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出台措施促進廣電視聽內容供給——

提振行業信心 激發創造活力

本報記者 劉 陽
2025年09月01日08:4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出台《進一步豐富電視大屏內容  促進廣電視聽內容供給的若干舉措》(以下簡稱《舉措》),向整個廣電視聽行業,尤其是電視劇行業釋放一系列利好,極大提振行業信心。《舉措》一經實施,多家影視板塊股票迎來大漲,8月,電視劇網絡劇立項公示題材類型呈現豐富化多樣化的特點。

  《舉措》中的哪些內容激發了行業內外活力?這些舉措的落實將給行業帶來什麼影響?帶著一系列問題,記者採訪了行業代表。

  鼓勵創新,提供更多優質內容

  “賦予創作更多自由度,是《舉措》給電視劇行業帶來的第一印象,也是最為振奮行業信心的事情。”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檸萌影視董事長蘇曉說。

  在電視劇的創作和播出層面,《舉措》明確提出:電視劇集數不再以40集為上限﹔季播劇的排播不再要求兩季之間間隔一年,單集長度也不再設限﹔古裝劇的播出調控不再限制時長和比例﹔不再限制“一劇兩星”,大力支持網台同步等。

  “精品內容供給不足,是大屏和小屏共同面臨的問題。給予創作足夠的自由度,會催生更多元的內容產品。”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視聽傳播系副主任何天平說,“《舉措》很好地尊重了藝術創作規律和內容傳播規律,回應了行業需求和觀眾需求。”

  近段時間以來,在網絡視聽平台優酷播出的不同題材劇集《雪迷宮》《藏海傳》《蠻好的人生》等受到觀眾的歡迎。“《舉措》進一步放寬內容創作的領域,讓行業勇於挑戰更多創新題材,打破內容創作壁壘。”虎鯨文娛集團副總裁、優酷總編輯張麗娜說。她觀察到,從8月廣電總局公布的電視劇網絡劇立項公示來看,項目題材更加豐富多元,說明《舉措》已經產生效果。

  張麗娜尤其關注《舉措》中關於季播劇排播兩季之間時間間隔的取消。“我覺得這將形成一個很好的宣傳模式,對於同樣的制作班底和成系列的內容來說,如果第一季的內容好,就會形成品牌效應。這是對敢於挑戰季播劇的公司的極大鼓勵。”張麗娜說。

  此外,《舉措》明確鼓勵擇取境外優秀作品進行高質量本土化改編﹔支持引進優質海外電視劇、紀錄片、動畫片在衛視頻道黃金時段播出﹔優化引進劇集指標分配,取消單一主體引進指標數量限制﹔協調網台聯動,形成網上境外引進優秀節目上大屏的長效模式。

  “過去,有一些引進劇在中國實現了較好的播出效果,歸根結底是因為其所蘊含的價值觀跟我們是一致的。”蘇曉說,“非常贊同《舉措》中提到的本土化改編,借鑒別人講故事的方式方法,將我們的內容和價值觀更好地呈現出來。”

  積極探索,提升產出效率

  “提效是《舉措》釋放的又一個重要信號。”蘇曉說。

  《舉措》明確提出,建立總局和省局同步審查機制,以縮短審查周期﹔對於系列劇、季播劇、單元劇、情景喜劇等類型劇目,試行“邊審邊播、邊改邊播”,確保播出的時效性﹔優化涉案劇內容審查﹔優化協審機制,以專家介入取代不必要的協審。

  張麗娜表示,《舉措》提出的非必要不協審、“邊審邊播、邊改邊播”等措施,是一次積極探索。“非必要不協審的目的就是在保証內容豐富度的基礎上,保障審查的效率,這將有助於保証排播時間規劃的穩定性,從而增強觀眾和用戶對於優質內容產品的預期。”

  蘇曉認為,《舉措》在內容審查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實際上是主管部門的一次自我加壓。“比如非必要不協審,就是要以主管部門的審查意見為主﹔縮短審查時間,把50天的行政審查時間壓縮到30天,將會極大提升審查效率。”他認為,關於內容審查的一系列探索,將有利於加速項目資金的周轉,從而進一步盤活行業資源,激發行業活力。

  “試行‘邊審邊播、邊改邊播’審查調控機制,總體表現為對現行審查機制的一種探索性改革,目標在於激發行業活力,也汲取了全球視聽行業的管理經驗,給予市場充分的可見度。”何天平說,“未來這些措施的邊界在哪裡,實現到什麼程度,還需要行業在實踐中去摸索。效果到底怎麼樣,或者說能帶來多大的影響,改革的力度到底有多大,也是需要持續關注的。”

  尊重規律,激發行業活力

  “《舉措》明顯地釋放了‘三個尊重’的利好信號,一是尊重內容價值,二是尊重行業呼聲,三是尊重市場規律。”何天平說。

  他表示,一段時間以來,傳統廣電市場發展疲軟是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如何實現提質增效,事關整個行業的存續。同時,視聽行業正處於轉型期,隨著網絡視聽的崛起,傳統廣電大屏承受的壓力顯而易見。

  “在今天這樣一個媒介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文化環境都持續變化的時代,我們原來經過長期檢驗有效的傳統廣電管理規制體系可能已經不再適應新情況,勢必需要一場變革。《舉措》的出台,是監管部門的一次主動作為,面對全新的發展局面,探索全新有效的管理方案。”何天平說,“《舉措》在傾聽行業呼聲、回應行業需求的同時,也在調和視聽行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結構性矛盾,並不是在豐富大屏的同時犧牲小屏的活力,而是針對包括大小屏在內的大視聽業態,從內容創作到產業革新進行系統性變革。”

  “尊重規律,就能更好地激發行業活力。”蘇曉指出,一段時間以來,行業發展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造成了資本的急劇收縮,直接導致整個行業的產能收縮,電視劇、網絡劇產量都有影響。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舉措》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比如鬆綁內容創作、優化審查機制等,都是對外部資本進入行業的重大利好,必將進一步激發行業的創新創造活力,從而形成正向循環。

  “提振行業信心和刺激行業的自驅力,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張麗娜說,“《舉措》實施后,隨著審查速度加快,同時鼓勵季播劇,我覺得好內容出現的頻率會越來越高,大家會越來越願意看,這將會開啟一個良性循環。”

  張麗娜還認為,排播穩定了,招商穩定了,行業將迎來繁榮發展,“得到發展的不僅是內容側,同時還包括以超高清虛擬拍攝、AI技術等為代表的行業相關科技。行業的科技基礎設施好起來,我們在科幻等相關題材上的開拓也會越來越好。”

  何天平表示,《舉措》雖然給行業帶來了一系列利好,但也需要注意利好背后可能存在的風險,這就是為什麼《舉措》新在“突破”而重在“落實”,“例如,取消引進片配額對國內制作機構是否意味著更激烈的競爭?‘邊審邊播、邊改邊播’是否能夠適應我國廣電視聽領域的既有土壤?這些還有待於在實踐中形成結論。”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01日 11 版)

(責編:王帝元、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