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伸法律服務解決老年人急難愁盼

“這次活動真是幫了我大忙,讓我對自己的婚姻和家庭問題有了更清楚的認識。”吉林省長春市的李大爺感慨地說。
前不久,吉林省法律援助中心在長春市光明社區舉辦以“加強針對老年人法律援助服務和保障”為主題的法律公益講座,活動結束后,很多老人前來詢問,一臉愁容的李大爺便是其中之一。
面對李大爺針對再婚帶來財產分配和子女反對意見的問題,工作人員從民法典相關規定的角度進行詳細解答,而對於子女是否同意問題,建議李大爺與子女進行充分溝通,並盡可能達成家庭內部共識。
這是在“敬老月”期間,吉林省司法廳組織開展律師、調解、公証、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務領域眾多活動解決老年人急難愁盼問題的一個縮影。
上門公証放心
“真沒想到,公証服務還能上門,解決了我家的大問題,謝謝你們!”長春市民王大爺激動地說。
近日,王大爺神態焦急地來到長春市國安公証處咨詢辦証事宜,原來其老伴住在養老院,最近因身患重病需住院治療,想委托王大爺出售老兩口在沈陽的一套房屋,以便后續治療。
接待的公証員安撫好王大爺的情緒后,說明隻要是出於本人自願、程序合規內容合法,公証處都會依申請受理並及時出具公証書。對此,國安公証處啟動公証“綠色通道”,指派公証處業務副科長張立娜等公証人員前往養老院,為老人提供上門服務,並按照公証程序現場順利為老人辦理了委托公証事項,得到老人及家屬的高度贊揚。
“服務上門‘零距離’辦理公証,不僅維護了法律的尊嚴,確保公証業務的質量,同時又讓人性化的公証服務溫暖老人心,真正做到切實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吉林省司法廳公共法律服務管理處處長馬天光說。
吉林省司法廳聚焦老年人群體公証法律服務需求,印發《關於在全省開展公証服務“敬老月”活動的通知》,在10月開展公証服務“敬老月”活動。組織公証機構進一步創新工作方式、完善服務流程,從減証便民、創新服務、普法宣傳等方面制定了5項具體舉措,助力公証“助老護老”。全省各公証機構積極響應,主動為老年人提供優質高效的公証法律服務,縮短老年人辦理公証期限,對老年人申辦法律關系簡單、事實清楚、証明材料充分的公証事項,做到當日出証。為老年人開通“綠色通道”,實行優先受理、優先審查、優先指派、優先辦理,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申辦公証實行電話預約和上門服務等。
在全省活動期間,為8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辦理公証40余件,減免收費14萬余元。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上門服務330余次。開展公証進社區、進老年公寓等普法宣傳、講座活動50余次,提供咨詢1800余次,發放宣傳材料、宣傳品1.8萬余份,重點解決高齡、失能、困難、殘疾等老年人急難愁盼,讓廣大老年人切實感受到關懷和溫暖。
法律援助暖心
“真是太感謝你們了,沒有你們,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前不久,四平市的畢某握住工作人員的手激動地說。
四平市“團團愛心車隊”法律援助聯絡點得知畢某6歲時罹患糖尿病,致雙目一級視力殘疾,腎病綜合征透析十余年。畢某的父親為逃避責任,20年前離家至今未給過撫養費。畢某雖已成年,但無獨立生活能力,畢某與母親二人生活拮據,遂起訴父親追討撫養費,以緩解家庭經濟壓力。
“團團愛心車隊”法律援助聯絡點負責人聯系到四平市法律援助中心,在了解情況后,中心第一時間指派律師作為案件承辦人,經過法院審理,判決畢某的父親要承擔原告生活費直至原告有獨立生活能力,為畢某與母親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今年以來,全省司法行政系統推動深化法律援助‘半小時服務圈’建設,讓特殊人群、老年人等更多需要法律援助的特殊群體就近就便獲得法律援助服務。”馬天光介紹,全省法律援助中心和聯絡點在保障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合法權益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通過提供及時、專業的法律服務,法律援助聯絡點不僅解決了特殊群體的實際問題,還增強了他們對法律制度的信任感和滿意度。
