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吉林频道

长白山:擦亮生态底色 筑牢白山松水间的绿色屏障

李思玥
2022年01月06日10:01 |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小字号

2021年12月27日,在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下辖自然保护区)横山保护站,无线传输的红外相机捕捉到了一个可爱身影:毛茸茸的脸上粘着白雪,好奇地看向镜头。它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紫貂。据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张荣杰介绍,这是本月内第二次拍到紫貂,“黑熊、马鹿我们也经常能看到,夏天还能看到中华秋沙鸭呢!”

2021年12月27日,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横山保护站红外相机捕捉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紫貂。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近年来,长白山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得以明显改善,动植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多。虎啸长白、鹿鸣山谷、鱼翔浅底、云飞鹰翔,一幅幅生态大美画卷正在吉林大地徐徐展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放眼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跨吉林省安图、抚松、长白三县,拥有地球同纬度最典型、保存最为完好的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保存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珍稀濒危生物物种,保护意义与生态价值凸显,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以下简称长白山保护区,为行政区)如何实现“保护第一、生态优先”?

守护“动植物基因库”

在长白山,生活着3502种野生动植物,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0种,珍稀濒危植物36种。长白山是名副其实的“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

鸟瞰冬季的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民网 李成伟摄

曾任长白山科学院动物所所长的朴正吉,退休后仍坚持进入森林中观察记录动物,已投身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动物方面的研究和保护工作44年。谈到野生动植物保护,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长白山生长着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松鼠以红松子为食,如果红松子被人乱采滥摘,因缺少食物,松鼠数量便会减少,随之以松鼠为食的动物也会减少,生物链便会遭到破坏。

“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状况同样与人类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朴正吉说。为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力度,长白山保护区根据辖区资源分布特点和自然消长规律,结合林长制、河湖长制,适时组织开展护蛙、护薇(薇菜)、红松种源保护、反盗猎等专项行动。

长白山保护区野生动物救助站对救助的野生动物进行放生。长白山保护区供图

2015年,长白山保护区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站,截至目前,救助站共救助狍、赤狐、秋沙鸭等野生动物80余只。

“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主要是减少人类干扰,把人‘防’住了,野生动植物就有了生存繁衍的空间。”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徐连翔说,长白山保护区坚持组织开展由公安、森警部队等多部门参加的党政军警民大型联合清区行动,依法查处非法入区、乱采滥挖、乱捕滥猎和野外用火等违法违规行为。截至2021年11月底,长白山保护区组织大型搜山清区行动46次,日常巡护出动7360人次,徒步巡护总里程达到7.5万公里。

长白山保护区组织大型搜山清区行动,防治非法入区、乱采滥挖、乱捕滥猎和野外用火等违法违规行为。长白山保护区供图

为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活动对保护区的干扰,长白山从严审批入区 施工、科学研究和影视拍摄等活动,通过登记备案、全程跟踪监管等有效措施,规范和完善入区登记管理制度。

科技赋能也让生态保护更精准。长白山保护区发挥SMART巡护系统技术优势,通过及时汇总日常巡护、联合清区等数据信息,为查找巡护盲区和扩大巡护覆盖面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长白山保护区通过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野生动物疫源疫情监测工作,加强对野生动植物重点分布区域实地监测。

筑牢森林“防火墙”

长白山是全国六大林区之一,有着“长白林海”之称。到今年为止,长白山保护区已实现61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这其中离不开长白山保护区“人防”和“技防”的结合。

在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中心白河保护管理站的防灭火装备储备库内,风力灭火机、水泵、防火服等整齐摆放,防灭火装备一应俱全。“保障森林安全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防火更是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白河保护管理站站长张丛山说。

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中心白河保护管理站防灭火装备储备库内,装备整齐有序摆放。人民网 李思玥摄

