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南关区法院:用心办好“小案件” 汇聚群众“大幸福”

近期,省市法院先后召开工作推进会,全面分析了当前法院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短板补足,并就下一阶段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会议站位高、思路清、把脉准、方向明,为长春南关区法院各项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推进会结束后,南关法院迅速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各部门也掀起学习热潮,对上半年工作进行对照总结,对下一步工作做出具体安排。
学习宣传落实情况
为学习传达省市法院工作推进会精神,幸福人民法庭第一时间召开部门会议,庭长白宇峰主持会议。会议强调,基层人民法庭扎根基层、面向群众、服务群众,是基层司法的“前端哨所”,幸福人民法庭要严格按照院党组确定的人民法庭功能定位及工作计划,扎实开展各项工作。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利用好毗邻“幸福乡矛调中心”的天然优势,扎实推进“无讼社区(村屯)”创建,全面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要充分发挥司法能动作用,在特色法庭建设上迈出新步伐、在队伍建设上展现新气象、在为民服务上展现新作为。
总结分析半年工作
笃行法庭标准化建设
以文化软实力助推审判硬指标
上半年幸福人民法庭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对庭室功能格局和职能布局进行重新规划,在调整庭室功能布局的同时拓建了荣誉室和党建活动室,硬件设施的改善,不仅使法庭面貌焕然一新,也更好地保障了法官依法履行职责。与此同时幸福人民法庭还新建了多功能会议室、法官休息室、淋浴间、阅读室、厨房、食堂,极大丰富了法官和干警们的文化生活,为审判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切实将“综合性”和“专业化”有机结合。区政协副主席孙义到幸福法庭参观调研,对法庭建设及日常工作给予肯定。
深耕“无讼社区(村屯)”创建
为基层治理蓄力赋能
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大力推进“无讼社区(村屯)”创建活动,在国信社区、惠民嘉苑社区、红嘴子村挂牌无讼社区(村屯),与社区建立长期联动,让老百姓把矛盾化解在家门口。为从源头预防纠纷产生,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精准对接辖区群众司法需求,与幸福·平安港工作深度融合,利用矛调中心LED电子显示屏展现法庭工作动态,拓宽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监督渠道,全力打造“社区+法官服务站”司法服务模式,设立“法官咨询点”“法官南南说事点”“幸福法官服务站”,积极开展矛盾纠纷调解、诉前调解、法律宣传、法律业务咨询等业务,实现基层自治组织对接全覆盖。在矛调中心设立“微法庭”,利用巡回审判设备把“微法庭”变成随时随地可移动的智慧法庭,本年度审结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仅用时半小时就得到圆满解决,真正做到社区微法庭、服务零距离。
精准普法宣传滴灌
做好诉源治理源头预防
全力保障企业发展,为辖区经济振兴发展提供高质量司法保障,深入本特勒长瑞汽车(长春)有限公司、武警部队开展普法宣传,针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工伤认定赔偿、企业职工离职、民间借贷等方面讲解新增法规及解答实际问题,助力形成更公平高效的用工秩序和市场环境。开展“庭审进校园”活动,邀请长春大学行政学院师生20余人到院参观庭审,指导校方通过网络登录中国庭审公开网,让200余名在校师生同步观摩庭审,零距离感受诉讼过程,实现了信息化教育与司法实践的有效结合。与东岭小学共同举办“红领巾普法小站”揭牌仪式,共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新格局。加强素材挖掘,积极开展线上普法,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录制以女职工权益保护为主题的相关普法短剧被省高院公众号采纳,有关法庭工作的报道被吉林日报、吉林省长安网等多家权威媒体刊发。
下一步工作部署
下半年,幸福人民法庭将着力创建“幸福小屋调解室”特色品牌,找好调解工作发力的切入点、结合点,精准服务。以专业化审判团队,加强对疑难复杂劳动争议和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问题研究,深度参与建立劳动争议“三方六家”多元预防调处机制。持续关注审判指标动态变化,精准研判,统筹谋划,促进审判执行高效高质量运行。同时在省高院业务工作“精品工程”基础上,结合干警特长优势,打造培育精品案例、优秀文书、典型庭审和高水平调研成果,促进法官进一步提高办案水平及正确认定案件事实,推动法庭业务水平总体提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