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吉林省2021-2025年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科普工作巡礼

伊通满族自治县:整合资源 拓宽渠道 掀起全域科普热潮

2023年04月28日14:02 |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小字号

近期,中国科协公布了2021—2025年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认定名单。几年来,经过吉林省科协统筹组织、分批推进,各县(市、区)积极响应,对标创建,目前,长春市宽城区、长春市九台区、长春市公主岭市、吉林市桦甸市、吉林市磐石市、四平市铁东区、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辽源市东丰县、通化市辉南县、白山市抚松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共12个县(市、区)分两批次获得认定。现推出系列宣传,旨在展示吉林省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科普工作特色,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基层科普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伊通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伊通县)高度重视科普工作,着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努力提高科普工作组织化水平,强化科普工作措施,开创了科普工作新局面。

2023年1月,伊通县科协在伊通县河源镇开展“保粮安、促生产、送科技下乡”活动

2023年1月,伊通县科协在伊通县河源镇开展“保粮安、促生产、送科技下乡”活动

整合利用县域内科普资源,让社会资源“动”起来

伊通县坚持从科普的公益性出发,立足实际,立足于服务,抓好培育示范,搞好协调组织,有效整合各种科普资源,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助推全县各项事业发展。科普已成为伊通县的一项社会性、经常性、群众性活动,在活动与服务的领域、层次、对象、内容、形式上都得到不断创新和突破。科普知识进校园、气象科普进社区、科技之冬(春)系列活动下乡村……组织、宣传、农业、教育、科技、卫生等与科普相关的部门各司其职,以社会大协作推动科普大发展。

2022年3月,伊通县科协联合伊通县妇联、伊通县人民法院,在永宁街道福康社区开展“建设法治伊通·巾帼在行动——三八维权周福康社区行”科普活动

2022年3月,伊通县科协联合伊通县妇联、伊通县人民法院,在永宁街道福康社区开展“建设法治伊通·巾帼在行动——三八维权周福康社区行”科普活动

“线上线下”齐发力,让科普渠道“宽”起来

为拓宽科普宣传渠道,提升科普传播能力,伊通县“线上线下”齐发力,让科普渠道“宽”起来,让科普宣传“广”覆盖。

2019年4月,伊通县科协在伊通县靠山镇中心校开展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

2019年4月,伊通县科协在伊通县靠山镇中心校开展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

线下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活动中心、社区、街道、学校等场地开展精准化、多样化科普活动,实现科普宣教常态化。2020年以来,全县各单位共计举办农民科技培训班226场,受训农民2万多人次。科协联合卫健、人社、消防、农业农村等部门和单位先后在社区、机关开展各类知识讲座103次,举办各类科普文艺演出20次,科普巡展20次,科普知识竞赛5次,制作展板200块,共发放科普资料50000多份,共计10万多名群众参与。

“科普+互联网”,利用线上平台进行科学知识普及

“科普+互联网”,利用线上平台进行科学知识普及

在线上,伊通县政府网站专门设立了科普专题;县电视台开设《科普e站》栏目,分期推出应急科普、农业科普、青少年科普、生活科普等一系列科普知识。同时,伊通县不断努力打通新媒体通道,利用微信公众号加强科普宣传,组织农技专家利用抖音、快手平台开展技术培训。通过加强全媒体宣传,使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不同人群都能够有更多机会了解科普知识,在全社会营造了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构筑全域科普阵地,科普阵地“活”起来

科学普及,需要正确的“打开方式”。伊通县致力于构筑全域科普阵地,依托科技馆、科普示范基地、科技活动室、科普画廊等科普阵地,让科普走进学校,走近群众家门口,使得科普阵地“活”起来,科普活动“深”下去。

伊通县科协组织伊通县十二中学生在伊通县科技馆机器人工作室开展实时互动活动

伊通县科协组织伊通县十二中学生在伊通县科技馆机器人工作室开展实时互动活动

伊通县通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发现和培养具有创新潜能的后备人才。此外,还构建了完善的农村科普阵地,向群众普及农业技术、健康知识、安全常识、反邪教等内容,提升群众技能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让科学更多地抵达公众,让百姓乐享“科普盛宴”,伊通县科普工作正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责编:马俊华、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