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到2030年,發展衛星通信用戶超千萬——

衛星直聯,將帶來哪些新變化?

王俊嶺 付曉晴 武寶鵬
2025年09月23日08: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衛星通信正加速走進普通人生活。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於優化業務准入促進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將有序推動衛星通信業務開放,促進衛星通信產業高質量發展,並提出到2030年,手機直連衛星等新模式新業態規模應用、發展衛星通信用戶超千萬等目標。

  衛星通信“厲害”在哪兒?除了打電話,還將有啥新應用?

  

  不僅連手機,還連接汽車、船舶、無人機

  打開手機“設置”菜單,選擇“衛星網絡”功能,手指輕輕一撥啟用天通衛星通信。十幾秒后,手機屏幕顯示“衛星連接成功”,可以選擇撥打電話或發送短信。9月11日,在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冠華大廈前的一片開闊空地上,中國電信衛星公司的工作人員為筆者現場演示了撥打衛星電話的流程。筆者拉開與工作人員的距離並接聽對方打來的衛星電話時,通話聲音、質量都十分穩定。

  衛星通信有啥不一樣?據了解,衛星通信和普通移動通信在傳輸方式、頻譜范圍、覆蓋范圍、應用場景等都存在差異。相比於日常移動通信使用基站進行信號傳輸,衛星通信需要借助手機上的“衛星終端芯片”或汽車等交通工具上的“衛星終端模組”,通過特定衛星實現信號收發。

  一直以來,衛星通信多應用於航海、航空、應急救援、野外作業等特殊領域。近些年,隨著信息通信技術加速發展,“衛星直連”應用場景不斷豐富,開始向大眾市場拓展。

  中國衛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最新信息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運營管理18顆商用通信廣播衛星,成功發射中星10R、中星9C衛星,建成了中國首張完整覆蓋國土全境及“一帶一路”重點區域的高軌Ka高通量衛星互聯網,“海星通”全球網服務覆蓋全球超過95%的海上航線。中國衛通全新推出消費級衛星互聯網產品,高通量衛星通信、導航增強及遙感等與低空飛行器的融合應用場景不斷落地,吸引了更多用戶。

  “伴隨著低軌衛星星座的全面建設和衛星數據消費市場的興起,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科技的空天信息產業正在加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中國東方紅衛星股份有限公司在不久前發布的半年度報告中表示,以計算機視覺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持續突破,促進生態環保、防災減災、農業種植等多個行業領域向智能化、實時化和精准化方向加速發展,成為衛星應用創新發展的新引擎。

  中國信通院技術與標准研究所所長張海懿告訴筆者,手機、汽車直連衛星是目前備受關注的衛星通信新興應用,主要是指普通智能手機或汽車直接與通信衛星建立連接,實現語音、短信及數據傳輸功能。這一模式將促進通信與汽車、船舶、航空、物聯網等多行業融合創新,不僅豐富個人消費端的應用場景,也將助力構建天地一體的信息基礎設施,為6G時代空天地融合網絡打下基礎。“伴隨衛星通信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未來,衛星通信在手機、汽車、航空等領域的滲透率將會大幅提升,為用戶提供全域覆蓋、泛在連接的通信服務。”張海懿說。

  發展大眾化、規模化衛星通信應用

  終端設備直連衛星,中國已進行多年探索。

  以中國首個自主研制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天通一號”為例,於2021年正式組網完成並由中國電信運營,近年來持續向大眾領域、新興產業進行服務延伸。

  “2023年9月8日,中國電信在全球范圍內率先推出手機直連衛星業務,拉動手機直連衛星產業快速發展。”中國電信衛星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華為、榮耀、小米、OPPO、三星等7家手機廠商已推出36款具備直連衛星功能手機。用戶不換卡、不換號,即能隨時享受天地一體融合通信服務。“去年4月25日,我們在全球首創推出汽車直連衛星服務,支持車主一鍵撥打天通衛星電話至車企道路救援呼叫中心,並通過天通衛星發送車輛精准經緯度信息。截至目前,我們已與多家車企達成合作,預計今年底直連衛星車型銷量將突破10萬台。”這位負責人表示。