“我們堅持為老年人提供符合標准的法律援助服務。”吉林省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趙爽說,持續暢通老年人維權“綠色通道”,對老年人申請法律援助的案件優先受理、優先解答、優先指派、優先辦理、優先回訪,努力做到“應援盡援、應援優援”,同時,還對長春市、吉林市、四平市等地法律援助聯絡點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督導。
截至10月末,全省已建立法律援助聯絡點1531個,全省法律援助機構辦理法律援助案件3.1萬余件,涉及受援人3.2萬余人。
律師助老貼心
“非常感謝王律師為我提供的幫助,否則我真的不知道現在會怎麼樣……”盲人張某激動地握著吉林宇中人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冠的手久久不願放開。
王冠是吉林省律師協會老年人權益保障專業委員會主任,同時還是吉林省盲人協會的志願者。多年來,一直積極為省內盲人開展志願活動。
今年5月,張某因交通事故在延吉市開展訴訟,雖然在當地已聘請律師,但張某出行不便,對法律知識又不了解,有很多顧慮。王冠得知此事后,積極通過盲人協會與張某取得聯系,細心安撫他焦躁不安的情緒,耐心解答他提出的法律問題,並全程陪同張某到法院指定的司法鑒定中心進行查體。最終張某取得了勝訴判決,賠償款全部履行完畢。
“我們組織全省律師開展‘敬老月’活動,與省盲協共同舉辦針對老年盲人公益法律咨詢活動,為特殊老年群體提供貼心法律援助。”吉林省律師協會秘書長孫曉標介紹,由省律協積極發起號召,組織全省律師走進社區、養老機構、老年大學等場所,廣泛開展法律援助和宣傳活動,為老年人解答各類法律問題。
除此之外,還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律師服務老年人工作的調研。與長春養老協會攜手開展“針對養老服務行業法律服務走訪調研”活動,深入了解養老服務行業中的法律問題與需求。依托全國老年人權益保障委員會制作調研問卷,精心制定本省老年人法律需求調研問卷,為全面、准確了解全省老年人法律需求提供有力支撐。
精心編寫“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普法視頻腳本,為后續以更直觀形式呈現老年人關注的法律問題奠定基礎。全力進行老年人普法視頻錄制工作,將繼承、遺囑、遺產等問題以短視頻形式生動展現,以便老年人更好理解。同時積極征集、編寫老年人法律案例,及時向司法部推薦優秀案例和典型案例,切實提升老年人維權意識。
人民調解順心
前不久,長春市伊水社區攜手共建單位吉林省市場監督管理廳,在火電小區的黨群服務亭,為社區的老年朋友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反詐宣傳活動——“銀齡反詐 智享晚年”。
活動現場,張大爺含淚向大家分享起自己的被騙經歷——自己退休多年,一直夢想著和老伴能有一次美好的旅行。然而,他們一直沒能實現這個願望。直到妻子去世,張大爺決定自己去完成這個心願。於是,張大爺選擇了一個旅行社組織的老年旅行團前往南方。旅途中,導游引誘游客強制消費,使張大爺在一家玉器店消費萬元購買了一個玉墜。之后張大爺得知此吊墜貨價不符,便找到調解員進行求助。通過調解員的熱心調解,旅行社退還了張大爺一部分款項,事情得以解決。
通過開展此次“銀齡反詐 智享晚年”反詐宣傳活動,不僅提高了老年人的反詐意識和防范能力,還增進了社區居民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我們重點關注高齡、失能、困難、殘疾等老年人急難愁盼的法律問題,積極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可感、可知、可及’的人民調解、法治宣傳等公共法律服務。”吉林省司法廳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處工作人員相雲峰介紹,進一步延伸調解工作觸手,強化宣傳引導,營造良好氛圍,組織志願團隊深入老年公寓、社會福利院、康復養老院等地,針對老年人普遍關心的家庭贍養糾紛、財產繼承、土地承包等各類法律問題進行答疑解惑。
“我們通過排查及時發現並解決潛在的矛盾,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為老年人排憂解難。”相雲峰說,在工作中,人民調解員耐心細致地開展調解工作,為老年人化解身邊的“煩心事”“鬧心事”,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得到更好的保障。(劉中全)
來源:吉林省司法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