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长春市十一高:发展核心素养 让青春一路生花

人民网记者 王海跃
2024年07月19日14:44 |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小字号

79年,筚路蓝缕,风雨兼程,久久为功。

从成立于民族崛起之时的长春市立女子中学,到如今桃李满天下的十一高;从被命名为长春市重点中学、吉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到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从向学生们传授“点金术”的“金手指”,到让学生们手握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谈起学校几十年来的发展,副书记张会敏感触颇深:“省市相关部门一直关心关注学校发展,大力度的帮助和扶持为十一高插上腾飞的翅膀。”

据介绍,2023年,长春市教育局在十一高召开全市德育现场会和全市教学成果交流会;今年上半年,吉林省教育厅在十一高召开教科研现场会。“在市教育局的推荐下,我们还多次参加省市领导组织的教育工作座谈会,为全省全市教育发展献计献策,为兄弟学校进行辅导讲座和经验分享。”教务主任林海表示,多年来,一系列重要会议不仅为全校教师创造了更好的学习机会,也让学校以此为契机再总结、再提炼、再思考、再改进。长春市教育局投资三亿元在北湖建设长春市十一高中分校,更是助推十一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目前,十一高八大中心建设已成规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成为全国96所示范校之一,与时代相适应的课程范式、教学范式、德育范式、思政范式、党建范式全面形成,已成为吉林省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

创新十一高

——学校发展蹄疾步稳

1945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历经十四年腥风血雨的抗日战争中取得了全面胜利。收回失土,百废待兴;民族崛起,教育先行,十一高前身长春市立女子中学应运而生。

1955年9月3日,经长春市人民政府批准,在长春市立女子中学基础上,学校更名为长春市第一高级中学。1956年8月18日,长春市教育局对现有和新发展学校做了统一命名,学校更名为长春市第十一高级中学。

一代学府,雄立春城沃土;两更校名,接力发展大势;三任校长,开源文化长河。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述60年代初期的学校的发展主题,那就是“探索”;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当年学校的地位,那就是“领先”。

修缮学校楼宇,完善教学设施,关心教工生活,外派学习深造,开展社会调查,丰富学校文化……1978年3月,十一高被命名为长春市重点中学,后来又被认定为吉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80年高考中,学校参加高考人数252人,升学率77.38%。在平均高考升学率只有8%的年代里,十一高创造了一段佳话。

接续辉煌,继往开来。而后的四十多年里,十一高创新发展的步伐越迈越坚实、越走越有力量。

“五程序学习法”“五程序主导教授法”实现了师生双向优化,开启了十一高中四十年学法和教法研究的先河,教研成果收录于《长春市志》,永载长春教育史册;

在全市成立数学智力开发实验班,注重思维培养、拓宽知识领域、培养解答能力、开展学科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全面开发学生的数理智能;

具有十一高特色的“金手指”思想提出了学法21条,推行三五七名师工程,将学分教育向学力教育转移,将教法向学法转移,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科课题《实施“金手指”工程,开发学生潜能》申请立项,树人教育由此萌芽;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构建了现代化的办学模式,确立了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依法办学、以德治校、科研兴校”为办学思路,以名校工程、金手指工程、学府工程、“四自”工程为实施路径的治校方略,全校教师向“创办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国际性、多元型的全国示范性高中”整体目标奋勇迈进;

……

岁月的长河奔流不息,十一高发展日新月异。60余年的卓越教师培养历史,40余年的学法研究历史,25年的树人教育历史,越发成为十一高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2024年,十一高共890名学生参加高考,考入一本的学生占比95.1%,高考分数600分以上的学生占比54.3%,亮眼成绩创学校历史新高。“把学生成长的欢乐和自豪送进千家万户”,十一高做出了最生动的实践。

活力十一高

——学生青春精彩绽放

当升旗仪式遇到人工智能,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6月17日,十一高“人工智能新中寓变,未知之境虽远必达”主题升旗仪式举行。

“我们应当辩证看待AI所席卷的发展洪流,才能在变革中找寻不变价值。”“我们要时刻警惕AI可能带来的风险,共同努力创造充满机遇与希望的未来!”……仪式现场,同学们精彩的国旗下讲话和情境化阐释,让这场升旗仪式不仅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也成为一次关于AI技术及其对人类生活影响的深刻探讨。

升旗仪式是每个学校每周一的“规定动作”,如何让“规定动作”更有新意、更有意义?十一高创新推出“学生发展标准解读主题升旗仪式”,一周一班一特色。以“读行写演融”项目式学习为路径,语文、数学、物理、表演跨学科多位老师为学生提供海量阅读写作支架,师生多轮基于主题阅读的线上线下讨论,指向真实问题的深刻理解、准确表达、逐步解决。

