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坚持“五个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延边大学党委
2023年06月25日20:56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延边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较早在边疆民族地区创建的高等学校之一,始终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雨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持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主线,进一步突出区域性、民族性、综合性特点,聚焦政治引领、立德树人、特色优势、以文化人、辐射带动,绘就了一幅各族师生民族团结、共教共学、融合共兴的时代画卷,形成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一、聚焦政治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旗帜方向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向和成效。学校党委严格以中央和省委要求为基本遵循,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强化政治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贯通起来,组织读书班、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专题党课等活动,深入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理论成果。坚持提高政治能力,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政治领导,从学校党委到基层支部,从校党委书记到基层支部书记,构建起党委抓、书记抓、各有关部门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聚力打造“五红五优”党建工作品牌,培育选树全国、全省和全校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形成了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良好氛围。

二、聚焦立德树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之魂

学校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全国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强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联动效应,统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轮驱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新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1门。创新“新时代红色故事站”等载体,开展“党课开讲啦”“校领导讲思政课”等活动20余次,构建起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和育人格局。学校为国家民族宗教事业、民族教育文化事业、区域研究机构培养和输出80%的朝鲜族干部、人才和学术骨干,成为全国朝鲜—韩国学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重要基地,为特色人才培养创造广阔的空间,为建设边疆、稳定边疆、繁荣边疆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聚焦特色优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话语

习近平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学校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民族特色和学科优势,以东北地区唯一的民族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为支撑,带动民族经济、民族历史、民族艺术、民族教育、民族体育等多学科交叉互动与协同发展,建设“延边大学长白山区域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科创中心”和“延边大学医学科学实训中心”,构建优势学科群,推动“双一流”“双特色”建设。成立了融合学院,朝鲜韩国学、计算语言学、民族食品学、区域生态安全与绿色文化、生物功能分子学5个交叉学科被纳入教育部交叉学科目录,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临床医学等2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进一步强化对各学科、各专业育人要素的整合提炼,有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科基础。围绕“江山岛界”四篇文章,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朝鲜韩国研究中心,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中国朝鲜语言文字信息化基地”、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等平台,向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提交20多份咨政报告。

四、聚焦以文化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神家园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域。注重多民族文化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发展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了“双语、双文化”特色校园文化,在营造民族团结文化氛围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红石榴”行动,打造校园精品文化,创作大型原创民族歌舞剧《郑律成》,获评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第二届全国优秀音乐剧目,主办“歌声中的历史”——朝鲜族革命家、音乐家郑律成作品音乐会,全网关注量超1亿人次,直播观看量达350万余人次。举办“民族团结工作座谈会”“民族团结经验交流会”“少数民族教育论坛”“朝鲜族传统婚礼展演”“长白山大讲堂”等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学习掌握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平台,构建起各族师生共有精神家园,形成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五、聚焦辐射带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举措

学校把强化各族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作为一项根本性、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好,充分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主题教育期间,全力打造“中华情·边疆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项目,成立“红旗帜”民族理论研究指导宣讲团、“红基因”中华文化弘扬传承服务团、“红石榴”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服务团、“红堡垒”基层党建共建引领服务团、“红领巾”希望之星结对研学体验团等团队,开办延边大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班,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传播好民族团结进步声音。在推进边疆支部结对、“青马边疆行”、科教兴农活动、社区护理服务、校企结对帮扶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围绕脱贫攻坚、基层党建、红色教育等开展活动近百次,创建联建水平显著提升。以国家民委“全国大学生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团”为依托,发挥我校“双语+志愿服务”特色,组织民汉双语支教、支农、支医等12个方面的志愿服务小分队142支,2000余名在校生参加,服务时长超过50000小时,进一步深化各民族青年交往交流交融,有力促进边疆各族群众语言相通、心灵相通。

今后,延边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各族师生员工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边疆、奉献边疆,全面开创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让民族团结奋进之花在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延边大学绚丽绽放,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推进强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编:马俊华、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