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云、动物感知可以预测地震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关于地震预测的传闻,比如“地震云”,再比如动物的异常行为......可这些真的靠谱吗?
地震云
我国最早出现“地震云”预测地震的记录是1622年10月25日隆德县发生的7级地震,编年史记载**“天晴日暖、碧空晴净,忽见黑云如缕,宛如长蛇横亘空际,久而不散”**,即将“地震云”看作“震兆六端”之一。
“地震云”研究者也曾有过多次较成功的预报。尽管“地震云”的研究似是有所收获,但诸多专家的研究并不共通,不仅“地震云”的成因众说纷纭,就连“地震云”到底呈长条带状、豆状、蜂窝状还是漩涡云也没有共识。
其实,“地震云”也是云,它和普通云的区别点在于“地震云”可能是地震构造活动的气象反应。从千姿百态的云中识别“地震云”,是利用“地震云”进行地震预测的前提。“地震云”并非地震活动的直接标志,有云不一定震,目前尚未发现“地震云”与地震之间存在确定性关系,这也是利用“地震云”预报地震的困难所在。
动物感知
至于动物能预先感知地震这件事,可以说几乎每次地震幸存者的回忆中,都有动物的异常行为。科学家们也曾将鸟类、鱼、鸡、猫、狗、鼠等动物作为地震前兆的观测对象,对震前动物异常的原因进行研究,认为地震发生前的种种变化,诸如释放电磁波、声波、热量、化学物质,以及大地的微动等,可能会引起震前动物的异常行为,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充分的结论来说明动物会有如此行为的发生机制。而且,动物的异常行为和发生的地震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存在非震异常的现象,有的是因为其他自然灾害,甚至动物进入生育期也会出现反常现象。
简而言之,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懈研究和探索检验,尚不能证明地震云与动物异常行为与地震发生存在确定性的对应关系,地震预测必须结合其他地震观测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由于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大地震的非频发性、地震物理过程的复杂性等各种原因,科学家还没能找到一种能够准确地预测地震的方法。作为一个既迫切要求予以回答、又需要通过长期探索方能解决的地球科学难题,地震预测的确非常困难,但科学家们时至今日,仍在努力着。随着地震观测技术的进步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相信难题终有一天会被征服!
来源:吉林省科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