“巡山似猛虎,过江赛蛟龙,穿林像飞燕,踏石留足印……”一首《长白山保护者礼赞》唱出了管护员们的坚守。白河站区内的红松针阔混交林是火灾易发地带,所有的监测巡护必须依靠步行完成。每年春秋防火期,管护员们要全天候待命,24小时不离岗。“守山虽然艰苦,但看这绿水青山觉得值了!”张丛山说。

2021年11月19日,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中心白河保护管理站实况监测情况。人民网 李思玥摄

“这些被称为‘千里眼’‘铁脚板’‘活地图’的守山人奔走在保护的最前沿。”作家陈凤华两年时间,十几次来到长白山,与管护员一起巡护森林,与瞭望员一起登塔瞭望。陈凤华说,这份工作虽然艰苦寂寞,但守山人的目光中没有倦怠,相反,眼眸中却有一股精气神在闪烁。

2021年,长白山保护区新成立了王池保护管理站和锦江保护管理站。截至目前,长白山保护区已有11个保护站,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达到14支,扑火队员总数达到了395人,每年组织开展森林防灭火业务培训班和防火演练,提升对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灭火安全、扑救技战术能力。

长白山保护区森林扑火队伍进行防火演练。长白山保护区供图

为强化预警监测,长白山保护区与应急局、气象局建立了森林火险会商和发布制度,防火期内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充分利用森林防火视频监控、入区管理视频监控等信息化设备,做到火情“打早、打小、打了”。

如今,创新的数字技术也为防火工作筑起了一道智慧“防火墙”。长白山保护区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林业监测预警体系和集资源保护、森林防火、应急处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化指挥平台,让长白山保护区实现生态保护工作由“人防”向“技防”转变。

树牢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兴则文明兴。建设生态文明,观念要先行。近年来,长白山把提升社会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来抓。

中华秋沙鸭对生存的环境很挑剔,素有生态试纸的名誉。为了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重视,2017年,长白山成立了保护中华秋沙鸭志愿服务队,在野生动物保护专家的指导下,长白山保护区开展“保护中华秋沙鸭志愿者在行动”志愿服务项目。

2021年11月18日,保护中华秋沙鸭志愿者在二道白河岸边进行日常巡护。人民网 李成伟摄

“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河流两岸进行巡护,劝阻游客不当投食、捡拾鸟蛋、盗猎野生动物等不文明行为。”86岁的陈新峰大爷2017年加入了志愿服务队,是保护中华秋沙鸭志愿服务队的“五老”志愿者。

“长白山池北区的中华秋沙鸭公园滚水坝刚修好时,条件改善了,中华秋沙鸭、鸳鸯等陆陆续续就来了。起初大家感觉很新奇,便难免有投食等不文明观鸟现象,导致鸭子们都怕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志宏介绍说,“随着长白山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公众的保护意识也在逐步提升。如今,大家都能自觉保持文明方式观鸟,与动物保持应有的距离,不向野生动物投喂不洁净或不适合动物进食的食物,服从志愿者的现场监管。”

“这两年能见到中华秋沙鸭的次数越来越多了,大伙儿也都知道乱投食鸭子会消化不良,不文明现象越来越少了,连胆子最小的鸳鸯也不怕人了!”陈新峰说,自己每天一边在河边巡护一边锻炼身体,见证了秋沙鸭公园生态环境的变化。目前,长白山保护中华秋沙鸭志愿者人数达300人,每年志愿行动时长达2600小时。

“现在只要有游客乱投喂,不用志愿者上前制止,老百姓也会管。”李志宏骄傲地说,现在的长白山,绿水青山处处可见,生态文明蔚然成风。

此外,长白山保护区通过开设长白山守护者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组织“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以及举办十二届中小学生“生态杯”征文活动等多种形式宣传,引导公众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如今,中华秋沙鸭、东北红豆杉等重要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22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先后实施,连续61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建区61年来,长白山保护区始终把“保障生态安全,科学永续利用,造福区域发展”作为保护开发事业的核心要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站在新起点上,长白山保护区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继续推进生态资源保护,巩固生态根基,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筑牢白山松水间的绿色屏障。

(责编:李思玥、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