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隊也能“省裡辦”(微觀)

國家隊,也能“省裡辦”?前不久印發的《合作組建國家高水平運動隊管理辦法(試行)》新增國家隊“委托承辦”類型。今年3月,國家體育總局已將板球、壁球兩個項目作為試點,分別委托浙江、四川兩地體育局承辦國家隊。
此前,國家隊的建設大多以各項目中心為主體。對國內普及程度不高、發展基礎薄弱或長期落后沒有突破的項目開展“委托承辦”后,國家隊的市場開發、組建、國際賽事申辦與舉辦等工作可以交給地方,相關運動項目的中心和協會負責監督指導,這有助於增強省級體育行政部門在奧運備戰中的參與度、榮譽感、責任感。
將國家隊建設“委托”給地方,有利於推動項目發展與地方特色資源深度融合,形成“一省一策、一隊一模式”的差異化發展路徑。舉例而言,浙江近年來深化板球項目體教融合,逐步構建起從小學到高校“一條龍”的人才培養體系,還建成國內最大板球專用場館。受委托承辦板球國家隊后,浙江將選拔更多跨項運動員充實板球集訓隊,提升項目競爭力。因地制宜,整合多方資源,強化訓練和參賽保障,有助於提升奧運備戰效能,增強競技體育實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推進體育改革創新步伐,更新體育理念”。從鼓勵省市網球隊(體校)探索職業俱樂部模式,到舉辦第一屆全國青少年三大球運動會,再到與有關地方簽署國家奧運后備人才梯隊共建協議……近年來,競技體育領域創新舉措接連出台,開門辦體育的理念成為共識,並已產生積極效果。
比如,“背簍少年”王發所屬的河北廊坊野象網球俱樂部,近年來與當地網球協會密切合作,培養專業運動人才:網協提供免費場地和食宿,俱樂部協助建設球隊和教練團隊,雙方共同開展項目普及活動,共同籌措隊員參賽所需費用。又如,江西通過整合體教資源,充分利用學校場地,在全省建立20多個擊劍訓練點,擁有擊劍運動員2000余人,項目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實踐証明,努力探索由政府主導,社會、市場等共同參與的合作模式,構建開放包容、富有活力的人才培養體系,競技體育發展的根基會更牢、動力會更足。
有序放開競技體育優質資源,是激發行業活力的關鍵舉措。但越是拓寬機制,越要注重公平、加強監管。過去,中國足協對職業聯賽“管、辦、督”不分,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權力過於集中,缺乏制約監督,導致職業聯賽問題叢生。當前,足球領域正推進的“管辦分離”改革,意在把職業聯賽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監管權與運營權分開,厘清足協、足聯等的權責利,防止工作“越位”“缺位”。唯有構建權責清晰、監督有效的治理體系,才能確保各類主體充分參與,最終推動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
在北京冬奧會上取得冬奧會參賽歷史最好成績,在巴黎奧運會上創造境外參賽最好成績,我國躋身奧運強國的事實充分說明,新的突破在改革中孕育,新的希望在改革中升起。面向未來,堅持以改革謀出路、破難題、促發展,積極推動構建更加開放、更富活力、更可持續、更高水平的競技體育治理體系,一項項改革成果必將轉化為體育強國建設的強大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20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