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观长白丨年年有余!查干湖的鱼,都去了哪儿?

2024年01月02日08:42 |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小字号

清晨,阳光穿过寒雾,洒满冰封雪覆的湖面,古老的“祭湖醒网”仪式开启。吟诵声、鼓点声,和着琴声马鸣、欢歌笑语、“鱼把头”的号子在湖面上回荡……

查干湖,醒了!

2023年12月28日,查干湖第22届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开幕。

查干湖第22届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现场

查干湖,蒙古语称为查干淖尔,即“白色圣洁的湖泊”之意,大部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是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吉林省内最大的天然湖泊。

牢记嘱托,查干湖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全力守护好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让生活“年年有鱼”。

盛大的开幕式后,我们驱车直奔湖中心,从源头追溯,查干湖的鱼都“游”去了哪儿?

寒冷让陆地与湖水连接为一体,让人与湖面有了相亲的机会。蓝天如洗、天高地迥、苍茫辽阔。碧波荡漾,浩渺若海的查干湖凝固成路,欢迎四面八方的游客。

车在冰上行,鱼在湖中央。

数九寒天,4匹健硕的马拉着绞盘打转,胖头鱼、鳙鱼、草鱼、鲢鱼……渔网在冰上好似一条生产线上的传送履带,数万尾鲜鱼源源不断地出湖,在冰湖上弹跳起舞。

查干湖冰面上数万尾鱼正源源不断出湖 汪志球/摄

事实上,在“祭湖·醒网”仪式之前,渔工们早已兵分多路,带着原始的捕捞工具赶往大湖深处,选址、凿冰、布网。

开幕式后,人们则兴致勃勃地赶往出鱼口,观冬捕、赏鲜鱼、购大鱼,感受无比震撼的“冰湖腾鱼”盛景。

查干湖冬捕盛景 孙晓峰/摄

随着2000多米的渔网被缓缓从水中拉起,查干湖第21代鱼把头辛继龙第一感觉是:“好沉!”

辛继龙说,今年开捕伊始就收获颇丰,最大一网达到36万斤。据当地有关方面测算,今年捞量会超过400万斤,比往年增加约三成。

近水楼台先得鱼。不少游客现场购,要的就是这份新鲜和喜庆。“我在渔网上摘了条大胖头鱼,现场搁电子秤上一称,哇!足有20多斤,买下啦,准备回家炖了。”辽宁游客李女士一脸兴奋,拿着手机不停记录大湖丰收场景。出湖即遇主人,不少鱼就这样游到普通百姓的餐桌上啦。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头鱼。今年的头鱼以1399999元的价格拍出。据介绍,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头鱼”和捞出“头鱼”大网里的所有鱼,均归“头鱼”获得者所有,这一网被称作“吉祥好运网”。而且,此次“头鱼”拍卖活动所得款项将用于增殖放流及保护查干湖的水生态环境。

“头鱼”游向了生态保护,标注了保护生态爱护自然深入人心的刻度,让人欣喜、欣慰。

冬捕节现场的大鱼

要说查干湖最多的鱼是什么?好像应该非胖头鱼莫属。

胖头鱼,学名花鲢鱼。它与白鲢鱼、草根鱼等淡水鱼品种,是吉林西部冬捕的主要对象。动辄二三十斤的个头,使它在年终岁尾被人们附加了年年有余的吉祥寓意。

“现在渔工的日子真是年年有余!”渔网旁,查干湖渔场副经理刘殿阳喜笑颜开。他说,之前由于生态环境恶劣,渔业资源萎缩,渔场职工不得不外出打工。而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好转,水清了、鱼多了,不仅渔场职工回来了,各地游客、电商平台也接踵而至。“现在渔场职工年收入都能在10万元以上,而且周边开游船的、开农家乐的也都因此受益。以前东北都时兴‘猫冬’,现在是一年四季都停不下来。”

从冰面走到湖边,“查干湖渔港民俗村”的招牌映入眼帘。推门进屋,喧闹的人声混着屋内的热气扑面而来,“吃咋样?”“再来点冻梨不?”农家乐经营者曲三妹在各桌客人之间游走招呼,一盘盘湖鱼佳肴被送上餐桌。

“来查干湖的游客越来越多了,还得再招几个人才行。”好不容易腾出空来,曲三妹坐在柜台跟记者唠起农家乐的发展。

从最初在冰面上搭帐篷起灶台,到现在占地数千平米、每天可接纳约300人用餐的农家乐,曲三妹是查干湖生态旅游发展的亲历者和受益者。

查干湖旅游业发展初期,只有周边城市的游客会在冬季来到这里。农家乐经营者在其他季节只能打零工或者找别的活计,收入十分不稳定。

夯实生态本底,瞄准文旅发力,查干湖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建成一批特色生态旅游景点。逐渐打响的知名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查干湖看冬捕、吃湖鱼,也为曲三妹这样的农家乐经营者带来了商机。

来自天南地北的旅客,在查干湖畔即可体验地道美味。从湖中到餐桌,主打就是一个新鲜美味呢。

“吃得好,走时还要买一些,给朋友邮一些”来自深圳的游客李先生说,物畅其流,邮起来方便得很。

数九寒天进行冬捕作业和及时运输,东北“天然大冰箱”“天然大冷链”得天独厚。

“老顾客流连忘返,新面孔与日俱增。”曲三妹说,现在是从春到冬都有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查干湖游玩,农家乐的年收入在30万元左右。“不仅如此,不少客人离开查干湖之后对我们这儿的美味念念不忘,所以我们还发展了快递服务,把查干湖的鱼送到全国各地的餐桌上。”

