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吉林频道

冬残奥会最后一棒火炬手李端:人就像雪花 坚强点亮它

孟海鹰
2022年03月07日14:53 |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小字号

3月4日,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在鸟巢举行。前残奥冠军,盲人田径运动员李端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点燃了“雪花”中央的主火炬,全场掌声雷动,令人泪目。

李端将火炬嵌入“大雪花”中央(图片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直播画面截图)

李端生于1978年,在18岁那年,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光明。

2008年,记者曾采写过李端,那时的他坚强达观,用心用力,向上向暖。

时光飞逝,李端又跃出了生命新高度。

他的人生故事,就像一道暗夜中不屈的光,灼灼其华。今天,他也让所有的人都看见了这束光!愿生命火炬生生不息,温暖明亮!

下面的这两篇文章,于2008年刊发在《人民日报》上,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李端的故事,感受他的坚强,感受残奥精神。

《 人民日报 》( 2008年08月11日 第 19 版)

黑暗中,跃出生命的高度

——记盲人跳远运动员、残奥会冠军李端

本报记者 孟海鹰

看到李端,很容易想起小草。野火、寒冬……历经淬炼,生生不息,迎风而歌。

2004年,雅典残奥会,李端夺得男子F11级跳远和三级跳远两枚金牌,实现了“听到国歌声”的心愿,在颁奖台上忘情地和着旋律高唱国歌。今天,正在积极备战北京残奥会的李端希望“能再次听到《义勇军进行曲》奏响,能再次深情地在北京高唱国歌”。

失去了光明,灵魂不能坠入黑暗;看不见道路,脚步不能停滞不前

出生在吉林省长春市的李端,5岁开始打篮球,17岁荣获全国青年男篮比赛扣篮冠军。“那时的梦想就是成为中国的迈克尔·乔丹。”身高1.92米的李端说。

1996年,在打扫卫生时,一个底部几乎完全锈蚀的灭火器意外爆炸,致使李端双目失明。那一年,他19岁。

“曾想过不活了。”李端说,“那时,同院的一位老大爷受不了病痛折磨,跳楼自尽了,家人特别伤心。我就想,原来死这么容易,可是亲人要承受多大的痛苦啊。于是我决心坚强地活下去。”

有担当的李端,在灾难过后,成熟了,坚强地走出了一片新天地:一年后,去沈阳盲人按摩学校,学成按摩技能,创造了两周掌握基本盲文读写的盲校纪录。1998年,入选辽宁省残疾人田径运动队。

“刚开始训练时,不敢跑,总觉得后面有一根绳子拽着,前面就是万丈深渊。训练时,经常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李端说。

沈阳军区体育工作队政委李欣说,李端是有名的用功,春节回来休假时,在田径场上人们常能看到李端由爱人陪伴着训练。

在不懈努力下,李端重返赛场当年便在全国选拔赛中获得冠军;悉尼残奥会上,获三级跳银牌和跳远铜牌;雅典残奥会上,勇夺两金——当时路透社评价,李端和教练一起完成了一场完美的双人舞。

心中亮堂,也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现在,失明的李端很是自立。“李端擀的饺子皮可好了。家里的凳子坏了,水管坏了,都他修。发短信、玩电脑都会。”李妈妈欣慰地说。

李端说,在盲校,他接触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得到了许多温暖、关怀与鼓励。“他们是这样自立自强,从他们身上我感觉到没有干不成的事,全看你是否努力。”

“最冷时,春天快来了。最热时,凉快天快到了,大自然的规律就是这样。有健全人就有残疾人,就像有男人就有女人一样。”李端说,当他从心里接受既成事实时,一切便不再那么难了。

认识李端的人,往往都被他乐观向上的精神所感染。他鼓励自己,“我李端是前途无量(亮)啊!”调侃后是快乐的自嘲,自嘲后是最有底气的自信。妻子戚彦英说,和李端在一起就是特别快乐。

