米粉、淀粉、甘蔗粉等进行原料配制,虽然产品是塑料,但是不含任何相关的有害物质,是全生物降解产品,在堆肥条件下仅需180天即可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在吉林省开顺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顺新材)总经理单玉柱眼里,公司生产的都是宝贝。

说起公司的新成果,他打开了话匣子:“今年三月,历经一年的时间,我们成功研制出一款可降解地膜,已经免费发放给新疆、甘肃、黑龙江、吉林等地使用,收集大家的反馈意见后再做调整,争取尽快上市。”

“可降解地膜有啥优势?”

“目前大家普遍使用的地膜是不可降解的,农民种完地,还要把埋在地里的地膜一点点刨出来,否则影响第二年耕种。这不仅浪费人力物力,残留的地膜还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单玉柱说,有了可降解地膜,农民再也不用为了处理地膜犯愁。而且这款地膜能起到更好的防晒、抗氧化、防紫外线等作用,助力农作物增产、农民增收。

可降解地膜。人民网记者 王海跃摄

可降解地膜。人民网记者 王海跃摄

破解“白色污染”难题,开顺新材在10年前迈出了第一步。“为了响应国家和地方号召,我们2015年开始了可降解塑料的研发和生产,那时研发能力不足,生产规模不大,品类也少,只有三四十条线的生产设备。”单玉柱自豪地说,“现在公司共有一百四五十条可降解塑料的生产线,全年产能约一万吨,还有2项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特别是近五年,研发能力和生产规模大幅提升,我们迅速成长为东北三省生物降解购物袋市场份额第一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开顺新材还主导参与了《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国家标准的制定,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等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构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链。

为了对原有产品扩能、增加产品品类,开顺新材的新项目——高分子材料及制品智能制造建设项目正紧锣密鼓地推进。据悉,项目预计2025年底投产,建成后可达年产20000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的生产能力,助力吉林打造全国环保材料产业高地。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这里正以绿色为底色,在美丽中国建设的画卷上,绘就长春九台新图景。(何晶茹、谢龙、王海跃)

(责编:王海跃、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第四届遥感·通信创新大会开幕
  
秘境·引擎|清华学霸G331民宿养成记
  在长白山余脉的怀抱中 G331国道如银色琴弦 串联起东北边境的秘境风光 当人们驱车驶过吉林省集安段时 常会被一座依山而建的灰瓦白墙小院吸引—— 这里是由返乡创业的清华大学电子系毕业生 孙继春打造的“正阳晓苑”民宿 她的选择印证着G331沿线的资源价值 既是串联秘境风光的生态走廊 更是孕育产旅融合机遇的黄金通道 这还要从2017年说起 春节回乡探亲的孙继春发现 家乡钱湾村正悄然蜕变 政府统一规划的灰瓦白墙民居错落有致 房前屋后果树成荫 孙继春的心中萌生了新的念头—— “或许,我能在这里造一个让城市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次年春天 她辞去北京的工作 回到老家集安 建起一座融合北方民居形制与现代舒适体验的新院落 并取名为“正阳晓苑” “正阳晓苑”承载着主人的巧思 因房屋正朝阳而命名“正阳” 将“小院”雅化为“晓苑” 也蕴含着孙继春内心的一份诗情画意 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让这里成为“天然空调房” 夏季平均气温22℃ 民宿无需安装空调 推窗即是满目苍翠 冬季地暖与电炕营造出东北特有的温暖 更令游客倾心的 是融入山野的生活体验 春天挖野菜、夏日摘蓝莓、秋日采林下参、冬季围炉煮茶 四季皆可体验“山居岁月” 作为G331国道上独具特色的节点 集安段浓缩了吉林边境文旅的精华 从“正阳晓苑”出发 15分钟车程内可抵达世界文化遗产将军坟、好太王碑 20分钟即至鸭绿江畔的老鳖炕湿地 若向山林深处探寻 五女峰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原始生态与高句丽遗迹相映成趣 “我们不仅是民宿经营者,更是G331的‘导游’。…
行进中国|农田里的“瑞士卷”从哪儿来
  吉林天朗农机生产的秸秆饲料打捆机是身怀绝技的“魔术手”,无论秸秆形态、干湿,经它之手,捡拾、破碎、揉搓、除土、压实、自动缠网、打捆等作业一气呵成。废弃秸秆“摇身一变”,成了农田里的“瑞士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