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水洗衣服更干淨?當心把衣服洗壞......
流言“熱水洗衣服更干淨、更好”
不少人都喜歡用熱水洗衣服。畢竟從小就聽人說,熱水洗衣能殺菌、能去污,一聽就能把衣服洗得更干淨。
流言分析
這是一種常見誤區。
一來,洗衣服時的熱水通常在40—60℃之間,作用時間也有限,未必能真的殺菌﹔二來,衣服上如果有血漬、奶漬這類蛋白質污漬,遇高溫反而會“變硬”凝固。用熱水洗不僅污漬去不掉,還會變成難搞的褐色印子。
想把衣服洗干淨,別迷信“高溫萬能”,而是要根據織物特性、污漬類型和實際需求,選擇最適宜的洗滌參數。同時選對洗滌劑、提前處理頑固污漬,再加上必要的消毒步驟,才能真正去除衣服上的臟東西。
洗衣服的時候,你是不是也總想著水溫越高,洗滌效果就越好?這可能是我們從小就聽過的觀念。畢竟,熱水能殺菌、能去污,一聽就能把衣服洗得更干淨。
但是,這個看似理所當然的想法其實是一個誤區。雖然熱水(如60°C)在清洗重度油污等非蛋白類頑固污漬時,確實能提升清潔效果。然而,它並非萬能。若使用場景不當,不僅無法提升清潔效果,反而可能適得其反,損傷衣物。
為什麼那麼多人相信
熱水洗衣更干淨?
其實,“熱水更干淨”的想法主要源於兩方面的誤解:首先是“熱水烹煮可以高溫殺菌”,於是很多人自然聯想到熱水洗衣服也能起到同樣的效果﹔另一個則是“油污遇熱更容易溶解”,在廚房洗碗時,熱水確實能更快去除油漬,人們便套用到洗衣上。
誤區1:熱水能殺菌?
“熱水能殺菌”這一觀念源於人們對高溫消毒原理的片面理解。確實,高溫是一種有效的殺菌方式,但關鍵在於溫度和時間的精確控制。根據微生物學研究,要實現有效的熱力滅菌,通常需要達到以下標准:濕熱滅菌:121℃下作用15—20分鐘,或134℃下作用3—5分鐘﹔干熱滅菌:160℃下作用120分鐘,或180℃下作用60分鐘。
盡管我們洗衣不用追求實驗室那麼嚴苛的殺菌效果,但洗衣時添加的熱水依然也達不到我們想要的殺菌效果。
家用洗衣機的熱水溫度通常在40—60℃之間,最高也不超過90℃,遠低於有效殺菌所需的溫度閾值。更重要的是,在洗滌過程中,水溫會因熱量散失而持續下降,實際作用溫度更低。
因此,僅僅依靠洗衣機的熱水功能,並不能實現理想的殺菌效果。
誤區2:熱水更好去污?
許多人認為熱水能更好地溶解污漬,這種觀點在處理油脂類污漬時確有一定道理,但對於含蛋白質成分的污漬卻適得其反。蛋白質在遇到高溫時會發生熱變性和凝固反應。以血液污漬為例,血液中含有大量的血紅蛋白,當溫度超過60℃時,蛋白質分子結構發生不可逆變化,從可溶性轉變為不溶性,牢固地與纖維結合。這就是為什麼用熱水清洗血漬后,污漬不僅沒有去除,反而變成了褐色的頑固印跡。類似的情況還包括:汗漬(含有蛋白質、鹽分和尿素,高溫會使蛋白質凝固)、奶漬(酪蛋白在高溫下會形成不溶性絡合物)、蛋液(蛋白質和卵磷脂在高溫下快速凝固)。
此外,高溫不僅會讓蛋白質凝固,更牢固地附著在纖維上,變得更難去除。這些凝固的蛋白質污漬,還可能會成為細菌的溫床,讓清潔和殺菌變得更加困難。而且,高溫還會給衣物帶來不可逆的傷害:羊毛、絲綢等天然纖維,以及一些人造纖維在高溫下極易收縮或變形。彩色的衣物也可能因此褪色。
衣服想要洗干淨,主要看這些!