曲三妹领记者走到餐馆一旁的空地上,农家乐的员工正在把一条条鱼称重、打包、装箱,空地的一侧已经密密麻麻摞着一大批查干湖胖头鱼的快递箱,“现在冬捕刚刚开始,每天可以寄出几十条大胖头鱼。按往年的经验,再过一阵,每天得寄出几百条鱼呢。”曲三妹笑着说。“农家乐的生意红火,周边村屯的村民也受益。农闲之后正是冬捕季,村民可以在农家乐做服务员、打包湖鱼,我们按每天120元给钱。”

“以前在东北‘猫冬’是不得不‘闲’。现在忙起来了,我倒想着每年把餐馆停一段时间,去别的地方走走看看,学习别人家的经验,把农家乐办得越来越好。”曲三妹笑着说。

“冰院子”里,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装厢 孟海鹰/摄

在不远处的吉林查干湖渔业有限公司鱼产品超市里,一排排从湖中打上来的鱼在这里码成高高的冻渔垛。大家都叫这里“冰院子”。院子里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装厢,一辆辆大车往来穿梭,正在装鱼运鱼。工人们笑着说:“发往全国各地,得有几百万斤呢!”

冰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不仅依赖源头产地,环境和保鲜技术也是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鱼要吃“鲜”,高效的物流运输可以避免解冻影响口感风味,确保消费者享受鲜味。据介绍,为此,京东超市依托冷链中心+产地协同仓+配送站的智慧冷链网络,实现最快次日达的超速物流体验。

即将“启程”的鱼

现如今,查干湖的鱼不只是量上的丰收,品类也在增多。

“这一网,就这一尾鳡条,可是稀罕物。”冰面渔网里,扑腾着一只一米来长,身形似剑,鱼皮淡黄的大鱼,渔工介绍起来:这便是鳡鱼,在查干湖里,或许不如胖头鱼知名,可确实湖中为数不多的主要以鱼类为食的品种。因为性情凶猛、攻击性强,也被冠以“水老虎”的外号。

鳡鱼在长江、松花江等地都有分布,从松花江“游”进查干湖,鳡鱼有自己的故事。

在20世纪70年代,查干湖湖面几乎消失。2007年,吉林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设立,随着各项生态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查干湖终于重焕生机。

查干湖鱼跃胜景

近年来,吉林省确定了引水、修渠、利用湿地自然过滤的方案,将查干湖与周边水体通盘考虑。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累计实施河湖连通重点项目24个,实现松花江—查干湖—嫩江水体连通,泡泡相通、沼沼相连。当地现有鱼类68种,近三年来,当地的珍稀鸟类由239种增加到274种,其中不乏白头鹤、东方白鹳等捕鱼为生的鸟类。

冰湖腾鱼,生态是查干湖发展的底色。胖头鱼跃起丰收,铁锅炖出滋味,香飘四溢吸引八方来客,是查干湖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的生动注脚;鳡鱼游享生态,畅游在碧波之中,更多鸟类来查干湖“争食”,生物丰富的多样性,体现出吉林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绿色发展;白鱼送至远方,通过一件件快递箱奔赴全国各地,走上万家餐桌,让越来越多的人品尝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带来的湖鲜美味。

查干湖四季皆美,水草丰沛

四季美景如画,冬捕习俗传承千年,生态旅游蓬勃发展——今日吉林查干湖,清水绿岸凝成“金字招牌”,化作金山银山。

水清岸绿,鱼翔鸟集。这些年,查干湖水质持续向好,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带动当地渔业和特色生态旅游发展欣欣向荣。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有了查干湖的声名远扬,有了湖区群众越来越红火的好日子。

吉林省“十四五”规划确定三大万亿级目标产业,包括汽车、农产品加工和食品、旅游。俯瞰吉林冰雪版图,“东雪西冰”的全域旅游格局已经形成:东部是堪称粉雪资源富矿的长白山雪经济区,中部是长吉冰雪双能区,西部是以查干湖、哈尔淖、月亮湖等连线的“冬捕经济带”。

如今的吉林西部,是中国湖泊密度最大的湖区之一。松花江最大支流嫩江在此由北向南蜿蜒前进,沿途留下大量泡沼,加之“引嫩入白”“哈达山水利枢纽”等工程,使白城、松原组合出可养鱼的巨大水面面积。

进入2023岁尾冬捕季,“中国北方渔岛冬捕渔猎文化暨冰雪旅游节”在白城市镇赉县国营渔场——北方渔岛启幕、大安月亮湖冬捕开启,“冷资源”撬动“热产业”,一条吉林西部“冬捕经济带”正发展壮大。

踏上冰封的查干湖,瞩望东北振兴、东北高质量发展的春天故事。

“千年盛世寻冬捕,百代嘉祥欢景殊!”年年有鱼,年年有余,告别2023,迎接2024,愿国泰民安,愿每一个努力的你都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总策划:汪志球

监制:孟海鹰

出镜记者:刘以晴 门杰伟 郑智文 孟海鹰

视频、图片素材:中共吉林松原市委宣传部

呼麦演唱: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民族歌舞传习中心 苏雅拉图

视频摄制:石天蛟

出品:人民日报社吉林分社

(责编:李洋、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