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吉林频道

寻觅瑰宝,慕一石之缘 ——通化县松花石产业古韵新辉共耀眼

2025年04月08日16:59 |
小字号

仿古松花砚雕工精湛,清代皇家御砚风貌再现;松花奇石形意天成,造化之功魅力独显;松花石茶台、茶具、摆件等融合现代文化元素,雅致巧妙……寻觅瑰宝,慕一石之缘,通化县松花石产业古韵新辉共耀眼,华彩熠熠。

松花石又名松花玉,蕴藏在长白山脉,历经3.5亿年沉积而成。深山瑰宝惊艳世人,源于清代帝王的青睐。

松花石所制之砚温润如玉,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能使松烟浮艳,毫款增辉,深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王所喜爱,被康熙帝亲封为御砚,是清代皇室的御用珍品。

而今,在松花石老坑遗址所在地——通化县,松花石以其传奇与魅力,续写着“人与石”的历史邂逅,成就了“点石成金”的崭新故事。

在通化县大安镇,山中出奇石。老坑遗址松花石形状千奇百态,色泽翠若松花,纹理清晰透彻,神韵雅致久远。

守此瑰宝,多年来,当地许多村民“因石致富”,实现了从“石农”到“石商”的转变。

“大家看,咱们的松花奇石,如玉似瓷,堪称地质标本……”来到通化县大安镇鸣辉奇石馆,松花奇石荟萃,柏鸣辉夫妇正在线上直播。

“小时候就经常去山上捡石头,算是‘石农’。后来自己有了工厂、商铺,成为‘石商’,带动更多的‘石农’。”柏鸣辉说,自家的松花奇石主打天然形态,客户遍布全国各地,最多时一天能卖100多单。

柏鸣辉“守”的“宝藏”,就是位于通化县大安镇湖上村的吉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通化松花石老坑遗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松花石一直在封禁中沉睡,许多人寻遍白山松水,也找不到原采集地。1980年,经专家审定,通化松花石老坑遗址是清代皇家御用砚的石材开采地,其石质与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松花砚完全吻合。”通化县大安镇文化站站长王吉顺激动地说。

通化县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不仅孕育出许多“石商”,也造就出一批饱含匠心的“匠人”“匠师”,成就了远近闻名的松花石文化产业园,产业蓬勃发展。

来到通化县大安镇松花石文化产业园,饕餮盛“砚”目不暇接,雕工精湛独具匠心,文创新品精美绝伦。

“展厅里有手工砚台、摆件、茶具、挂件、手把件、印章等1000多件工艺品。”根植于通化县松花石老坑遗址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松花石资源,通化石雕技艺传承人、产业园负责人张新和产业园里的“匠人”“匠师”专注制砚,雕琢方寸砺匠心。

与此同时,传承发扬松花砚雕刻技艺,产业园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先后举办多期松花砚雕刻培训班,并将松花石历史文化、雕刻技艺带进大中小学、青年夜校、公益大讲堂,为培养储备松花石雕刻人才、促进松花石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松花石作为通化县极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

发挥松花石资源文化的独特优势,加快推动具有通化县特色的松花石产业高质量发展,该县进一步加大松花石老坑遗址保护和利用力度,做大品牌效应,着力打造符合不同层次群体的松花石产品。

同时,拓展松花石文化产业链,以松花石产品“轻量化、时尚化、生活化、便捷化”为开发方向,积极探索形成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旅游推广等多元化发展模式。(李铭 孙鑫

(责编:关思聪、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政企共筑产融新生态!经济合作共享空间“南关润商务”揭牌
  人民网长春4月3日电 (记者李思玥)今日,由长春市南关区政府与华润置地长春公司联合打造的地标城市展厅——经济合作共享空间“南关润商务”在华润中心举办揭牌仪式,旨在通过打造开放、共享、协同的政企、企企合作共赢新生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赋能企业成长。 据了解,该地标共享空间将作为南关区政企招商洽谈合作的有效载体,为企业提供共享会议厅、多功能路演厅、展示厅、商务洽谈区等服务空间,助力企业降本的同时,为企业搭建更高效、更便捷的资源互通、对接交流的平台。…
完整的文化脉络赋予“九台贡米”十足底气
  四月,春风拂面,万物复苏,吉林广袤的黑土地即将进入农忙时节。4月2日,长春市九台区正式发布《九台贡米品牌品质管理实施规范》,覆盖了从种植、仓储、加工、包装、检验到追溯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管理,为九台贡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更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头衔增加了厚重的含义。…
构建“吉林大米”生态网链,让“白金名片”叫得更响
  人民网长春4月2日电 (记者李洋) 今日,长春市九台区举行《九台贡米品牌品质管理实施规范》发布会,开启了“九台贡米”品牌建设的新篇章。 发布会上,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柴冠表示,“吉林大米”连续五年荣登“中国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榜首,“九台贡米”是“吉林大米”86家联盟企业中的重要一员,是吉林省的闪亮名片和璀璨明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