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吉林频道

【视频】e起点赞长春这十年|区县领导访谈·宽城区

2022年10月07日10:00 |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小字号

中共长春市宽城区委副书记、区长 蒋旭桐

一、宽城区是如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

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全力推动工作落实。

深入学习领会。

第一时间召开扩大会,社区干部学院副院长周勉征、长山花园社区第一书记吴亚琴分享切身感受,常委带头作交流体会。组织全区党员干部分批到长山花园社区和社区干部学院参观学习,组织全区正处级以上干部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传承红色基因。制定专项学习方案,推出系列鲜活报道,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抓好任务分解。

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具体举措》,涵盖九大方面16个领域、36项具体任务,细化工作清单共233条,逐项定人定责定时限。组织开展调度会及专项督导、明察暗访31次,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地落实。

明确发展方向。

聚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系统谋划未来五年发展,提出了“一核两区四中心”战略,确立了“六新”目标、“六大”路径,为宽城未来发展定好“路线图”“施工图”。

强化重点工作落位。

紧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推动中车整体搬迁、金越轨道等83个重大项目开复工,泰盟智能制造、中铁建盾构机等38个项目竣工投产,青岛四方、克诺尔轨道等32个项目签约落位,轨道交通、汽车零部件两大支柱产业主导优势愈发明显。

紧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倾全区之力有效应对多轮疫情冲击,迅速建立扁平化指挥体系,采取超常规举措拔钉子、堵漏洞、扫死角,按时实现全面“清零”目标;建立“平战结合”体系,组建16支“扑火队”,完善快速反应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反弹底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累计实施148项民生实事,开发就业岗位3.49万个,2所学校投入使用,31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启动,城市环境品质稳步提升。

紧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从严整治乱占耕地建房问题,规范表土剥离再利用工作,集中回收处置废弃农药、废旧农膜,减少对黑土地污染破坏;推广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推进秸秆离田工作,保护改良黑土地。

紧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出台“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体系决定”,努力构建“一核引领、五治融合、四化并举”治理新格局;开展社区管理系统推广应用,提升基层数字化服务管理水平;调整优化街道和社区管辖范围,获批新增6个社区,招录“社公岗”178人,基层治理基础有效夯实。

二、十年来,宽城区取得了哪些新突破、新成就?

宽城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中央和省市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积蓄了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

推行街道“1+3”大工委制和社区“1+1”大党委制模式,建成“1+N+X”党建阵地服务体系;创新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模式,吴亚琴社区工作法在全国推行,吉林长春社区干部学院揭牌运行,在全国开辟先河。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十年地区生产总值累计达到268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达到1796亿元,工业总产值55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0亿元,累计开复工项目586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家,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动能转换聚集新优势。

三次产业结构更为合理,高质量发展特征更为明显。以荣发农业观光园为带动的都市农业,正在向精品化、特色化和现代化迈进;以轨道交通装备、汽车零部件加工等为支撑的工业,集群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以长江路、砂之船、阿里云等为代表的传统商圈、现代服务业、新兴业态融合集聚,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经济效益提速增效。

城乡品质得到新提升。

新建道路81条,改造巷道741条,地铁1号线、轻轨8号线建成通车,城市向北发展格局全面拉开。新改扩建学校28所、新增教育网点10个,新建各类公园设施、文体场馆、健身站点300余个,新增绿地234.4万平,城市功能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农村安全饮水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第20届全国村长论坛,农村环境焕然一新。

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

678个“幸福宽城”民生计划顺利实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8%。推进棚改23个900万平,两万户居民乔迁新居;改造老旧小区104个,近两千栋楼宇“旧貌换新颜”;区中医院、民族医院、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升级,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跃居全省前列。

三、十年来,为推动地域经济发展,宽城区都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

过去十年,我们抓经济、谋发展,以实干创实绩、以转变求蝶变,努力推动宽城高质量发展。

聚力实施改革创新。

积极谋划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成为东三省首批国家城区老工业区改造试点之一,铁南铁北二元发展格局成为历史。“两区一镇”改革扎实推进,园区平台持续优化,开发区经济主战场作用愈发凸显。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发展创新产业园区3个,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8户、省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117户。

聚力壮大实体经济。

着眼区域产业结构特点,推动轨道交通、汽车零部件制造两个主导产业,向上游拓展、向中游补强、向下游延伸,加快全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提升;推动阿里云、淘宝直播基地等新业态落位运营,带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数字经济与传统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宽城万达、中东砂之船等现代服务业落位,提升商业规模档次。

聚力推动招商引资。

紧盯自身资源禀赋,找准产业发展定位,深入实施智能化招商、链条化招商、资本化招商、市场化招商,10年累计洽谈项目1026个,引进内资1020亿元、外资6.9亿美元,为区域经济发展积蓄了后劲。

聚力优化营商环境。

出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激励政策,全区市场主体由10年前的1.5万户增长到14.2万户。在全市首推行政审批电子印章改革和“店小二”服务模式,涉企审批平台事项100%上网,行政体制运行更加顺畅,亲商、安商、扶商氛围愈加浓厚。

四、新征程上,宽城区将如何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推动长春实现振兴发展全面突破?

宽城区将全面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主动融入“三强市、三中心”“六城联动”战略布局,坚持“一核”目标引领,强化“两区”功能联动,打造“四中心”产业布局,全方位增强吸引力、承载力和竞争力,为长春振兴发展全面突破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坚持文化引领。

发挥宽城历史文化“底蕴资源”优势,以铁南历史文化街区和铁北工业文化开发为重点,着力推进历史风貌修缮、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实现历史与现代的精彩融合,全方位提升宽城文化吸引力。

坚持产业带动。

推动形成轨道交通装备、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集群,打造世界级轨道装备造修中心。推动现代商业业态与区域特色相融合,打造长春北部消费中心。推动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打造都市农业先导区。

坚持创新驱动。

实施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加强产品研发、制造、维修等各环节的协同创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新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持续打好蓝天、碧水、黑土保卫战,全力打造伊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改善环境质量。

点击进入专题

(责编:李洋、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