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力保“延吉碧水”颜值

2023年06月14日11:16 |
小字号

为了将“绿水青山”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延吉市坚决打好水系攻坚深化战、巩固提升战,始终坚持高“投”、严“滤”、尽“守”,扎实推进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保持水源地水质“鲜度”

延吉市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治理作为构建优质水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高投入、大整治、严监管,在全市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情形下,全力保障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

2018年以来,投入8453万元,实施了五道水库水源地综合整治。建设围栏10236米,安装监控设备51台;建设拦砂坝2道、蓄水池2座、拦污栅3道、新增拦污栅左岸护岸工程150米;在延三公路路侧距离水库区较近的路基边缘设置收集池13座、U500型排水沟6151米、拦水带6036米、急流槽137道;累计完成主管网和支管建设26公里,完成11个污水收集池建设,安装化粪池652个,安装村民个人污水收集池146个,并安排清运车辆定期进行污水运输。同时,存有围油栏2000米,吸油纸10箱(一万张)等各类环境应急救援物资;为恢复五道水库水源地水质生态环境,投放净水鲢鱼50万尾、鲢鱼3000斤、草鱼900斤、鲤鱼800斤、鲢鱼1万斤、鲢鱼15385斤。

2018年以来,投入650万元,实施了延河水库水源地综合整治。建设围栏10899米,安装监控设备68台;完成了库尾清淤45673立方米;安装防撞护栏600米;投放鱼苗10多万尾。延河水库现有围油栏100米,吸油毡98公斤等各类环境应急救援物资。

保障水环境质量“清度”

大力实施河道监管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相继出台了水质治理及达标工作的系列创新方案,构建“智能化、多元化、合作化”的智慧监管精准模式,补齐生态建设短板,力争污水必经“过滤”,严谨“零直排”。

2017年以来,投资4.74亿元针对延吉市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和延吉市朝阳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现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25万吨,污水排放指标达到国家现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规定的一级A标准。根据延吉市总体规划及每年市政道路建设计划,2016至2021年每年新建道路3至5公里,累计投资5000万元,建设污水管道23.2公里,雨水管道24.3公里,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污水收集管网。

2017年投资5363万元实施了延吉市排水管网工程,对全市17个入河排污口进行有效治理;2019年至2020年投资3.99亿元,实施了延吉市光进沟等12处排水出口雨污分流改造工程,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自2018年起,委托延吉天楹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负责全市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终端焚烧发电,政府负责监管,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2017年制定了《延吉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完成了禁养区划定工作,目前,全市14家规模养殖场全部完成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建设,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编制了五道水库、延河水库生态流量方案,在满足城市供水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水库闸坝泄水量和泄水时段,保障枯水期布尔哈通河生态基流,枯水期水环境质量得到保障。

经多年的努力,从2016年布尔哈通河延吉下断面劣Ⅴ类(国家考核标准Ⅳ类)水质,通过系统治理,2017年实现达标、2018年稳定达标,2019年达到Ⅲ类,与国家考核标准相比提高一个等级,2020年稳定达到Ⅲ类。2021年起,延吉市国考断面改为磨盘大桥断面,考核目标为Ⅲ类,2021年已实现年均达标;2022年每月均达到Ⅲ类;2023年以来,每月水质均能达标,水环境质量逐年提升,为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坚固了生态底蕴。

力保水环境质量“净度”

全力加大对涉水企业的监管力度与频次,加强对工业重点污染源末端排放管控,围绕涉水企业生产环节废水、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排污口在线监测数据、污水排放去向等方面,开展定期、不定期的线上、线下日常监管,严厉督促涉水企业废水必须结合环评和排污许可要求进行规范处置,加强内部环境管理,配套污染防治设施规范运行,实现废水必须达标排放。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置,对于企业不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发生环境违法行为的将依法从严查处。

要求涉水企业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加大培训力度和应急演练频次,锤炼一支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应急队伍,确保发生生态环境应急事故后,能够妥善处置并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化改造,引导重点行业深入实施清洁生产改造,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行为,及时消除河流污染隐患。

为了水环境质量有新的跃升,延吉市将始终坚持依法治水、科学治水、系统治水、精准治水,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高标准补齐生态短板,标本兼治,力保“延吉碧水”颜值。

(责编:姜迪、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