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放歌新时代 奋斗在南关 | 一息尚存 此志不懈

2024年11月23日13:38 |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小字号

从《楚辞》中的“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到《论语》中的“不怨天,不尤人”,到《居业录》提出“一息尚存,此志不懈”……这些都生动诠释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姿态、“朝乾夕惕”的斗争意识、“宵衣旰食”的拼搏状态。

明快而澎湃的和声,与共和国铿锵的脚步共鸣!

但也出现了违和的跳音:社会物质丰裕下的安于现状、时代开阖变迁中的犹疑观望、发展再攀高峰时的畏难情绪……

是逃避风霜,还是执着理想?试问,百余年党史,七十多年新中国史,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史,哪一页不写满了拼搏与牺牲?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哪一步不标注着勤勉与奋斗!近代中国历史舞台,兵燹迭出,刀光剑影。300多个党派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军事势力你争我夺,政治的“风水”轮流转,投机的“传奇”接踵演。但最终,救人民于水火、解苍生于倒悬的,是执念如铁的中国共产党。

多少命悬一线的危机化为再创辉煌的契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险遭扼杀,革命火种摇曳于风雨,我们党哪怕从一叶小舟启航,也能掀起翻江倒海的巨澜;大革命失败,“黑云压城城欲摧”,我们党硬是从井冈山开始,将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二万五千里长征,步步临险境、处处涉雄关,我们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日均行军74华里、平均每天一场遭遇战,转战大半个中国,完成了举世无双的人类壮举,写下了荡气回肠的革命史诗!

多少“不可能”成为“可能”!新中国建立,有人预言“共产党政府解决不了人民的吃饭问题”。

事实:从“4万万人吃不饱”到“14亿人吃得好”,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上。

社会主义建设,有人断定“以中国的实力,二十年也造不出自己的原子弹”。

事实:罗布泊迅速升起第一朵蘑菇云,“两弹一星”相继问世,随后几十年,“神舟”问天、“蛟龙”深潜、“嫦娥”落月、“祝融”升空,中国战略科技力量从追赶迈向并跑再到领跑。

改革开放,有人质疑“‘中国模式’能否长久持续”。

事实:中国一路破浪前行,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全球和平发展的“稳定锚”、世界繁荣进步的“发动机”。

世上没有“救世主”,也不可能有“顺风车”。中国这样体量的大国要迈向现代化,不可能仰仗巧取、不可能依靠豪夺,唯有实干,方能兴邦!被英国《卫报》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用钢量相当于60座埃菲尔铁塔,每一个螺丝钉都得一点点拧上去;被网友誉为穿梭宇宙“牛气座驾”的神舟飞船系列,次次成功、不断迭代,背后是中国航天人近30年焚膏继晷的努力;其实,哪止这些:市场经济是靠摸着石头蹚出来的,粮食生产二十年连丰是靠汗水浇灌出来的,脱贫攻坚是勠力同心赢下来的…成功背后,哪有什么幸运的“锦鲤传奇”,只有震撼的“中国故事”

今日之盛世来之不易,明日之辉煌则需要我们去延续!

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

(责编:李成伟、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