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厚培学校文化土壤 以“润”文化润心育人

人民网记者 王海跃
2024年07月03日16:04 |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小字号

“为什么确定‘润’为学校文化核心?”

“学校的发展就是教师和学生的成长,而教师和学生成长最本质最内在的东西是唤醒,不是塑造;是感染,不是要求。最有效最智慧的手段是浸润、是影响、是潜移默化、是渗透融入、是不着痕迹、是润物无声,是默默的坚守和坚持。”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校长张苏如是说。

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八十七中学突出教育性、整体性、时代性和制度性,全面提升学校文化建设水平,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学校文化,把学校建设成校园环境优美、教育理念先进、育人氛围浓厚的立德树人主阵地。

学生人数和班级数量飞速增长,在九年一贯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幼小初一体化建设,办学实力和办学声誉与日俱增……“学校一路走来,离不开长春市、绿园区相关部门的帮扶。”张苏举例说,2021年4月,长春市教育局投资近400万元对八十七中学尚美广场进行翻新绿化改造,当年暑期完成,为全校师生打造了一个休闲、活动的好去处;2022年9月20日,长春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三期)课题开题会暨第三届教科研高峰论坛在八十七中学召开,让学校站上更高舞台,有更多对外展示的好机会……

2003年迁校至今,21年间,在省、市、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八十七中学用生动实践凝练出“润”文化,依托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自主发展的创新之路。

生根——十年时间形成“润”文化

2003年,长春市绿园区委、区政府投资1.4亿元异地建校,环境建设、硬件投入在全市首屈一指的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拔地而起。“毗邻西环的学校可谓满目荒凉。周遭居民区少,接壤三乡五镇,生源稀少且质量不高。”张苏回忆说。

如何把这所学校做大做强?怎样才能担起时代赋予八十七中学的使命?所有的天空都是给有翅膀的鸟儿准备的,而办学理念是决定学校腾飞的翅膀。面对亟需破解的难题,经过反复思考和科学调研,2005年,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以管理为财富,以质量为保证,教孩子三年,想孩子三十年”的办学理念,并确立了“自主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特色。

2008年,历经五年的打拼,八十七中学从最初迁校时的38个初中教学班发展到50个中学教学班和48个小学教学班,成为当时长春市为数不多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伴随学校的发展壮大,八十七中学的办学理念也随之调整为“以人为本,以管理为财富,以高质量的九年义务教育为孩子一生奠基”。幼小初一体化建设更是提前实现了“八十七中学人”最初的愿景——把学校做大做强。

“经过近十年的行动实践证明,内化的精神力量是具有冲击力和影响力的。”张苏介绍,2013年,学校总结自迁校以来的发展背景、发展轨迹及现实中八十七中学的风貌,提炼出“润”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精髓,确立了人文教育的办学特色,明确了“润育九年 涵养一生”的办学理念。

“润育”与“涵养”意味着八十七中是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终身发展,回归教育本质,回归教育本真,形成积淀厚重、情理交融、充满活力、风格独特的学校文化。八十七中依托学校文化课题研究,形成了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校园文化组成的学校“润”文化,构建了以“润”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系,形成了“启润心灵——思润心智——行润心性”的梯度发展态势。

发芽——用行动弘扬“润”文化

走进八十七中学知润楼,站在一楼大厅,仰头而望,工整的书画整齐悬挂围栏之上,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里只是冰山一角,学校还有很多文化展示区。我们乐于给师生提供各种展示的平台,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百花齐放、个性鲜明、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张苏说。

“润物细无声。润文化不只是一句口号,是我们行动的力量、方式、向往。在这里,我们感受润、体会润,才能践行润,发展润。”张苏说。

书香润物。2002年创刊的《四维空间》是八十七中校刊,收录着学生、老师、家长的优秀作品,每年春秋各刊发一期,22年从未间断。“即使是毕业生,也可以向我们投稿。”张苏介绍,2017年12月29日,在八十七中学举行的“情系多彩关东 共享民俗文化”文化交流会,开启了澳门师生“爱我中华之旅”,《四维空间》作为两地文学社交流的重中之重,让这场文化盛筵历久弥新。

值得一提的是,从只有数千本图书上架的一间读书室,发展为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藏书135000册、可同时容纳200人进行读书的至乐图书馆。“我们希望学校文化浸润更多人,让书香飘出校门、飘进千家万户,为周围社区百姓提供更多的阅读服务。”张苏介绍。

