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人民日報點贊中國一汽:黨建聚合力,科研攀高峰

本報記者 劉以晴
2025年04月15日08: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黨建聚合力  科研攀高峰(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走進中國一汽研發總院,在新能源試驗室樣品拆解間,一套新能源汽車的電驅系統剛剛進行過零下40攝氏度到零上超100攝氏度的環境溫度交變、整車振動、動態可靠耐久等試驗。研發總院電驅動開發部部長王斯博正在和他的團隊將其分步拆解測試,確保在各種極限工況下狀態正常。

  2010年王斯博入職一汽時,國內新能源汽車研發還在起步階段,很多試驗問題甚至需要外國人現場解決。他下定決心要“精益求精,搞研發”。

  在一次整車試驗中,有個部件偶發故障,問題非常隱蔽。為鎖定故障原因,黨員骨干帶頭,兵分兩路,一組反復測試,試圖復現故障﹔另一組則在試驗室根據現場傳回的數據,在台架上同步模擬。“最終,五十萬分之一秒時間差引發的小概率軟件故障原因終於被鎖定並徹底解決!”王斯博很是自豪。

  近年來,研發總院黨委鼓勵黨員“擔當多一點,攻關高一格,成長快一步”。一個個黨員技術骨干挑大梁、擔重任,先后攻克多項技術難題。2023年,紅旗首款新能源戰略車型EH7實現量產。

  “來,看看汽車的‘跑步機’。”研發總院資源保障部資源管控高級主任楊春輝向記者介紹。在一汽研發總院整車試驗室,4個滾輪不斷轉動,在它們上方是一台正在試驗的整車,“跑步機”與其他設備相互配合,通過調整坡度、溫度、車速等因素,檢驗整車情況。

  引人矚目的是,車上沒有司機,隻有一台多工況智能駕駛機器人。它用兩隻觸手精准控制剎車和油門,根據系統要求調整車速,完成試驗。

  “它的誕生,是匯聚眾智的結果。”楊春輝說。整車性能測試環境復雜,傳統人工駕駛測試易疲勞,出現誤差可能性大,且存在人身安全隱患。針對這個問題,楊春輝研讀了不少資料,“作為黨員,在工作中更應該多琢磨,帶頭發現和解決問題。”

  研發總院黨委搭建的眾創平台,為楊春輝貢獻“金點子”提供了便利。這一平台面向全員,征集創新提案,擇優立項。2024年初,楊春輝提出創新提案后,相應的研發團隊迅速配備到位。大家各展所長,合力攻堅。技術骨干拿出此前研究成果——初步具備“踩踏”功能的機械設備及配套操控軟件﹔整車試驗室工作人員提出“機器人宜一機多用,適配不同汽車”等改進意見……今年1月底,多工況智能駕駛機器人正式投入使用。

  這是一汽研發總院堅持黨建搭平台,聚力創新的一個縮影。研發總院黨群管理部(兩辦)黨建高級主任吳海雲介紹,研發總院實施“黨員領航計劃”,已建成集團級創新工作室15個,2024年開展立項攻關150余項。

  入職以來,90后員工劉彥超已參與兩代混動電驅系統產品開發,身邊黨員骨干永不止步,一個個攻克難關的事跡令他很受鼓舞。“‘師父’不藏私,青年敢嘗試。腳踏實地,勇攀高峰,大家都干勁十足。”劉彥超希望自己能像前輩一樣,“為民族汽車品牌振興而奮斗,讓‘紅旗’在黨旗的引領下迎風飄揚”。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5日 19 版)

(責編:李洋、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