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武汉丨听他们讲:武汉与吉林的故事

2020年03月01日09:21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原标题:直击武汉丨听他们讲:武汉与吉林的故事

这两天的武汉一直在下雨,花开了,很艳、很美。这芬芳的城市,雨水卖力地洗刷着每一个角落,它在等,等武汉的车水马龙,等武汉的主人们走出家门来欣赏这全新的城市,等彼此擦肩而过的一个微笑,等一句“武汉重启了”!等武汉市民欢呼雀跃胜利的高呼,等他们与那些奋战在这里几十个日夜的异乡兄弟们说一句:“守护武汉的日子里,你们辛苦了,兄弟,谢谢!”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呼吸内科护士长李小攀

李小攀是湖北人,是中法新城院区呼吸内科的护士长,这段时间与吉林医疗团队一起工作,她对这群充满热情、实在的东北人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真的是非常感谢吉林二院团队给我们带来的物资,还有人员力量,真的,他们医护团队都是重症团队,对于我们患者的抢救是非常专业非常给力的,所以我们这个疗区的死亡率是非常非常低的,到目前为止,大部分患者都由危重症转向轻症了,正在陆续出院,我觉得吉林的老师都非常的热情开朗,跟我们讲话的时候,他们的东北话让我们感觉特别亲切。希望等这个疫情结束之后,我们能够带领我们的老师一起看一下我们武大的樱花,也能够吃一下我们武汉的热干面,把我们武汉的早餐都带给老师们尝一遍,因为你们,我们更加勇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ICU负责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高鹏

医疗队抵达武汉的第二天晚上就接收了50个病人,在这段时间的救治中,他们接管的第一批病人大都有了好转,而且陆续有患者治愈出院。

在来到武汉后,由于父母年纪大,高鹏一直都不让家里告诉老人,每次父母电话打过来,或是要视频,他就直接按了,说自己在加班。在中法新城院区工作的日子里,他感受到每一位来自各地的医护人员的强大与坚守,无论是面对当年的非典,还是现在的新冠,每一个医护人员都是义不容辞地冲上去,为生命而战。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ICU主治医师张京晓 :我的眼泪为患者而流。

张京晓随团队支援武汉已经第22天了,来了之后发现,这个地方所有患者与以往接触的患者不一样,每次见到他们的时候,都是隔着防护服,隔着防目眼镜与他们沟通、交流,他们看不到我们的脸,他们也分不清我们医生和护士,每次都要和他们说一声:“我是您的医生”。

最大的难度就是需要三到四人穿着防护服做部分有创的操作,可能大家第一方面心里压力也是挺大的。第二方面,穿着防护服,增加操作的难度,特别是想做气管插管,包括做最高级的生命支持体外膜肺氧合( ECMO )的时候,在病房里面真的是待的时间越长,暴露的风险就越高,“我们真的是付出了我们最大的努力,看到了患者出院时候的笑容,真的是挺开心的,觉着一切真的是值得的……”说到这里张京晓哽咽了,“我们第一个出院的病人,他是我接管的一个病人,他当天说,我虽然没见过你的面容,但是我真的特别期盼记住这双眼睛……”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史永锋:当东北孩子管“婆婆”叫大娘

史永锋主要擅长的是心律失常的治疗,2月9号随医疗队接管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一个重症病区的,刚开始可能会有一些紧张的情绪,进入病房后,瞬间接诊了大量的患者,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工作中,随着工作逐步有序地进行之后,这种紧张的情绪,恐惧的心里,就迅速克服了。

“我觉得在这个救治过程中,看着患者病情在我们的治疗后逐步改善,更增加了信心。”

“我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呢,经过我们的治疗之后,患者逐步由重症转为轻症,甚至有些已经出院了,我们医疗组负责的患者中有5位是重症,计划明天有1到2个(出院),这都是让我们医疗组非常高兴的事情。”

在这里,患者都不认识自己的医生,因为我们每天被重重的防护服包裹着,但是史永锋很熟悉他们,每次查房他从不叫床号而是直接叫患者的名字,或者是叫“大爷”“大娘” ,湖北人都是叫婆婆的,慢慢的这群可爱的东北方言流行起来的。一声“黄大娘”,老人马上说:我在这里,大娘在这…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李文宇:我是病区里的“大白”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李文宇,2月7日作为吉林大学第三批医疗队队员抵达武汉,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工作。到这工作以后,从最开始的激动、紧张、不适应,已经20多天的工作,现在已经适应了在高危病房的工作。

每天从驻地出发大概需要五十分钟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能够赶到医院,大概半个小时换好隔离衣,防护服,进到病区,开始每天八个小时的工作。因为他身材高大,每次穿着防护服不用写名字大家也都能认出他。后来干脆就写上“大白”,因为实在是太像了。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君瑶:每天听到最多的是谢谢

