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第一!舒兰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再创佳绩

近日,在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评估工作中,舒兰市以96.75分的好成绩位列全省第一。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开拓新局的重要举措,是盘活基层、打牢基础的重要改革,是新形势下宣传群众、教育群众 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
作为第二批国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舒兰市注重整合公共服务设施,盘活综合活动场所,把分散在各条块的资源力量进行集约化管理,与市文体中心融合发展,建设成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体,通过丰富的文体活动,吸引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探索了阵地联建、队伍联合、平台联用、服务联动、机制联抓的“五联单”式工作路径。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舒兰市高标准建设了1个中心、20个实践所、233个实践站、1165个实践点,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域覆盖,形成“点线面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线上线下互动”的工作网络,真正做到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零距离”。
舒兰市广泛吸收社会各界力量加入志愿服务队伍,设立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基地,大力倡导全民志愿、全域志愿。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任总队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建立20个支队、233个大队及N支社会公益志愿服务队,党员干部带头争当志愿者,深入大街小巷、田间地头、社区楼院、学校企业开展面对面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积极参与“文明舒兰·净美稻乡”清洁家园、“捡起小烟头·拾起大文明”等集中志愿服务活动,在职党员参与率达90%以上。在今年特大洪水抢险期间,舒兰市组织蓝天、果实、弘德、心益、含蕾等5个社会公益组织,发动志愿者1274人次,积极投身到应急抢险、人员转移、物资募集和运送等抢险救灾工作中,累计志愿服务时长5000余小时。
舒兰市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精准设计实施面对面,接地气、冒热气的志愿服务项目。
——着眼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在“小”上做文章。舒兰市策划了“理响稻乡”“父老乡亲听我说”等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项目,把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等具体细化为小话题,结合舒兰的发展成就,利用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等素材,组织志愿者通过走进文明实践所(站)讲,发动群众到田间地头学等方式,讲理论、说政策、谈发展,在闲谈中设置议题,将大道理变成小故事,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着眼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实”上下功夫。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在哪里。舒兰市将工作触角延伸到“七边”小广场、村史馆、小超市等村民经常“扎堆”的场所,策划广场舞、公益电影放映、读书交流、快板创作、村歌传唱、清洁家园、植绿除草、学法懂法等文明实践活动,月均开展活动200余场次。“拾光·幸福留影”志愿服务项目着眼于为农村困难群众、特殊群体以及几代同堂的家庭提供拍摄证件照、全家福等服务,成为最受群众欢迎的活动之一,形成了舒兰特色。
——着眼解决群众现实需求,在“帮”上求实效。舒兰市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聚焦理论宣讲、文明创建、我为群众办实事、关爱特殊群体等内容,持续开展“绘者·彩绘文明城”“文明舒兰·净美稻乡”“爱心守护·益童成长”“帮帮你·情暖稻乡”等志愿服务项目。其中,针对11项市民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下水堵塞、灯管灯泡不亮、暖气不热、特殊家庭缺少亲情陪伴等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分别组建了水电维修、疏通下水道、清洗地热、小棉袄上门等11支志愿服务小分队,以“小、灵、通”的模式快速解决这些让居民束手无策的烦心事、揪心事、闹心事,实现了“日常帮”“应急帮”“精准帮”,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