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討苦吃”嘗到甜(評論員觀察)

青年賦予鄉村改變的力量,鄉村也鋪平青年創業之路,包容的態度、主動的姿態成就了“雙向奔赴”
多元的挑戰,也是多樣的可能。從中打磨出真本領、硬功夫,青年便收獲成長
如何守護好青年人心中的這份“甜”?還需想方設法為行動賦能、為精神加持,用心用情提高鄉土滋養的“糖分”,給予更有“營養”的幫扶
我一直對好友彬彬進行“暗中觀察”。這個來自福建漳州鄉村的姑娘,畢業后沒有留在大城市,而是選擇回歸鄉村,幾經輾轉,如今在浙江湖州南潯區窯裡村扎下根。看雲、繪畫、做手工,她分享的生活場景充滿田園詩意。
“都說入鄉干事創業是‘自討苦吃’,你品出了什麼滋味?”我問道。
“苦中也有甜。”她笑答。
像彬彬這般返鄉入鄉創業人員,如今全國有1200多萬人。“新農人”“農創客”懷揣夢想和熱愛,帶著技術和創意,為鄉村發展注入青春活力。為何“自討苦吃”,因為“苦中有甜”——這是他們心照不宣的答案。
究竟“甜”在哪裡?
“甜”在“鄉村因我而興”的成就感。
選擇鄉村,並非“不知苦”的莽撞。青年的智慧能為農業農村發展注活水、添活力,正是這份成就感,讓他們“明知有苦、偏向苦行”。
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華溪村,返鄉青年依托當地民俗傳說、農耕技藝、山水風光等資源,開發打造研學課程,讓曾經的產業空心村有了新支柱。
山東諸城市石橋子鎮,幾名退伍軍人回村辦起家庭農場,不服輸的勁兒鼓舞起全村干勁,優質農產品不愁銷,村民洋溢自信笑容……
不限於田疇,還體現在精氣神,鄉村之興由表及裡,青年人所擁有的開闊視野、前沿知識、敏捷思維、創新意識是“催化劑”。參與並見証這一過程,“正向反饋”不斷累積、循環,青年人甘之如飴、樂此不疲。
鄉村全面振興,關鍵在人。引導更多有才干、有意願的青年建功鄉村,鄉村發展的潛力將會得到更充分釋放,鄉村生活將會“芝麻開花節節高”。
“甜”在“鄉村為我而變”的歸屬感。
廣袤鄉村有容納創造的“大肚量”。湖南寧鄉市煤炭壩鎮,曾存在道路無名等狀況,快遞員找不到寄送地址。對於電商創業而言,這是必須彌補的短板。鎮上積極推進道路命名,有了名字的街道能在導航軟件上被標注,快遞送上門、游客也找上門。青年賦予鄉村改變的力量,鄉村也鋪平青年創業之路,包容的態度、主動的姿態成就了“雙向奔赴”。
青年與鄉村的“雙向奔赴”中,“不嫌我麻煩,為我解麻煩”是不少青年的共同感觸。開會研究、重點推進,完善設施、優化環境,按時調研、解決問題……大事小情、樁樁件件,從靜候到相迎,一個個鄉村悉心構筑著包容創造、鼓勵創造、呵護創造的“家”。宜居宜業、舞台寬廣,鳳凰胡不至、安不棲?
“甜”在“鄉村為我賦能”的收獲感。
青年返鄉創業,是為鄉村賦能的過程,也是練就過硬本領的過程。前不久,喜聞彬彬成為“浙江青年五四獎章”擬表彰人選。這份沉甸甸的榮譽,標注著多維度的成長。廣大返鄉青年有的學做“CEO”,探索資產入股等運營模式﹔有的充當“引導員”,為了豐富村中業態,主動招攬志同道合的伙伴﹔有的成為“研究員”,在推介活動中分享鄉村運營經驗……練就“三頭六臂”、人人獨當一面,是他們在鄉村干事創業中得到的共同磨礪。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多元的挑戰,也是多樣的可能。從中打磨出真本領、硬功夫,青年便收獲成長。
如何守護好青年人心中的這份“甜”?還需想方設法為行動賦能、為精神加持,用心用情提高鄉土滋養的“糖分”,給予更有“營養”的幫扶。比如,安徽泗縣通過返鄉創業“總經理”特訓營,鏈接特色資源、開展技能培訓,助力學本領、長能力。又如,陝西成立“鄉創團團幫”,加強項目、政策、金融等多方聯動,積極建機制、暢通道。用幫扶實招化解創業煩憂,以政策溫暖守護干事熱情,青年人才能在鄉村的廣闊天地間大展拳腳、有所作為。
最近,彬彬正忙著將村中舊廠房改造為能容納更多人的創作空間。志同道合的青年們將聚在一起、共同奮斗。祝福“自討苦吃”的他們,期待更多青春之花綻放田野。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21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