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畔的春天

整整八年,我再未踏上老家黑龙江庆安县农村的土地。那些关于家乡的细碎记忆,如同窖藏的美酒,在时光里愈发香醇,常常于梦中浮现,牵引着我归乡的脚步。终于,借着难得的“五一”假期,我迫不及待地驱车启程,奔赴阔别已久的故乡。
霓虹闪烁中,我行驶在吉林市沿江街道,车子慢悠悠地掠过寂静的街巷,整座城市还沉浸在酣甜的睡梦中。天上的繁星与两岸灯火,倒映在微波荡漾的松花江上;远处龙潭山顶,一条由灯光勾勒的“巨龙”在夜空静卧低旋,为城市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一路向北,抵达松花江九站段时曙光初绽。江面骤然开阔,街路流光溢彩,两岸水草丰茂,江水悠悠北去,成群水鸟在波心竞翔,绘就一幅灵动的水墨丹青。多年前,我身着旧军装,正是在这样的图景中来到这里,经人介绍组建小家,也亲眼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虽已五月,东北的春天却姗姗来迟,钻进车内的风仍带丝丝凉意,却吹不散我归乡的热切。
进入舒兰地界,初升的太阳跃上天际,瞬间拉开明亮天幕,舒兰白旗松花江大桥映入眼帘。这座去年底刚通车的大桥如蛟龙横跨江面,将舒兰市白旗镇与长春市九台区紧紧相连。我驻车登上桥面,看车流川流不息,心中感慨万千。这座桥,必将为两岸带来更多便利与希望。
在拉林服务区短暂停留,餐厅里丰富的东北美食香气四溢,尤其是服务大姐热情的笑脸、爽朗的嗓门,扑面而来的质朴风情,让人倍感亲切。
驶入哈市环城高速,松北服务区的松花江更显壮阔:阳光泼洒在吐绿的枝叶与蒿草上,水鸟掠过波光粼粼的江面,远处拔地而起的楼宇与眼前的盎然春意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绝美的春日画卷。
很快,庆安县高速口的路牌映入眼帘,阳光已变得温软。宽阔的公路向云端延伸,路边小树抽着嫩芽,小草顶开泥土崭露生机;两侧广袤的黑土地散发着熟悉的气息,农人在田间忙碌,农机在新翻的土地上往来穿梭。跨路广告上“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标识次第闪过,既是庆安发展的注脚,更是乡人汗水浇灌的硕果。远处,高铁与桥涵建设正酣,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在阳光下挺拔如松,让我触摸到这片土地蓬勃的心跳。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句诗唯有远离家乡的游子方能深谙其味。我的家乡庆安县,地处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西麓。这里是“中国绿色食品之乡”“中国绿色名县”“中国版画之乡”,县城里,曾经熟悉的街巷旁,高楼如春笋拔节,道路拓宽延伸,处处涌动着新时代的气息。
而我出生的巨宝山乡靠山村,永远是记忆中的童年乐园:村头潺潺的小溪、葱郁的柳树林,村后稻田里起伏的蛙声,村前山岗上未讲完的故事……每一帧画面、每一缕声响,都是我最珍爱的时光标本。
中午时分,我沿直通村里的水泥路,缓缓驶近侄儿家。院内水泥地面洁净如洗,东侧五千多平米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西侧高大的砖瓦房红墙映着蓝天,彻底改写了我对乡村老屋的印象;院子中央,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具整齐排列,静默诉说着现代农业的春日华章;院前晾晒的玉米铺成金色地毯,在微风中闪烁着丰收的光泽。
步入室内,我更觉惊喜:装修陈设与城市住宅无异,家具一应俱全,水冲厕所、暖气设备俱全,城乡生活的界限在此悄然消弭。
自进院门,家人便笑盈盈地围拢上来。听说我归乡,年近九旬的大娘、县城的大姐一家、邻村的表弟等纷纷赶来。宽敞的客厅里,八载未见的亲人们围坐一团,话匣子一经打开便滔滔不绝,往事与近况在笑声中交织。
丰盛的午宴很快摆上餐桌,鸡鱼海鲜俱全,一家人举杯相庆,欢声笑语在席间流淌。这就是亲情的滋味,让人沉醉,让人眷恋。侄儿“李大胆”是村里少有的留守青年,在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的当下,他偏以一股闯劲留在村里,东挪西借建起全乡首个百头牛场,还转包了五百多亩耕地,凭借勤劳智慧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成了全县闻名的“新农人”。
此后两日,我辗转于亲友家中。老姑家的表妹身兼村医与稻农,既要忙着扣大棚育稻苗,又在网上帮乡亲卖米,展现着新时代农人的多元风采;二舅家的大哥守着乡政府旁的汽车修理铺,农忙时侍弄农田,闲时经营生意,守家在地的日子有滋有味;七十七岁的三姨面色红润,若不是满头银发,难掩矍铄精神,闲聊中得知,她外孙竟与我同在一个城市工作,这份巧合让乡愁又添了几分暖意。
临别清晨,晨露未晞的田野上,旋耕机的轰鸣唤醒了我。当我在县城高速口准备返程时,任乡党委书记的外甥特意赶来,送我几箱本乡产的大米:“给吉林的朋友尝尝咱家乡的好米,帮忙宣传宣传。”看着他眼中的期许,我深知这几箱大米承载的,是乡人对土地的深情,更是他们让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广阔天地的热望。
挥别故土,踏上归途。从第二故乡吉林到故乡庆安,这一路所见,是时空的穿越,更是时代的缩影。新旧更迭间,我看见松花江滔滔奔涌,带走了旧日时光,也送来新的希望——正如这一路撞见的春天,在黑土地上萌芽、抽穗,在亲人们的笑靥里生长、盛放。而那些关于家的温暖,早已随着春风,深深种进了游子的心底。
李景辉,1972年出生,作家、诗人,笔名王庄。1992年,被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授予全国百名桂冠诗人荣誉称号。作品散见《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吉林日报》《参花》杂志等。《战士辅导员》《高墙下的报告》《农闲季节》《路上,听梦想花开》等作品先后获得国家、省、市优秀文艺作品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