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吉人”回乡 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去年11月,我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又回到了我的第二故乡——吉林长春,加入了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刘伟说,今年他的爱人和孩子也将来到长春工作、上学。
右一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伟。人民网记者 李思玥摄
刘伟是江苏宿迁人,本硕博都就读于吉林大学,后赴海外深造、工作,2014年回到南京的一所高校任教。
在吉林学习生活的十年,已然让刘伟将吉林视为“第二故乡”。“吸引我来的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端的科研平台和优秀的科研环境,而吉林省不断迭代升级的人才激励政策让我决定扎根吉林、深耕科研。”刘伟说。
“吉林省的人才政策不仅对人才在科研创新、职称评定、待遇保障上提供良好的支持,还在人才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就医、出行等方面提供全面周到的保障服务。”刘伟说。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
2018年以来,吉林省将“人才18条政策”优化提升到“3.0版”,吉林省《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3.0版)》完善了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强化了人才生活服务保障和人才贡献待遇激励,畅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刘伟(左二)正在实验室指导团队成员。人民网记者 李思玥摄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省委、省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刘伟说,今年春节前后,他两次受邀参加省里组织的“吉人回乡”座谈会,作为“新吉人”,刘伟深刻感受到了吉林省把人才作为重要战略资源,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服务。
茂材需沃土,良禽择良木。近年来,吉林省加大人才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实施“吉人回乡”创新创业工程,人才发展环境得到不断优化,高端人才连续三年进大于出,“吉人回乡”人数四年累计达到58.2万人。
“更让我感动的是,省领导对我的科研团队也给予了关注,这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吉林省对人才的求贤若渴和极大地尊重。”刘伟介绍,目前,他所在的科研团队主要成员共有8人,其中6人都是他在南京的学生,跟随他来到吉林长春。
团队成员正在做实验。人民网记者 李思玥摄
刘伟从南京带来的科研团队成员李景泰也有同样的感受,“省市和长春应化所都为我们这些人才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专心地去搞科研。”李景泰说。
李景泰现在是团队的特别研究助理,他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附近租了房子,并已经享受到了租房补贴,“虽然是第一次来到东北,但一个冬天的时间已经让我适应了这里的环境,爱上了这里的冰雪天地。”
“虽然我们团队仅成立不到5个月的时间,但不管是理论计算还是实验都已经正常运转,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刘伟告诉记者,凭借着政策上的“一路绿灯”,实验室的组建速度超出他的预期,“无论是设备的采购还是人员的招聘,各个方面效率都非常高。”
“除了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秀人才,吉林省还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刘伟说,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相结合让他信心加倍,未来将干劲更足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促进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升级和产品的快速迭代,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