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吉林丨等了34年,“放心水”流进家里来……

2020年09月25日09:42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原标题:幸福吉林丨等了34年,“放心水”流进家里来……

  哈拉毛都镇朝阳村,是松原市前郭县的一个边远村落。一条千米长的土路,弯弯曲曲延向尽头。山顶,只住着一户人家。站在山腰,向上望去,漫山披绿,一栋新房,格外显眼。

  今年62岁的脱贫户于贵忱,手握一根扁担,站在院子里,远远眺望。近段时间,这条路上,来来往往的水利施工人员络绎不绝。为了喝上放心水,他等了34年;为了“送水上山”,这些水利施工人员忙活了几十个昼夜。

  三个月前,县水利局和哈拉毛都镇调来4伙施工队伍,在于贵忱家近一亩地的院子里,连续钻了9眼深井,无一例外,全告失败。

  山上没水,日子艰苦,于贵忱携妻带子,在这里守了34年。去年,镇政府及驻村工作队帮助建了一栋新房。水,成了于贵忱一家最后的期盼。

  距离于贵忱家700米的山下,有一眼野泉,周边簇拥杂草,雨水、泥水汇于其中,水面漂浮着一层杂质,这就是老于一家赖以生存的唯一水源。

  于贵忱体弱,但性子刚强,不服输。他每天靠这根扁担,往返山间,挑水度日。

  一担水,百余斤,压在于贵忱的肩上,随着稳健的步伐,颤出一道沉重的弧线。一条路,一个人,他挑水的画面,像一幅剪影:路边的玉米长势喜人,路旁的林子郁郁葱葱,夕阳余晖下,既静谧,又孤单。

  这泉,也非四季常有。冬季冰封,夏至枯竭,于贵忱没办法改变现实。住在山上,于他而言,水贵于粮。他能定期从山下用驴车运粮上山,却经常因吃不上水而一筹莫展。为了打替补,他不得不在靠山根的地方,挖了一处水窖,用来蓄积山皮水,以解饮水之困。

  这注定是一场最为艰难的坚守。

  28岁那年,他响应政策,承包了这处荒山,开始种植果树。在这块近2公顷的山坡上,碧野蓝天下,只身孤影忙,他每天除了种树,近乎与世隔绝。

  40岁那年,村里有人为他说了一桩亲事,媳妇不嫌他穷,婚后还为他生了儿子。

  此后岁月里,他就在山上守着妻儿,守着一片树。只是,山绿了,他老了;万棵果树铺满荒山,条条皱纹揉进岁月。他怕自己,有一天再也掮不起这根用了34年的扁担。

  三个月前,前郭县水利局协调哈拉毛都镇,组织施工队伍上山,为于贵忱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他琢磨着,是时候该放下这根扁担了。

  正逢雨季,通往于贵忱家的土路被山流水冲出多处水漏,车不能行。

  为了于贵忱一家吃上安全水,水利施工人员激发着骨子里的干劲儿,泥路湿滑,坡势崎岖,铁管交错,声彻四野。没有路,他们就踏出一条路;没有汽车运输,他们就把设备扛上山。第一队施工人员肩挑背扛,花了好几天时间,才将沉重的钻井设施运至山上。

  “人家大老远来给咱打井,我却连杯水都拿不出……” 于贵忱站在山顶,看着一队队施工人员在泥泞的山路上艰难行进,还冲他呵呵地笑,他几度感动落泪。

  要打井,先修路。为了抢抓施工进度,县水利局局长鲍景伟组织水利施工人员在随后的几天中,运来砂石,找来挖掘机、压路机,将千米长的山路修复平整。此后长达52天的时间里,一队队的施工人员,沿着这条千米长的山路进进出出,昼夜不息。

  设备运上山,最大的难度就是在山上寻找水源。

  轰隆的钻井声,日夜不绝。雄浑的号子声,回荡山间,110米、120米……,荒山上的井,废了一处又一处,钻井队换了一拨又一拨……

  “至今,第六口井的65米深处,还有个取不出来的断钻。” 于贵忱一脸惆怅。

  但是,县水利局和哈拉毛都镇的工作人员不放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落一村,不落一户,不落一人。他们誓要问鼎“绝处”,帮于贵忱一家在岩石缝里引出水来。

  6月26日那天,是于贵忱一家大喜之日。经过52天艰难寻找,水利施工人员终于为于贵忱一家打成了一口148米深井,水量很大,水质很清。

  水源找到了,再难也要引出水来。鲍景伟和县水利局副局长李伯刚多方沟通,哈拉毛都镇镇长罗伟华紧急协调电力部门,从山下架设了一条2000米的电线,沿山立起8处线杆,直通这口井。

  通水那天,于贵忱轻轻合上电闸,哗哗的自来水汩汩流出,几分钟就注满了水缸。通水那天,他高兴得一宿没睡。

  9月暖阳,照进山间,院子里,于贵忱摸着扁担,望向野泉,感慨万千。34年,这根扁担终要“解甲归田”;34年,他再也不用挑水度日了。

  于贵忱说:“没有党和政府,咱哪会告别靠天吃水的日子,哪能喝上这么清亮的水,哪会过上这么幸福的日子,你品,你细品……”(记者 任胜章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责编:关思聪、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