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吉林频道

【人民会客厅】摆渡创客工场:争做吉林省响当当的孵化平台,让更多的创客从这里扬帆起锚

2021年10月27日16:18 |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记者:当前,吉林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和“上升期”,作为吉林省首家民营“双创”服务企业,摆渡创新工场有哪些先进的理念和模式,在为创客搭平台、做服务等方面有哪些经验做法?

刘春生:摆渡创新工场成立于2014年年底,一直以“打造创业生态,一起成长.共赢”为理念,这一理念蕴含着摆渡和创业者同为一体、一起发展的意思。遵循这一理念,我们形成以“风投+孵化”为主、“零门槛零成本零压力”创业为特点、“一站式服务”为保障的特色孵化模式,走出了一条市场化、专业化良性发展的道路。

一是构建“风投+孵化”服务体系,与省内外上百家投资机构和天使投资人建立投资联盟,积极组织投融资对接活动,目前已投资2.1亿元,投资项目50多个。

二是以“零门槛、零成本、零压力”的“三零”服务标准,对入驻的创客和创业企业提供免费的办公场所;并成立百余人的专业服务团队,设置传媒、电商直播、法务、财务、信息等多个部门,为他们的市场推广、企业运营提供全方位的免费服务。摆渡给予创客更大的发展空间,不设年度考核、不设业绩对赌、最大限度容忍企业亏损,不做时间限制,为企业营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很多企业在这样的气氛里,对摆渡的感情往往更深,奋斗的力量更足,发展得更好。

三是提供一站式的贴心服务,让创业企业放手拼搏。我们把“服务”当做摆渡的“核心资产”进行精心打造,一切以创业者的需求为导向,建立专门的导师团队,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长春新区联合打造政务服务驿站和惠企E办,让创业者足不出户办理注册、登记等手续,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创业上。

四是下沉孵化链条,充分挖掘民间创业力量,带动就业,惠及民生。我们联合双德街道,打造“创客社”项目,通过直播电商、养老等项目切入,形成社区居民获得服务、群众就近就业、项目企业快速成长的多赢局面。

人民网记者: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吉人回乡”创业就业成为潮流。摆渡创新工场如何能发挥“双创”平台集聚优势,挖掘每个创客的特长,推动“回乡吉人”创新创业

刘春生:一直以来,摆渡创新工场以自有孵化器为载体,通过不断提高创业服务水平,筑巢引凤,成功吸引很多在外吉林人回乡创业。

一是解决他们创业 “起步难”问题。充分发挥我们“风投+孵化”的优势,用“资金”吸引他们主动到摆渡来寻找机会,同时我们也积极推荐优质项目给投资联盟的成员,目前已投资返乡创业项目18个。

二是用专业的创业服务帮助他们安心创业。我们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免费场地、物业、水电和法务、财务、投融资对接、宣传推广等服务的同时,指定一个部门专门为返乡创业者服务,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吉林发展的大环境。

三是用鼓励扶持政策推动他们成功创业。我们制定了吸引返乡创业者的“摆渡引才清单”,我们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人才政策,帮助返乡创业人员申报受益,极大鼓舞了返乡创业者的干劲儿。吉林人尹宪文已在北京创业成功,去年由摆渡创新工场成功引回长春创业。

四是用优质的创业生态留住省外人才扎根吉林。这得益于我省不断改善的营商大环境,不断完善的人才举措,越来越多外省创业者来摆渡寻求合作并取得成功。山东创业者李岩松在摆渡创办知行合一动漫有限公司,刚来的时候只有十个创业者,经过几年发展,现拥有80多名员工、外地人才占比30%,2021年预计年产值超5000万元;外地留长创业者冯涵在摆渡创立公司,现在已经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样的创业者在摆渡创新工场还有很多。

我们深知,人才是企业的活力之源。为促进人才留在长春、留在摆渡,我们也出台了自己的“引才留才政策10条”。摆渡将在今后的创业服务中继续发现人才、孵化人才、留住人才,集人才智慧,汇人才所长,为我省双创工作作出新的贡献。

人民网记者:“双创”不仅是发展的动力之本、活力之源,更是富民之道、振兴之计。接下来摆渡创新工场将如何优化升级,对接优质资源,发挥孵化器的催生作用,为吉林振兴发展培养双创人才,孵化高质量双创项目。

刘春生: 8月份景俊海书记亲临我们企业调研以来,特别是我省民营经济大会和22条扶持民营经济政策出台以后,我们切实感受到,环境好、思路清、劲头足,对摆渡的未来我们也是充满信心。

在创业服务上,我们正在和长春新区规划在北湖新区运营摆渡创业服务孵化中心。主要的功能是培养孵化器人才、培育并输出优质项目,可以说是“孵化孵化器的孵化器”。这是一个比较大胆的尝试,目前在新区的大力支持下,正在迅速推进。我们摆渡也在积极联系有关专业资源注入其中,争取早日投入运营,为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发现更多好苗子,培养更多有创新意识的服务人才。

在摆渡本身的发展规划上,我们将结合7年来风投的实践经验,向专业化、垂直化、普及化方向发展。“专业化”主要指中医药健康领域。摆渡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已经投入运营,网络销售、质量检测、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链条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垂直化”就是确定几项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从最基础的研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孵化”。这几个领域分别是光学、生物发酵、有机半导体,我们和相关科研机构、高校的专家学者联合在摆渡设置的实验平台也已经投入使用,争取能一起“孵化”出高质量的项目;“普及化”主要从摆渡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把好的项目进一步向社区、高校延伸,带动就业创业,以项目回报社会,引领共同富裕。

(责编:李成伟、谢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