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通化市委书记
通化:向“新”而行 向“实”发力 访谈时间:2024年5月通化市找准比较优势、明确发展定位,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建设“三个千亿级”“若干百亿级”产业集群,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崭新的局面。
日前,人民网“行进中国”吉林调研采访团专访通化市委书记孙简,畅聊通化市产业集群建设情况,以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新质生产力向“实”向“未来”。
孙简表示,通化市立足产业基础,推动千亿级医药健康产业取得新突破;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千亿级人参产业迈上新赛道;做响地域品牌,推动千亿级文旅产业塑造新优势;把握发展的趋势,推动百亿级新材料产业实现新跃升。
当前,通化正深入实施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全省“四大集群”培育、“六新产业”发展、“四新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三个千亿级”“若干百亿级”产业集群,请您介绍一下通化产业集群的建设情况。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我们来讲就是要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正确认识通化在全国、全省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准比较优势、明确发展定位,向“新”而行、向“实”发力,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建设“三个千亿级”“若干百亿级”产业集群,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崭新的局面。
我们立足产业基础,推动千亿级医药健康产业取得新突破。通化作为全国首个“中国医药城”,在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支重组人胰岛素。去年我们打响了医药健康产业“三年跨千亿”攻坚战,通过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推动更多先进成果应用到产业发展中。安睿特重组人白蛋白获批上市,成为全球唯一获批上市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产品;金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1.1类创新药完成了临床的试验,将打破外方垄断的局面;通化东宝坚持“自主研发+对外合作”,胰岛素类似物产品在全国市场份额提升的同时正加速迈向国际市场。在奋力求“新”的同时,我们也在全力提“旧”。加大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和技术升级力度,加快传统医药产业智改数转,近年来我们转化科技成果近60项,培育产值超5000万元医药大品种44个、产值实现了93.5亿元。
我们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千亿级人参产业迈上新赛道。通化是长白山人参核心产地的主产区,被誉为“中国人参之乡”。我们明确了人参产业高质量、高标准发展的总体方向,从重塑质量标准体系、重塑市场监管体系、重塑市场定价、重塑品牌形象入手,对人参产业全链条进行系统化谋划、结构性重塑,在种源上,与国企和高校团队合作实施人参种源护育项目,启动人参种源基地建设;在种植上,对全市宜参用地进行资源普查和分级评定,全产业链的数字平台一产板块已经投入了运营;在加工上,支持益盛等龙头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增强精深加工的能力;在品牌上,开展地理标志商标的申报,努力将“通字号”商标打造成为“长白山人参”品牌体系中最高品质的区域品牌。
我们做响地域品牌,推动千亿级文旅产业塑造新优势。通化市历史悠久、生态优良、景色优美,发展文旅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正通过“四轮驱动”,加快构建“一城十线百景千亿级”的文旅产业新格局。突出景点拉动,做响高句丽5A级景区的品牌、加快龙湾5A级景区的创建,深挖万峰滑雪场世界级冰雪资源和白鸡峰全球首个高山陨石坑的优势,打造“双5A级+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突出四季带动,依托“冰天雪地”“绿水青山”特色资源,打造冰雪旅游度假地和康养旅游目的地,针对春夏季旅游,推出“春韵通化·花花视界”旅游IP,筹办第三届“乐享通化 清凉一夏”避暑消夏节,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集安成为东北地区热门旅游目的地。突出要素促动,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精准发力。突出保障驱动,深入开展旅游营商环境优化行动,真正让游客流连忘返、津津乐道。
我们把握发展的趋势,推动百亿级新材料产业实现新跃升。抢抓新材料产业的风口,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百亿级新材料产业走廊建设,鑫鸿新材料新型高效环保活性钙拥有全部的自主知识产权,中溢科技成为国内负极材料和石墨电极行业知名的企业,企业实施的新材料产业园、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等项目陆续投产;此外,通鑫玄武岩、宏信研磨材等企业在高性能纤维和半导体切割刃料细分领域具有技术优势,正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通化是东北唯一一个“两个健康”先行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通化有哪些做法?
通化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全国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经验推广试点,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安排部署,结合实际实施了“六大品牌工程”。
一是红色通商培育工程,依托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建设“全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成立新时代“两个健康”研究中心,全方位宣传展示“两个健康”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成果。
二是荣耀通商关爱工程,设立企业家日,连续举办五届“企业家节”,建立“英才卡”“法人卡”制度,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的干劲和激情。
三是产业升级助力工程,深入开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三年行动”和“服务企业年”活动,增强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内在活力。
四是营商环境培优工程,在全国首创“市区深度融合”模式,将“一市两区15厅”整合为1个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两级2562项政务服务事项“一门一窗”无差别受理。
五是健康发展护航工程,推行涉案企业“司法合规+行政合规+法治体检”改革和企业经营“告知承诺+容错受理+首违不罚”改革,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六是品牌商会建设工程,实施“商(协)会建设三年提升行动”,举办产业供需对接系列活动,为企业间深化合作搭建有效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