这样内容丰富精彩的升旗仪式,十一高已经举办了八十一期。而这只是十一高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一个缩影。

6月13日,在2022级十一高学子即将步入高三的关键节点,十一高依托“13715”研学课程和“五进”社会教育工程,开展了以“知在长光卫星,行在长春北湖”为的主题研学活动。探望舒寰宇,求索宇宙浩浩;访草木山川,无惧前路迢迢。

“我们的研学,不是简单组织学生出去走马观花,而是要让每一次研学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德育副校长刘贵波介绍,研学前,学校会制作研学手册,学习目标、关键内容等都收录其中。研学中,学生们不仅了解了相关技术的概念、应用,以及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不易和伟大成就,更是将研学内容与高中物理知识串联,让学生书本上的内容不再抽象,让高高在上的卫星不再陌生。

融合思政课程让学生们跟着专家、教授的讲述了解我国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发展,形成“行动自觉”的爱国主义情怀;学术节、祭孔大典等活动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校园内缓缓流淌;“蔬”香作伴,“勤”满校园,育秀园农场耕种让学生们在劳动中收获成长……

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十一高成立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组建了数理竞赛中心、人文竞赛中心、科技竞赛中心、大学先修中心、竞赛预科中心、体育中心、艺术中心。三年来,近300人身披国家、省级各项竞赛荣誉之光,走向理想高校,书写特长与勤奋共舞的青春篇章。

立德、拓智、健体、尚美、崇劳,十一高坚持党建、教学、德育一体化,以“大党建”理念引领教学、德育等各项工作,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自主发展、多样发展。

魅力十一高

——“双新”课堂亮点纷呈

“把每一节历史课都演变成深度阅读课。”“双新”背景下,十一高历史高级教师王珏璟提出了这样的教学主张。

“最开始我尝试让学生们深度阅读,但出现一个问题,教学进度和我们的计划相比有些慢。”正当王珏璟苦恼之时,党委书记杨天笑的一番话点醒了她:“书记和我说,不要在乎教学进度,让孩子们深度阅读,当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头脑中有逻辑架构,就会越学越快、越学越轻松。”

就这样,王珏璟按照自己的计划,带领学生在阅读、整合、思考的基础上,上好知识建构课,形成单元结构,深化逻辑建构,活化思维导图,把每一节历史课都演变为深度阅读课,形成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与学理念的变革。

“阅读是基础,整合是深化,思维是根本,建构是升华。”王珏璟说,这个教学主张目前几乎应用到所有学科,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模式后,阅读不仅发生在课堂中,还发生在学习中、生活中、高考中。

在十一高,还有不少像王珏璟一样的优秀教师,用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刻的教学感悟,总结出适用于课堂、可借鉴可推广的教学主张,让学生的头脑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2020年,十一高被确立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2021年,吉林省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启动,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双新”的重要阵地。

如何真正将核心素养以及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每一节课中,是“新教材新课程”实践过程中的难点。

2019年开始,十一高推陈出新,落实减负增效,积极探索核心素养落地路径。各学科教研团队研究新教材和新课标,根据学科特点探索教学新思路,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经过三年的潜心研究,十一高从宏观到微观系统规划课程。2022年,新版“教案”——大单元导学案、课时导学案新鲜出炉。通过课时作业、单元作业,从微观到宏观系统建构素养。通过“1+5”教学范式,从情境到问题全面优化学习过程,通过实验、思政、研学,全面提高学生做事智慧。

此外,十一高建构了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五大课型,调整了教与学的关系,建立了综合素养评价、表现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三种检测评价方式,创设了命题模式,探索了学科主建、年级主战、中心统筹的管理模式,建设了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全面统筹教学活动、学生发展指导方面的工作,发挥资源汇总、分享、交流及师生考核作用。

三年来,十一高对“双新”建设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在教学理念、培养目标、思政教育、课程体系、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十一高独有的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建设。

开展“三新”建设以来,十一高课题研究硕果累累,共创立154项科研课题,其中省级课题39项,市级课题81项,校级课题34项。已结题课题70项,在研课题84项。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重构与实践》先后获得长春市、吉林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学校先后获得双新建设国家级示范校、国家级科学教育实验校、吉林省科研兴校示范基地、吉林省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红楼高,绿树抱,沃土育芳草;一代学府,北国名校,地厚天更高。励志、拓能、健体、尚美 , 树人是目标 ;生命之树,根深叶茂 ,领先一步逞英豪 ……”正如十一高校歌《我永远的骄傲》的歌词中所写,这里自然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教师潜心育人、学生孜孜以求。

如今,放眼十一高,处处有读书之声,处处有博览之品,处处有创新之光,处处有艺术之美,处处有运动之风,处处有仁爱之举,处处有英雄之气,师生们正在文化的殿堂里自由舞蹈。

(责编:王海跃、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