李君瑶说,去年的十月份她来过武汉,是参加中国全国呼吸学术年会,当时感觉,武汉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也是一个热情的城市,人才济济。春节期间,自己所在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直是冲在疫情防控的前线,医院组建了发热门诊。在大年三十那天,没到十二点,科主任张捷在微信群里发信息说,医院要派医疗队去支援武汉了,可以说所有的医护人员没有丝毫犹豫,都在群里踊跃报了名。她也和家里人说了这个事情,全家人都特别支持。在来武汉的飞机上,领队秦彦国副院长组织开了一次会,把接下来的工作做了详尽的安排。抵达武汉后,接受了两次感染防护培训,就到院区开始了救治工作,当时非常紧张,虽然治疗过很多病人,但是还是第一次接触到传染病人。当推开门看到患者的瞬间,心一下子就沉重了下来,一晚上接诊了五十位患者。真的没有时间去担忧,一直在忙,一下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就不见了。

“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我接的第一个患者是一位老婆婆,她七八十岁了,由于方言太重,我听不懂她在说什么,我就往前靠近她。但是婆婆担心会传染给我,她马上把口罩往上戴了戴,然后把身子往后退了退,虽然是一个很小的动作,但是她真的让我感觉很温暖。她自己生病,却还在担心怕传染给我。经过这段时间的治疗,婆婆现在能下地走路了,呼吸困难明显的缓解了,我也替她高兴。”每一次查房,患者们说得最多的就是那句“谢谢”“谢谢”。“在中国,不论是哪个地区的语言,不管是不是有口音,但是这句谢谢我们都能听得懂,让我们心里感觉到很温暖。”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田振玮:医疗队临时小秘书

田振玮是2月7日随着第三批医疗队来到了武汉,在来的飞机上被临时认命为此次医疗队的秘书,负责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同时也是负责临床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安装和重症患者的救治和日常维护,ECMO的安装平时就是很难的,需要整个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团队来进行配合,他们的第一位患者非常危重,进行ECMO治疗后,当看到生命体征平稳时,他的心里非常激动,眼泪瞬间滑落脸庞,暖暖的。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崔牧晨:人工肺(ECMO)给患者第二次生命

在武汉的这批医疗队里主要负责一部分物资和统筹的工作,在临床上作为体外膜肺氧合(ECMO)小组的成员,也负责进行ECMO治疗的病人和日常管理,我们成功上机了一位体外膜肺氧合(ECMO)患者,虽然对操作是相当的熟悉熟练,当穿着防护服,戴着大的防护面罩时,还是有了来自心里的压力,但最终还是顺利完成了上机,希望能够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帮助下,给他生命的机会。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吴艳峰:“疫去花开时 但愿君安好”

来到武汉同济医院进入病房,给他最大的感触是,头一天接触患者时发现部分患者情绪焦虑,心理上有排斥,其中有一个典型的患者,自己往下摘氧气面罩,不吃饭,就想回家,在很多医生和护士耐心、细心的关爱和帮助下。这位患者的情绪一天天的好转了,现在已经脱离了无创呼吸机,只需要鼻导管吸氧,很快就会治愈出院了。所以说情绪上焦虑,恐惧的患者都是有的。为他们打气,为他们鼓励,希望患者们坚强,“春天会到来,疫去花开时,但愿君安好!”事实上许多患者都好了,都治愈了。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外科监护室护士长崔丹:我们一百名护士都在为你们而战,你们一定加油!

崔丹有一双很美丽的眼睛,弯弯的,总是笑着的。2月7日来到这里,2月9日接到任务说必须马上收治患者,从晚上十点开始,很快就收治了50名的患者,。

来到这里已经有20天了,在这20天里,医护人员每次脱下厚厚的隔离服,湿透了的衣服,摘掉尿不湿那一刻,她总是心疼的流下眼泪。“我们的医生和护士都是非常勇敢的,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当我第一次进到病房的时候,我很担心护士,担心他们穿的防护服工作会非常不适应,担心她们有任何身体状况又不能及时发现,因为她们都还非常年轻。但是当我看到她们在工作中的状态后,孩子们长大了,我被她们的担当再一次感动了。”

在这个100人的护理的队伍里,有12名护理组长,这几个护理组长都是来自重症的监护室,他们非常的辛苦,带领着自己的组员,日日夜夜工作在这里面。崔丹许下最朴实的愿望:我们能一起加油,平安回家!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医务部主任丁雅明

2月7号丁雅明随着第三批医疗队到达武汉,在这里她主要做三件事情,第一件事就是作为医疗队的联络员,在领队秦彦国副院长的带领下为132名队员做好一切保障工作之外,也负责对外联络。“我们整个医疗队真的是急而不慌,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经过两天的医院感染和个人防护的培训之后,我们医疗队正式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其中一个病区。”

第二件事受院党委的委派,任这批医疗队一线临时党支部书记,目前该队伍中有36岁,是比较年轻的队伍,党员们积极响应习号召,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我们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做先锋当表率。”我们组织党员开展与队友一对一结对子活动。小组负责人分包到人,互帮互助,彼此关注工作、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困难或问题,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现在已经收到74份入党申请书。第三件事情就是任国家卫生健康委战时医务处的联络人,各个省份的医疗队都集结在这里,整个院区有十来个省份,19个医疗队,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选调的战时医务处联络员,一是与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医务处同志们共同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同时负责中法新城院区与驻武汉的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的联络。管理与救治一样重要,完善的机制,优化的流程,及时的沟通,会事半功倍,大大提高救治效率。在这里与最勇敢、最可敬、最可爱白衣战士们一起战斗,我无比荣幸!(李晓静 陶彬 剪辑 袁龙博)(来源:彩练新闻)

(责编:王海跃、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