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新质生产力这个“新”字,长春新区如何写得更好?

人民网记者 王海跃
2024年03月09日21:59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眼下,全国两会正如火如荼进行中。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成今年两会“热词”。

如何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新机遇下,长春新区与万千企业一起聚焦“创新”,加快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打造创新生态沃土,集中力量放大优势资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

以“双城”建设蓄势,让新兴产业聚起来

2023年11月,一款“不需要跑道,能在零下40℃、海拔5500米以及在7级强风中正常起降飞行”的“吉林造”硬核无人机引得业内外人士连连赞叹。最主要的是,这是全球首创!

这款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首次亮相,由长春长光博翔无人机有限公司研发。该公司专注于智能无人机研发和生产制造,具备完善的无人机科技创新体系,拥有全方位原创性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乘着“双城”建设的东风,日前,长光博翔无人机项目作为新建开工项目落位北湖未来科学城“长智光谷”。目前该项目办公区正在装修,部分设备已进驻并开始生产。这正是长春新区产业聚链成势的一个缩影。

同样在航空航天领域,“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实现“百星飞天”,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实现卫星的迭代升级,充分打开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的“关口”。

2024年,聚焦“双城”建设,长春新区吹响起步冲刺集结号,北湖未来科学城立足自身优势特点,重点布局“生物医药、光电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产业赛道。遥望未来,北湖未来科学城将以未来产业为关键抓手,走出新质生产力加速壮大的新兴产业发展之路。

以创新生态赋能,让区域发展活起来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科技创新,是增强发展新动能的重要着力点。

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力量在企业,长春新区的企业早已“摩拳擦掌”。

2024年2月29日至3月2日,2024国际智慧显示及系统集成展上,希达电子携绿色超高清节能超冷屏、全系列COB显示单元、真高清会议产品方案、4K/8K超高清家用显示屏等超豪华阵容亮相,惊喜爆表,受到海内外专业观众的广泛关注。

如何为科技创新主体打造更广发展空间——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发展平台,完善激发创新活动所需的创意、开放和交往空间?长春新区将建设更多科创大平台,承载产业大发展。

以“双城强引领”深耕创新策源。永春现代生物医药城1.2平方公里起步区,一批重大项目5月份全部启动建设。北湖未来科学城协同中韩、联动经开,以“长新创谷”为策源,打造长春科技创新中心。

以“协同建平台”提升创新能级。聚焦一院三所、高校大企开展创新源头掘金,实现高能级平台50个、标志性成果100个、院士型项目50个的“515”创新裂变目标。

以“梯次育主体”激发创新活力。实施“昂首”“强基”“挖潜”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力争到年底,专精特新企业突破5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900家、上市企业达到14家。

以“全要素融通”引育创新人才。以欧美同学会东北海创中心、省院士专家联合会,广泛链接院士专家、海外人才,扛起“创业奋斗、就在吉林”大旗,推动“吉人回乡”“资智”回长,不断提升各类人才服务水平,全力打造人才向往之地、创新之都、圆梦之城。

(责编:马俊华、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