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城市文脈的長春“大屋檐” 緣何如此珍貴?
斗拱飛檐、紅牆碧瓦,高大門樓、小巧陽台……
在長春市汽開區東風大街兩側,一幢幢中國傳統建筑風格與俄式風情相融合的棗紅色樓房,把時間定格在了上個世紀50年代,這些建筑,就是老長春人口中“大小屋檐”。
東風大街歷史建筑藝術街區。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這建筑,一看就有年頭了,它們布局精巧,錯落有致,就像是一幅精心設計的‘多米諾骨牌’!”漫步東風大街歷史建筑藝術街區,一位來長旅游的游客發出感慨。
東風大街歷史建筑藝術街區。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在長春西南奠基。1952年,該廠生活區的初步規劃設計委托給前蘇聯建筑工程部城市建筑設計院進行,這種東西方文化交融的獨特建筑應運而生,在2007年,被列入長春市首批保護歷史建筑名錄。
房梁上的“大屋檐”。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這些建筑最具特色的地方就在屋檐,人們通過屋檐的大小來區分‘大屋檐’樓和‘小屋檐’樓。”長春市汽開區社會事業管理局文博科科長陳欣然介紹,當年共建設了“大屋檐”和“小屋檐”建筑各46棟。斗拱飛檐、紅牆碧瓦的設計理念來自中國傳統建筑形態,窗口的裝飾,精巧的陽台和寬厚精美的腰線設計是西式建筑風格,而外牆雕刻的精美花環是中蘇友好的象征。
設計精巧的陽台。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如今,這些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獨特建筑風格的“大小屋檐”已經矗立在東風大街已有七十余年的時光,為了讓老建筑持續釋放時代的光芒,長春市曾多次對這批建筑進行修繕。
建筑上的保護標識。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從上世紀70年代,一汽陸續對第一生活區的“大小屋檐”建筑進行了續建和改造工程。2006年,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樓體粉刷、修繕,以“修舊如舊”方式,不改中西合璧的風格,讓“大小屋檐”以原本的風貌和整潔的姿態面向世人,也讓生活在這裡的老百姓收獲了滿滿的幸福感。
東風大街歷史建筑藝術街區。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我在這裡生活了40多年,對這裡有著濃厚的感情。”家住東風大街七街區93棟的李曉娟是“大小屋檐”的忠實粉絲。“用老長春人的話講,我是老汽車廠人,我和我的愛人都是一汽的職工。當年從上學、工作、到現在退休,一直沒‘動過地兒’。這些年,政府還持續對周圍進行修繕,看著房子越修越板正,我們打心底高興。”
每當聊起“大小屋檐”,李曉娟就顯得十分自豪,“這房子是個寶!他們都說了,這裡的建筑是不可復制的,有好多電影、電視劇都來我們這拍攝呢!”
“大屋檐”造型。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多年前,大型家庭情景喜劇《東北一家人》火爆熒屏,這部講述了老少三代人的生活故事,承載了很多人的快樂記憶,這部劇就是在15街區82號樓拍攝的。此外,2022年開年大劇《人世間》的取景地也選在了這裡,劇中,一片片特色的紅磚建筑,極具特色的“大屋檐”瞬間讓觀眾置身於那個懷舊的歲月。
電視劇《人世間》劇照。
建筑是歷史的印記,既是時代精神的展現,也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彰顯著一座城市的性格。如今,“大小屋檐”建筑的原生姿態被汽開區完整的保存下來,並未受到歲月的霜刀侵蝕。
“大屋檐”造型。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我們要繼續傳承城市歷史文脈,處理好城市改造開發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關系,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長春市汽開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說。
東風大街歷史建筑藝術街區。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農歷新春即將到來,這些老建筑也將再“長大一歲”,它們將記錄下更多的城市記憶,豐富著長春這座城市的文化內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