  隨著《意見》的發布,市場將更加開放,直連衛星的新模式新業態也將不斷涌現。

  先看市場開放——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級巡視員王鵬介紹,此次《意見》提出三方面改革舉措:一是支持低軌衛星互聯網加快發展,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實現全球范圍內寬帶網絡覆蓋。二是支持電信運營商開展終端設備直連衛星業務,通過共建共享等方式充分利用高低軌衛星資源,加快推動衛星通信應用由專業領域向大眾領域普及延伸。三是組織開展衛星物聯網商用試驗,研究設立新型衛星通信業務,進一步擴大向民營企業開放。

  9月初,工信部向中國聯通頒發了衛星移動通信業務經營許可。

  再看應用場景——除了傳統的應急通信,《意見》提出要推進數字惠民服務,鼓勵通過高通量衛星、低軌衛星互聯網等方式為偏遠地區、邊疆地區和地形氣候復雜地區等提供多樣化網絡接入服務。同時明確要強化融合應用創新,包括加強與工業互聯網、車聯網、航空機載通信、低空智聯網、算力網絡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交叉融合,推動汽車、船舶、飛機等直連衛星,大力發展大眾化、規模化衛星通信應用。

  這將有力帶動產業發展。“比如電力配送,線路往往要經過很多人煙稀少的山區,為了線路巡檢與實時監測單獨建設新的通信基站並不劃算。如果讓線路上重要節點的設備直連衛星,就可以通過‘天地融合’,用更低成本解決輸配電線路監測這樣的現實需求。”中國電信衛星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中國移動研究院星地融合技術研究所所長鄧偉認為,《意見》鼓勵衛星通信在新興領域拓展應用,推動形成天地協同發展的新型產業格局,加快衛星互聯網建設步伐,有利於打造“天地一體”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戰略新高地,更好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

  “天地融合”有望形成萬億級市場

  筆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衛星通信價格還相對較高。以手機直連為例,優惠套餐包之外的正常通話價格普遍在9元/分鐘左右。多名消費者表示,期待衛星通信功能更強大、價格更親民。

  在上海讀書的孫金陽說,自己對衛星通信的新功能有興趣,但在使用時肯定會考慮價格因素。“新能源車直連衛星,在郊區或者高速路段就不用擔心信號中斷,安全感會強很多。無人機連上衛星,或許能飛得更遠,畫面傳輸也更穩定。未來,如果衛星通信的價格能夠更低一些,肯定能夠給更多人的生活帶來便利。”孫金陽說。

  “關鍵時刻,只要直連衛星能夠保障通信安全,哪怕需要額外付費我認為也是值得的。即便在平時,衛星通信帶來的‘天地融合’也有助於縮小城市與偏遠地區在教育、醫療資源上的差距。”家住湖北武漢的彭欣然說,期待隨著《意見》的落實,衛星通信能夠更好更快發展,讓公共服務更加均衡。

  來自河北保定的常天愷說,自己日常接觸的衛星應用主要包括電子地圖和導航,比如查找路線、獲取定位等。相比於衛星定位服務,手機、汽車等終端設備直連的衛星通信更加值得期待,未來自己在購買時也會多留意相關產品是否具備這些功能,希望能有平價的選配。

  不久前,問界M9在青海德令哈市以南的高原地區實現了首例衛星救援。這得益於車輛上配備的eCall衛星通信功能。“在人煙稀少、缺乏蜂窩信號覆蓋的邊境、沙漠、戈壁等地帶,用戶如果遇到爆胎等問題可通過車載衛星通信eCall功能一鍵求助,系統將提供精准定位,聯系救援與服務。”賽力斯集團副總裁康波說,伴隨智能化網聯汽車的快速發展,衛星通信正在為智駕、車載娛樂、大數據、AI等領域加速賦能。目前,由於車載衛星通信芯片、模組還處於小規模應用階段,車載衛星商業化運營模式及資費仍處於探索中。賽力斯希望衛星通信產業盡快實現大規模應用,可以惠及更多用戶。

  “‘天地融合’已成為信息通信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和特征,有望形成新的萬億級市場。生產方面,衛星通信將在工業、農業、交通、能源、城市治理等各行業、各領域實現創新應用,與算力網絡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交叉融合。生活方面,衛星通信將在極端場景下保持穩定可靠的通信保障能力,同時拓展一系列大眾化、規模化衛星通信應用,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衛星通信應用需求。”張海懿說。

(責編:王帝元、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