用心感受生命的温度,用精神跃出生命的高度

“奥运会比完了是逗号,残奥会比完了是惊叹号。当一个人只有一条腿,还在奋力向前跑;坐在轮椅上还在向前冲,这不仅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种精神。”李端希望有更多人关注残奥会,为残奥队员喝彩加油。

残奥会结束后,李端希望能去地震灾区,“讲一讲我们的故事。因为我们是从悲痛中走出的人,更能与其感同身受。带给他们希望与鼓舞。”这些年,李端也不记得曾有多少人问他如何从打击中坚强地站立起来。

李端说,生命的温度更在于自己去感受,即使是身有残疾。正如一句台词所说,我看不见了,这是红颜色的玫瑰吗,可真香啊!在延吉传递火炬时,大雨中,我看不见火炬,可是我能感受到它的温暖。就像我和教练在训练中的一次对话一样:

“阳光照到我的脚了吧?”

“是啊,你怎么知道?”

“因为我感受到了它的温度。”

跳远时,李端需要起跳十二步,且必须在直线上,每天都在不断重复练习。一步、两步、三步……十二步,然后奋力向前方一跃——在一片黑暗中,每一跃都为他的生命撑起了一个美丽的高度。

《 人民日报 》( 2008年09月11日 第 04 版)

坚强成就生命高度(人民论坛)

孟海鹰

相信很久以后,人们依然会记得——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坐在轮椅上的田径运动员侯斌,握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绳索向上攀爬,攀爬……当主火炬熊熊燃烧,美丽圣火映亮夜空,全场沸腾……这一刻,人们看到了精神的力量;这一刻,人们再次读到了:坚强。

在残奥会这个舞台上,几乎每个运动员都是一个坚强人生故事的持有者——种子未落沃土而落罅隙,当其不屈地穿过岩缝绽放绿色,一抹新绿足以辉映春天;身体虽已外在残缺,但坚强的攀登让生命如圣火般蓬勃热烈。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写一只鹰飞翔的过程:一只鹰,一步步向山的顶端爬去,翅膀被泥沙污水刮擦,步履蹒跚,很是狼狈。但当它终于来至最高处的一块岩石时,展翅飞去,雄姿万里……

是啊,不管怎样,鹰都要从高处起飞。恰如人,用坚强,成就生命的高度。

而用生命诠释什么是坚强成就高度的例子太多太多:霍金轮椅上的美丽人生,海伦黑暗中寻求光明,司马迁隐忍后重于泰山的鸿篇巨制……而生活中对于坚强的呼唤与需要几乎是普适性的:升学,事业,失恋,甚至生老病死等等。人们赞美这些如鹰一般有着坚强品格与意志的人,人们仰视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胡杨木一样的坚强灵魂,这些赞美与仰视都是一种心甘情愿的精神向往。

记得前一阵采访备战本届残奥会的雅典残奥冠军李端时,他说:“奥运会比完了是逗号,残奥会比完了是惊叹号。当一个人只有一条腿,还在奋力向前跑;坐在轮椅上还在向前冲,这不仅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种精神。”的确,这样一次盛会,在比赛外更给了人们寻常生活外一个机会,可以更真切、直观地感受什么是坚强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震撼与提升。这也许是比金牌更为可贵的。

走过黑暗与沉重才更明白坚强的含义。在人们的常态人生中,坚强作为励志的语词,也许常挂嘴边,但更多的是浮在人生表面。一场残奥,将坚强的精神意义直观外现,或可成为健全人心灵的鸡汤甚至于心理不甚健全者一剂心灵补剂与良药。正如联合国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的定义一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即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健康。人们需要心灵的这些营养。所以,残奥会,不仅是体育对人自身自然的改造,一种物化的对象性活动,而更应体现出一种人类灵魂的高贵、社会的人文关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事实上,坚强不仅是个人品性,文化特质,更是民族品格,国家脊梁。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到改革开放后腾飞的新中国,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大写着“坚强”。长征精神,抗洪精神……此次汶川地震中展现出的震不垮的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坚强民族品性的依次展现。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汇集的坚强之力必将让祖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更加繁荣昌盛。(人民日报客户端吉林频道)

(责编:关思聪、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