民主润心。每年6月,八十七中学的全体教职工都有一个共同的任务: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每年八月份召开的教代会是节日,学校广开言路,大家集思广益。”说到这里,张苏打开了话匣子:“以前学校的暖气口径小,冬天办公室温低。教师提出这个问题后,我们联络相关部门,将全校的暖气统一换成大口径。可是随着学校发展,大口径的暖气也无法满足学校的需求。”2023年,在绿园区教育局、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将集中供热改造为由学校自行管理运行的清洁能源电供暖,室内温度也由往年的12℃、13℃提到了18℃以上,彻底解决了师生的冬季取暖难题。而这只是八十七中学民主润心的一个缩影。

“学生也有自己的问题反馈渠道。”张苏介绍,2007年开始,学校每班设立一名学生信息员,随时记录教学、餐饮、后勤、管理等方方面面动态,并不定期将内容发送指定邮箱。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这些反馈意见,很快给予解决或疏导,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民主管理。

开放润目。“八十七中学的开放分为两个阶段。前十年,为了学习先进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我们请专家来校讲学,带队走出吉林,到山东、辽宁、长三角等地学习、培训。现在,贵州、安徽、新疆、内蒙古等省份的学校组团来我们这培训听讲座,我们的主任、骨干教师都成为能独当一面的讲师了。”张苏笑着说。

在这里,学生们也从丰富多彩的研学中,感受到“开放”的意义和价值。张苏表示,学校会带孩子去省内外边走边看边学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风情、科技创新等等,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感悟课本中学习的知识,领悟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和谐润校。为让新生家长对幼儿园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彼此搭建交流平台,为新生入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月29日上午,八十七中学附属实验幼儿园于举办了“以爱启润 携手同行”——新生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和孩子们满怀期待地走进幼儿园,与老师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一同度过了难忘的时光。每年的亲子运动会、迎端午庆中秋和赏枫叶等校园开放日活动也是趣味无穷。

“为了促进师生和谐、家校和谐,我们一直在行动。”张苏介绍,我们拥有吉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发展中心挂牌的“心海扬帆”心理咨询室,主打沉浸式体验课堂,同时采用体验下水式备课,扮演咨询师和来访者体验心理咨询,提升OH卡牌体验,沙盘体验的控场技巧,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载体,形成了特色心理课程。除了面对面为学生解开心结,在家长会期间,每个班级门前专门为教育困惑的家长排忧解惑;定期举行的“男生女生讲座”,护佑学子度过青春期,健康成长……

“书香润物,民主润心,开放润目,和谐润校”。16字校风,准确概括了全校师生对“润”文化的大力弘扬和生动实践。

结硕果——用心感悟“润”文化

“已收到,谢谢我的大美八十七,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11年的成长11年的陪伴分别时刻很多不舍,期待八十七越来越好。”

“感谢我的八十七,润育九年涵养一生。”

“太有爱了,感动。”

……

6月24日,八十七中学在抖音平台发布了一条全景介绍初三毕业离校仪式的视频,出现了这样的一条条评论,学生们收到了老师们亲手制作的伴手礼,心动、激动、感动……

一个小红袋,里面装着一枚杏、一枚柿子、一枚荔枝、一枚桂圆,附带的红色祝福纸条上面写着:一枚甜杏,幸运加倍;一枚荔枝,力争上游;一枚柿子,事事顺意,一枚桂圆,蟾宫折桂。

“一共七百多个伴手礼,都是初三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采买、制作的。”一个个小袋子里,装满了学校、老师对学生们的爱和祝福;一条条评论留言,饱含学生对学校和老师的不舍之情。

而在初三班级信息员递交的班级管理表格上,不同班级的最后一条信息,不约而同地写上了对学校和老师的感激,让人泪目。

“感谢所有科任老师对17班同学的教导,感谢八十七中学所有老师对全体学生的教导。三年磨一剑,因为心中有奋斗之光,我们脚踏实地,虽然一路跌跌撞撞,但我们朝夕锤炼,终是守得云开。初中时光,感谢有你们的陪伴。”

“谢谢所有校领导对九年级同学的教导,谢谢严老师和丁老师对九年级同学的陪伴。如今想想,何其有幸,我能成为一名八十七人。希望日后踏出八十七的校门,我们依然拥有那份八十七人的光彩。”

……

在学校的几年,是人生的众多精彩片段之一。然而,八十七中学用实践证明,润育九年,真的能够涵养一生。“润”文化就像山泉水,不急不缓、越过山涧,一点点滋润学子心田,让人久久回甘。

学校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新时代学校文化建设对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改进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促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我们既重视显性教育,也重视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用学生切身可感可知的方式浸润心灵,塑造思想。”张苏介绍,八十七中学将不断通过“润”文化感染、熏陶一代又一代学生,达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教育效果,努力办一所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学校,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与国际视野的合格公民和现代人才。

(责编:王海跃、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