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尋訪老兵足跡主題宣傳活動展播(一)|抗戰老兵任瑞連:在戰火中架起通訊“生命線”

2025年07月01日15:22 |
小字號

“為了趕走侵略者,為了保家衛國,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家住吉林省白山市渾江區通溝街道富民社區的96歲抗戰老兵任瑞連說。回憶自己親身經歷的烽火歲月時,老兵任瑞連拄著拐杖的手微微顫抖,聲音依然很堅定:“不后悔,一點不后悔!”

1929年,任瑞連出生於山東淄博的一個農家,那時候家裡穿不上吃不上。16歲那年,親眼目睹日本侵略者在家鄉燒殺搶掠,“與其在家被迫害,被殺,不如上戰場和他們拼殺!”任瑞連瞞著家人跑了20多裡路報名參軍,隻為“打一個就夠本,打兩個賺一個”。回憶起入伍初心,老人聲音略顯激昂:“我當時就一個念頭——扛槍打鬼子,保家衛國!”

1944年,參軍后的任瑞連參加了第一場戰斗。那是日本侵略者大掃蕩的時候,任瑞連所在的團被圍困在山裡,連長下令突圍。“敵人一個排堵在山頭上,機槍‘噠噠噠’掃下來,子彈擦著頭皮飛!”任瑞連提高聲音,右手在空中比劃出山頭的輪廓,“俺們連的射手厲害啊,一個個趴在戰壕裡,‘砰’‘砰’就把敵人機槍手、炮手打死了。”那時候任瑞連才知道,打仗不是喊口號,是真刀真槍地拼命。

后來,體力好、遇事還激靈的任瑞連被部隊送去學習通訊技術,正式成為了一名通訊兵。這個崗位看似遠離前線,卻承載著“幾分鐘不通話可能貽誤戰機”的重任。當時通訊條件差,單根線通話易受天氣影響,他必須時刻守著電話機,每隔十幾分鐘試線,一旦發現斷線,不分晝夜立刻出去查修。線路大都架在森林草叢中,深夜查線更是難上加難。由於沒有備用電話機,途中行軍叫線,每走一段就要用手拉一拉線,判斷是否斷線。不管在什麼條件下,都必須在指定的時間內把線接通。

一次,因突降暴雨樹木砸斷了駐地附近的電話線,他背著工具包沖進大雨中。“電線杆子滑得像條魚,爬了3次才上去,剛捏住線頭,就聽見鬼子的汽車聲。”他蜷縮在杆頂,任由雨水灌進衣領,凍得牙關直打顫,直到確認線路接通,待敵人汽車聲消失在山谷深處,任瑞連才敢滑下杆來。低頭看時,膝蓋磕得血肉模糊,混著雨水的血水順著褲管往下淌,他卻顧不上疼,隻想著“線通了就好”。布滿疤痕的腿,曾在戰火中架起無數條“生命線”,守護著勝利的希望。

1949年,任瑞連隨部隊參加上海戰役,成為了他生命中刻骨銘心的記憶。敵人憑借著堅固的工事和精良的武器,負隅頑抗。任瑞連和戰友們一起,頂著敵人的炮火,向敵人的陣地發起了一次次沖鋒。在戰斗中,他親眼目睹了許多戰友倒下,但他們沒有絲毫退縮。在激烈的戰斗中,他不幸被敵人的子彈擊中右腿上三分之一處,造成貫通槍傷。盡管傷痛難忍,但他依然頑強地堅持戰斗,直到完成任務。這次受傷導致他右腿運動中度障礙,最終被評定為肢體殘二級。“為了國家和人民,一切都是值得的!”任瑞連說。退役后,任瑞連積極投身家鄉建設,先后擔任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下村村村支書等。

談及如今的生活,97歲的任老感慨:“和過去比,現在簡直是翻天覆地。”對國家科技與軍事的發展,他倍感自豪,語氣堅定地說:“當年流血犧牲值得,看到國家越來越富強,自己和戰友們的血汗沒有白流,值得了!”雖然年近百歲、行動不便,但依然保持著軍人的熱血本色:“當兵沒當夠,只要國家需要,我還能上戰場!”

老人常哼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用顫抖卻堅定的歌聲傳遞信念:“跟著黨走,國家才能好,老百姓才有盼頭。”這份跨越世紀的軍人情懷,正是對“為人民服務”誓言最生動的詮釋。(文/崔釋遠 圖/李強)

(責編:馬俊華、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