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思屋不滅燈:黃大年精神永續科研之光

吉林大學朝陽校區地質宮507室,原是黃大年的辦公室,如今成為黃大年紀念館,向世人講述著這位著名地球物理學家短暫卻輝煌的一生。而紀念館對面的一個房間,也一如當年的模樣——那裡就是“黃大年茶思屋”。
樹影搖曳,暖陽斜照,在靜謐的6月午后,置身“黃大年茶思屋”,仿佛依然能夠聞到那徐徐飄來的咖啡香氣,聆聽到舒緩優美的音樂律動,腦海中浮現出國內外科研人員、專家學者、師生們肆意在這個開放、輕鬆、愉悅的思想交流空間裡,聊當下、暢未來,碰撞出一個個思想的火花。
2009年的冬天,當時已是國際知名戰略科學家的黃大年,放棄了在英國優厚的待遇,懷著一腔愛國熱情回到祖國,在母校吉林大學任教。剛回國,黃大年便承擔起多項國家級課題,但在夜以繼日的忙碌中,他覺得科研光靠自己的視角和想法是遠遠不夠的。於是,黃大年向學校申請了一個閑置的雜物間,將一部分空間用作高性能機房,另一部分區域則打造成了茶思屋,免費提供咖啡茶水,提醒大家在這裡“慢下來,想一想”。就這樣,一個學術交流的空間應運而生。
“黃大年茶思屋”的建立避免了常規會議室裡刻板嚴肅的氛圍,使得每個人的創新思維、理念都能夠得到極大激發。“我們許多前沿科技的火花,都是在這裡、在這種比較放鬆的氛圍之下碰撞產生的。”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於平回憶說。
茶思屋就像一個沒有邊界的“科技沙龍”,每個人都是主角,每個人的想法都值得被傾聽。茶思屋的意義,就在於將跨學科、跨領域的思想碎片重新拼接、互相啟發,讓那些看似沒啥用、無目的的交流碰撞,孵化出顛覆性的突破。
自回國后,黃大年帶領團隊突破一個個技術難點,僅用幾年時間就完成了西方國家20多年走過的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中國首台萬米大陸科學鑽探工程樣機“地殼一號”橫空出世,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個掌握萬米鑽探技術的國家﹔無纜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統工程樣機研制突破關鍵技術,為開展大面積地震勘探提供技術支持﹔航空重力梯度儀原理樣機研制成功,固定翼無人機航磁探測系統樣機研發完成,在深地探測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發現……
如今,我們無法去考証究竟有多少科研的種子是從茶思屋萌芽的,但這份成績單裡,一定少不了茶思屋的貢獻。
輸入網址,輕點鼠標,華為“黃大年茶思屋”網站頁面躍入眼帘,學術熱點、難題揭榜、論文分享等板塊裡,滿是觸手可及的科技信息。“我們做了一個非營利網絡平台,免費讓大家查閱世界的科技信息。”華為首席執行官任正非在一次採訪中說道。
從吉林大學地質宮的一個房間,到互聯網上一個不受物理位置約束的、全天候的、開放的科學與技術交流平台,“黃大年茶思屋”已然成為國內學術交流的一個重要符號,見証科研人員在其間就科學與技術話題展開思想碰撞、學術交流,暢所欲言、協作共進。
走進吉林大學中心校區鼎新圖書館,全新的“黃大年茶思屋”正在緊鑼密鼓地布置中。
“黃大年精神一直深深影響著每一名吉大師生,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去紀念黃老師,如何把黃老師的精神和經歷故事傳播給更多的人,所以我們把建設‘黃大年茶思屋’列為了今年的工作要點。”吉林大學圖書館館長徐昊已經數次到地質宮尋找建設靈感,他表示,圖書館來得最多的就是學生,因此選址這裡能夠進一步延續黃老師建設茶思屋的理念。
“這間‘黃大年茶思屋’預計將於今年內建設完成,正式開放使用,后續我們還會在每個校區的圖書館都建設起‘黃大年茶思屋’,也希望能邀請到其他省內高校共同加入,讓黃老師的精神影響更多的吉林學子。”徐昊說。
2017年1月8日,黃大年因病搶救無效,永遠離開了他為之奮斗的事業。斯人已去,精神猶在,亦如“黃大年茶思屋”一樣,繼續見証無數科研人員的奉獻、堅守、創新。
幾年來,黃大年生前所在科研團隊承擔國家級項目20余項,在移動平台探測技術、地質資源多元勘探理論與技術等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吉林大學自主研發設計的“地殼一號”萬米鑽機,持續刷新亞洲國家實施的大陸科學鑽井新紀錄﹔
吉林大學自主研發的設備在南極冰蓋開展測井作業,獲取完整的冰川內部溫度剖面﹔
吉林大學科研團隊在月壤樣品中發現天然形成的少層石墨烯,屬國際首次﹔
“吉林大學一號”衛星(吉天星A-01星)發射成功,填補了國內相關技術領域的空白……
如今,當人們抬頭望向地質宮5樓的那個窗口時,通常一直亮到深夜的燈光早已不再﹔當人們推開5樓茶思屋的那個大門時,通常氣氛熱烈、侃侃而談場景中的那個身影早已不見。
但當下,黃大年的事業在延續,“黃大年茶思屋”依然在開放,黃大年的精神也必將感召更多的教師和學子,沿著他的足跡,向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秘境·引擎︱清華學霸G331民宿養成記
- 在長白山余脈的懷抱中 G331國道如銀色琴弦 串聯起東北邊境的秘境風光 當人們驅車駛過吉林省集安段時 常會被一座依山而建的灰瓦白牆小院吸引—— 這裡是由返鄉創業的清華大學電子系畢業生 孫繼春打造的“正陽曉苑”民宿 她的選擇印証著G331沿線的資源價值 既是串聯秘境風光的生態走廊 更是孕育產旅融合機遇的黃金通道 這還要從2017年說起 春節回鄉探親的孫繼春發現 家鄉錢灣村正悄然蛻變 政府統一規劃的灰瓦白牆民居錯落有致 房前屋后果樹成蔭 孫繼春的心中萌生了新的念頭—— “或許,我能在這裡造一個讓城市人向往的‘詩與遠方’。” 次年春天 她辭去北京的工作 回到老家集安 建起一座融合北方民居形制與現代舒適體驗的新院落 並取名為“正陽曉苑” “正陽曉苑”承載著主人的巧思 因房屋正朝陽而命名“正陽” 將“小院”雅化為“曉苑” 也蘊含著孫繼春內心的一份詩情畫意 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 讓這裡成為“天然空調房” 夏季平均氣溫22℃ 民宿無需安裝空調 推窗即是滿目蒼翠 冬季地暖與電炕營造出東北特有的溫暖 更令游客傾心的 是融入山野的生活體驗 春天挖野菜、夏日摘藍莓、秋日採林下參、冬季圍爐煮茶 四季皆可體驗“山居歲月” 作為G331國道上獨具特色的節點 集安段濃縮了吉林邊境文旅的精華 從“正陽曉苑”出發 15分鐘車程內可抵達世界文化遺產將軍墳、好太王碑 20分鐘即至鴨綠江畔的老鱉炕濕地 若向山林深處探尋 五女峰國家級森林公園的原始生態與高句麗遺跡相映成趣 “我們不僅是民宿經營者,更是G331的‘導游’。…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