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如米苔花也爭春(暖聞熱評)

盧 濤
2025年01月09日08:2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既自強不息、奮斗不止,又扶危助困、奉獻社會,這種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精神,折射出人性的光輝,也與民族精神、時代精神深深契合

  

  【人物】“無手”創業青年彭軍

  【故事】5歲半時因觸電失去前臂和雙手,意味著從生活自理到求學就業,彭軍都要面對比常人更多的困難。逆境之中,他選擇迎難而上。考進職業院校學習軟件技術,畢業后回到家鄉重慶巫山創業,聘用殘障人士,為脆李等家鄉農特產品拓展銷路,主導的項目獲得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職教賽道金獎……雖然少了雙手,他卻從未停下前行的腳步,為自己撐起了一片天,為生於斯長於斯的家鄉貢獻了一份力量。

  【點評】

  “別人能做到的,我也可以!”20多年來,激勵彭軍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的,正是這份堅定與執著。朴實無華的話語、踏實有力的行動,煥發出動人心魄的能量,生動詮釋了“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殘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

  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吃飯穿衣、提筆寫字、操作電腦,沒了雙手哪一樣都不輕鬆。拿寫字來說,彭軍用雙臂夾住筆寫字,練到骨頭內凹、老繭一層層地掉,但他從不曾放棄。如今,字寫漂亮了,他也從中獲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心。

  殘疾人群體要穿過生活的暴風驟雨,少不了堅韌不拔的品質。秉持“我看不清世界,但我想讓世界看到我”的信念,視障運動員王躍刻苦訓練,在北京冬殘奧會上驚艷亮相﹔因地震截癱的楊玉芳、高志宏夫婦,一面自食其力認真生活,一面醉心文學筆耕不輟……人生之路並不總是一帆風順,也許會承受與生俱來的缺憾,也許會遭遇突如其來的變故,拼盡全力從石縫中開出屬於自己的小花,一樣能感受蒼穹無邊、曠野無垠。

  勇於擔當,是因為心中涌動大愛。面對創傷的泥淖,彭軍不僅自身奮力抗爭,也不忘為他人撐傘,拉一把困頓中的同路人。他在創業中堅持助殘,招聘25名殘疾人作為公司代理,幫助17名殘疾人及家庭銷售手工藝制品,為殘疾人就業增收找門路。罹患漸凍症的蔡磊,組建科研團隊、致力公益事業,為攻克絕症、關懷漸凍症患者不懈努力﹔重度肢殘人士杜誠誠,主動擔任“盲人電影專場”講解員,為豐富殘疾人精神文化生活貢獻力量……既自強不息、奮斗不止,又扶危助困、奉獻社會,這種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精神,折射出人性的光輝,也與民族精神、時代精神深深契合。

  殘疾人是一個特殊困難的群體,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2023年,我國出台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殘疾人群體在公共設施、信息獲取、社會服務等方面的無障礙需求得到進一步保障,殘疾人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更加便捷。

  殘疾人群體不僅需要生活“無障礙”,也需要人生發展的“無障礙”。例如,提升殘障兒童入學率、豐富優質特殊教育供給,更好呵護他們成長成才﹔完善殘疾人按比例就業、集中就業、自主就業促進機制,讓更多殘疾人能夠自力更生、有尊嚴地生活﹔落實各項兜底保障制度,保証陷入困境的殘疾人及時得到救助關懷﹔等等。讓特殊的人生暢通無礙、綻放光彩,既是社會責任,也體現著文明溫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殘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為人類社會作出重大貢獻。”各級殘聯做好“娘家人”“知心人”,社會助殘力量持續獻愛心、送關懷,更好呵護殘疾人群體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定能耕耘好殘疾人事業,讓這項“春天的事業”更溫暖、更生機勃勃。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09日 05 版)

(責編:李洋、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