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等一等”,為了共同抵達(暖聞熱評)

楊笑雨
2025年11月04日08:1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關鍵詞】公交車“等一等”

  【事件】近日,浙江嘉興南湖區余新鎮的公路上,一幕“慢鏡頭”溫暖了許多人:公交車司機金師傅遠遠看見一位老人拎著重物趕往站台,於是緩緩降下車速與老人“同頻前行”。后車見狀一同減速,乘車人用鏡頭定格下這份溫情。這樣的等待已經形成默契——在當地,“適當等待”被明確寫入公交服務規范。看年齡、看物品、看步態……司機根據實際情況判斷站旁行人是否在趕車,努力做到既不讓趕車人失望,也不讓乘車人久等。

  【點評】

  在這個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時代,這短短幾十秒的“等一等”,為何能戳中無數人內心最柔軟的角落?

  或許是因為,主動的“減速”與“等待”,回應了人們內心對包容、體諒與溫情的渴望。金師傅深知,這是一條班次間隔長達40分鐘的鄉村線路,對步履蹣跚、手提重物的老人而言,錯過一班車,就可能打亂一系列的安排。這份“等一等”,飽含將心比心的共情,是充滿責任感的守護。

  更動人的是,這份溫情形成了默契的接力。文明從來不是獨奏,而是千萬人共同譜寫的和聲。后車司機的“等一等”,以及眾多網友的點贊轉發,讓這種溫情變成了集體的精神共鳴。社會的良好運轉,需要規則的剛性,更需要這種發自內心的柔情。

  個體的善意如涓涓細流,能潤澤人心,而制度的善意則如江海,能承載起億萬人的安全感與歸屬感。社會文明,從來不隻有單一維度的指標,既看發展速度,也看人文溫度。“等一等”,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治理智慧與情懷。

  為偏遠鄉村保留一定頻次的“慢火車”或公交線,“等一等”仍有剛需的城鄉居民﹔數字化浪潮中,為老年人保留人工窗口或電話熱線,“等一等”蹣跚在信息高速路上的他們﹔城市更新的步伐下,在追求美觀與整潔時,給小商販留有一席之地,“等一等”靠此維系生計的家庭……看到不同群體的差異,主動為那些“走得慢些”“負擔重些”的人們調整節奏,讓他們更加從容地前行,是一個包容共享的社會應然之舉。

  倡導“等一等”,與追求效率並不矛盾。更高效率、更高質量的發展,歸根結底是要實現更普惠的民生福祉,這是以人為本的內在要求。飛速前進的時代列車在站台深情等待,是為了讓更多人共享發展的成果。我們追求“中國速度”,更守護“中國溫度”﹔我們向往“日新月異”,更確保“一個都不能少”。

  “等一等”,是為了共同抵達。每個人都成為溫情的傳遞者,我們的社會就不僅僅是一台高效運轉的精密儀器,更是充滿尊重與溫暖、彼此守望的大家庭。讓我們珍視每一次“等一等”,既感恩於被溫柔以待,也做那個願意溫柔對待他人的人。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04日 05 版)

(責編:李洋、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