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吉林频道

边境乡村鱼水情

2023年03月01日09:35 |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小字号

在风光旖旎的东北边疆重镇、有着“塞外江南”美称的吉林省集安市边境一线,峰峦重叠、江水蜿蜒。这里的居民古时以搓麻线为生,渐渐形成聚落——麻线乡。随着近些年边境治理与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深入,麻线逐步演变成了一条条连心线、爱民线。

清晨,麻线乡下活龙村义警宋大爷开始了一天的巡边工作。“我每天要走这么三趟,瞅瞅设施有没有被破坏,有没有脚印啥的。”在谈论到初衷时,宋大爷说:“老了也不能没事干,小铁(吉林边检总站麻线边境派出所副所长王铁映)问我能不能帮忙巡逻、调解村民矛盾啥的,我当时就答应了。”

义警是借鉴枫桥经验和下活龙村实际相结合,探索出的警民结合共同治边的新模式。2020年6月,15人的“义警”队伍成立了,自此,“民警+辅警+义警”的“三警”模式,在下活龙村形成了一道群防群控“天然屏障”。“义警工作站”组建以来,在王铁映的带领下,“三警”联合边境踏查260余次,驻村辅警、义警协助民警采集各类基础信息3万余条,获取线索协助破案20余起,参与排查、调解纠纷60余起,充分发挥了群防群治的积极作用。

下活龙村村民李大娘拉着王铁映的手激动地说:“这就是当代的活雷锋,大好人啊。”谈论到王铁映,李大娘说:“去年冬天我那个炕不是坏了嘛,铁映来看我,他知道我炕坏了,主动找的师傅给我修炕。”

在上活龙村还有这样的一户人家,一间20多平米的小屋,被一道门分为厨房和炕,这里居住着祖孙三代人。“爷孙俩日子苦,作为责任区民警,我也应该做点啥!”王铁映与这户人家建立了长期帮扶对子,经常帮助孩子学习,买学习用品,连年交校车费,一帮就是8年。近几年,老人身体每况愈下,孩子的父亲在王铁映多次劝说下,终于返乡回家照顾。 看到许久未见的儿子,老人对着王铁映哽咽地说:“多亏你啊,一直帮衬着俺们!”  

做好群众工作需要用真心换真情。在工作中,王铁映逐步提炼出联系群众更加紧密、听取民意更加及时、服务群众更加满意的“三必到三结合”工作法,真正做到“群众需要,我来报到;群众动嘴,我去跑腿”,在警民之间架起了“连心桥”、筑牢了“鱼水情”。

下活龙村曾经是较为艰苦和偏远的村落,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辖区村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村民年均收入不到1万元。王铁映联想起近几年在市区兴起的旅游民宿,便主动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下活龙村风光怡人、民风淳朴,如配合‘乡里农创园’旅游项目,发展民宿经济,定能帮助村民增收致富。”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开展,在属地政府、麻线边境派出所、通化师范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的大力支持协助下,下活龙村建立独立主题民宿25间。2021年,在民宿经济的带动下,下活龙村更是被吉林省乡村振兴局授予乡村振兴实践教育基地。

无论是创新工作方法、辅助贫弱,还是协助乡村振兴,王铁映都坚持做好辖区百姓的“贴心人”,做好群众心中的“小铁”。麻线边境派出所民警纷纷以王铁映为榜样,在全体民警的共同努力下,连续3年荣膺通化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我做的都是分内事,温暖一方百姓是我的责任,能影响到一批身边战友是我的荣幸,被组织和百姓认可是我最大的骄傲。”王铁映说。

(责编:王海跃、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