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人民网特别策划·五个维度看德惠融媒体报道

文化德惠|走进德惠市博物馆,探寻城市文化基因的生成与绽放

2024年01月08日09:37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一江四河’孕育了德惠地区的古代文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德惠的先民就踏上了这片热土……”走进德惠市博物馆一楼,一件件古朴厚重的陶器、精雕细琢的石器将历史的车轮拉回到数千年前。德惠市博物馆副馆长刘全乐细数着这些文物的历史,也翻开了这座城市的扉页。

德惠市博物馆内展出的汉代陶器。人民网 李成伟摄

德惠市博物馆内展出的汉代陶器。人民网 李成伟摄

德惠历史悠久,古为东北最古老的肃慎族居住地。两汉时期出土的陶器,金代揽头窝堡遗址、后城子古城内出土的建筑构件、农业生产工具、车马器具和兵器,明清时期德惠地区作为“鱼米之乡”有力佐证的贡江碑,康熙东巡的重要见证物“康熙御笔之宝”镶嵌铜印……一件件文物都是德惠灿烂文明的印记。

馆内藏品展示着德惠的千年古韵。人民网 李成伟摄

馆内藏品展示着德惠的千年古韵。人民网 李成伟摄

德惠市博物馆于2022年12月,正式免费对外开放,集博物展览、文物保护、征集收藏、学术研究、社会教育功能为一体,现馆藏文物1194件套,有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骨器等。

德惠市民正在参观、观摩文物,了解德惠历史。人民网记者 李思玥摄

德惠市民正在参观、观摩文物,了解德惠历史。人民网记者 李思玥摄

而德惠市博物馆自身,也是文物建筑。

德惠市博物馆馆舍是中东铁路附属建筑,是解放战争德惠战役纪念地旧址,始建于1903年,也就是当地人所熟知的“大白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举目望去,“大白楼”外墙黄白相间的配色典雅别致,深绿色的拱形窗透着异域风情。

德惠市博物馆也被当地人称为“大白楼”。(德惠市委宣传部供图)

德惠市博物馆也被当地人称为“大白楼”。(德惠市委宣传部供图)

“大白楼见证了中东铁路的岁月,建成后做过学校、商店、公寓、铁路职工宿舍,解放战争时做过国民党新一军50师潘玉琨指挥部,新中国成立以后做过县政府办公楼,还用作过校办工厂……”刘全乐说,一座“大白楼”的历史也是德惠的发展史。

“当时,中东铁路一经通车,沿线车站迅速成为物资转运、人口换乘流动的平台和据点,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口大量增加,人口往来迁移密集,沿线商业随之迅速发展,促成沿线工商业集镇迅速形成,由此造就了东北区域城市的大批量产生,构建起了一个线性城市带景观。这其中,出现了哈尔滨、长春、大连等大型枢纽城市和四平、德惠、双城、牡丹江、绥芬河等一系列二三级的铁路中心城市。”刘全乐说。

位于二楼的中东铁路陈列展,展示的便是这一时期中东铁路及其附属建筑历经的百年风雨。

而一个县级博物馆又该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了方便观众参观,德惠市博物馆创建“德惠市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服务平台,设置情况简介、活动发布、宣传、参观预约和虚拟展馆功能。截至目前,线上预约观众超5512人次,虚拟展馆浏览人数达到14513人次。

2023年五四青年节,德惠市博物馆举办“五四共青团走进博物馆”活动,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德惠历史文化。(资料图片。德惠市博物馆供图)

2023年五四青年节,德惠市博物馆举办“五四共青团走进博物馆”活动,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德惠历史文化。(资料图片。德惠市博物馆供图)

发展到如今,德惠市博物馆还承担起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教育基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等重任,自开放至今举办了“走进博物馆”系列活动、“五四精神进校园主题展”、长春地区考古工作掠影、“八一建军节—红色精神宣讲—三下江南战役德惠英雄事迹”等多项活动。

2023年春节,德惠市博物馆开展“德惠市儿女回家过大年”活动。(资料图片。德惠市博物馆供图)

2023年春节,德惠市博物馆开展“德惠市儿女回家过大年”活动。(资料图片。德惠市博物馆供图)

截至目前,德惠市博物馆年累计接待政府机关、学校、社会团队共73个,并为70个团队、2563人提供了讲解服务,博物馆累计服务人群6.5万余人次。

2023年2月,德惠市第六小学六年五班组织学生参观德惠市博物馆。(资料图片。德惠市博物馆供图)

2023年2月,德惠市第六小学六年五班组织学生参观德惠市博物馆。(资料图片。德惠市博物馆供图)

博物馆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及沉浸的底蕴。每一件文物都有生命,也都有温度,都在讲述着它与这座城市背后的故事。

在守正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德惠市以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赓续历史文脉,守护精神家园,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实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让文化之花满城芳。

(责编:李思玥、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