選對洗滌劑
現代洗滌劑在低溫環境下依舊有效,不需要額外加熱。因此,大部分日常穿的衣物,比如T恤、牛仔褲、外套,用冷水或常溫水完全能洗干淨。
洗衣粉、洗衣液的清潔力,主要是靠配方實現的。雖然不同品牌都有自己的配方,但大部分洗衣產品的有效去污成分其實都是表面活性劑。表面活性劑分子具有雙親性結構:親水基團(極性頭部)與水分子結合﹔疏水基團(非極性尾部)與油脂等非極性污漬結合。這種特殊的分子結構使表面活性劑能夠降低水的表面張力,使水更容易滲透到織物纖維中,同時將油脂類污漬乳化成微小顆粒,便於沖洗去除。這一過程主要依賴於分子間的物理化學作用,而非溫度驅動。因此,在常溫下就能高效去污。
現代洗滌劑中普遍添加各種酶類催化劑,這些生物大分子能夠特異性地分解特定類型的污漬:
蛋白酶:分解血液、汗漬中的蛋白質
脂肪酶:分解油脂、黃油等脂類污漬
澱粉酶:分解食物中的澱粉成分
纖維素酶:去除纖維表面的微絮,保持織物光潔
值得注意的是,酶的活性具有溫度敏感性。過高的溫度(通常超過60℃)會導致酶蛋白變性失活,反而會降低去污效果。
學會污漬預處理
除了選對洗滌劑,對於污漬的預先處理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清潔衣物。
對於蛋白質類污漬:最好的方法是先用常溫水浸泡或使用專業的去污劑進行預處理,比如衣物有血漬,可以先用冷水浸透防止蛋白質凝固,再在血漬處涂抹一些含酶的洗滌劑,放置一段時間。洗滌劑中的蛋白酶會分解一些血液中的蛋白質讓污漬更容易去除,之后在30℃—40℃溫水中浸泡洗滌。
衣物有油污:可以用含脂肪酶的洗衣液,它能更好地分解油脂﹔若同時有食物殘漬中的蛋白質,也可用含蛋白酶的洗衣液輔助清潔。也可適當使用溫水(50℃—60℃)增強去污效果。
領口、袖口的汗漬:可以先用專門的彩漂粉處理。
在對污漬進行預處理之后,再進行統一的洗滌,就能讓衣物洗得更干淨了。
此外,想要把衣服洗干淨,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分類洗滌:內衣與外衣、深色與淺色分開洗,避免交叉污染和染色。
適量洗滌劑:太少去污力不夠,太多反而殘留在衣物纖維裡。
及時晾晒:陽光中的紫外線才是天然的殺菌利器,比熱水更靠譜。
清潔洗衣機:洗衣機槽是細菌的溫床,如果機器不干淨,水溫再高也沒用。
如果想要實現比較好的殺菌效果,可以配合專門的衣物消毒液使用。盡管洗衣液裡都會添加殺菌成分,但想要提高殺菌消毒力,還是可以配合專門的衣物消毒劑使用,它們能在低溫下有效殺滅細菌和病毒,且對織物損害較小。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建議隨便使用非專門的消毒劑比如84消毒液、季銨鹽類消毒產品,它們的成分不能和洗衣液一起用,混在一起不僅會讓洗滌劑的成分失效,消毒殺菌效果也不好。尤其是84,還具有漂白作用,稍有不慎就會把衣服洗花,消毒殺菌沒做到,衣服還洗廢了,簡直得不償失。
陽光晾晒能有效抑制細菌生長,比單純依賴熱水更實用。陽光中的紫外線(主要是UVB)和暴晒時的高溫、干燥環境,能夠抑制細菌生長,並通過光催化分解部分有機物。
照“謠”鏡
這類謠言常常簡化復雜過程,將洗衣效果好壞簡單歸結於水溫這一單一因素,全然不顧洗滌劑種類、衣物材質、污漬特性等多種關鍵要素的共同作用。同時,缺乏科學依據,沒有嚴謹的實驗數據或權威研究來支撐觀點,只是憑空臆想或斷章取義。
要辨別此類謠言,首先要查証信息來源,確認其是否來自權威機構、專業研究或可靠媒體,對來源不明的信息保持謹慎。其次,要了解基本的科學原理,不能僅憑單一因素判斷。最后,要警惕夸大其詞的表述,真正的科學結論往往嚴謹客觀,不會過度渲染效果,同時也要關注負面信息,全面評估方法的可行性與安全性。
來源:中國科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