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寧江區“五大振興”同頻共振 鄉村發展闊步前行

2024年12月11日14:30 |
小字號

近年來,寧江區全面貫徹鄉村振興戰略,聚焦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創新思路,強化舉措,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取得了顯著成效,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產業振興:因地制宜筑牢根基

寧江區深入開展產業強村行動,立足各鄉鎮特色資源,積極發展特色種養、鄉村旅游、電商經濟等多元化產業,成功塑造多個特色產業村與三產融合村,有效提升鄉村產業化水平,壯大產業規模。

農林村投資1313萬元精心打造西山森林氧吧項目,建成近郊游研學基地,成為周邊游客休閑度假的好去處﹔新家村憑借1758萬元投資,以滿蒙民俗文化為底蘊,建成別具一格的特色村寨﹔楊家村投入2390萬元,全力打造都市休閑農業示范區,並通過舉辦“蟠桃節”等活動,吸引大量游客,不僅帶動鄉村旅游蓬勃發展,還為農民增收開辟新路徑。

此外,寧江區首創農民合作社生產經營“六統一”模式,即統一購買生產資料、播種、管理、收割、銷售、結算。當下,已有35個“六統一”合作社投入運營,合作經營土地面積超20萬畝。該模式成效顯著,入社土地每公頃節省投入1000元以上,解放農村勞動力3000多人次,讓農民得以進城務工增加收入。

組織振興:規劃引領匯聚合力

寧江區依據國家鄉村振興二十字方針,精心編制《鄉村振興工作實施方案(2021-2025年)》。每年組織各部門、各鄉鎮深入謀劃鄉村振興任務,形成詳細的重點任務清單,將部門職責與鄉村振興緊密相連。

2022年制定182項任務,2023年194項任務,到2024年按照“五大振興”梳理后,任務激增至274項,全區60個區直部門全員參與,就連法院也承擔起打造無訴訟示范村的重要任務。為保障任務扎實落地,寧江區將全年任務細化至每月,由區委農辦(農業農村局)定期調度,及時報送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區級領導適時召開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聽取工作進展,年底召開表彰大會,激勵先進,形成良好的工作推進與激勵機制。

生態振興:加大投入打造宜居鄉村

盡管面臨財政緊張的壓力,寧江區始終堅持政策與項目向鄉村傾斜,累計投入5億元用於推動人居環境典型示范村、千村示范等創建工作。自2021年起,按照“主動承接、彰顯特色、優化環境、梯次推進”的思路,大力實施“六類村”聯建工程,全面推進鄉村建設行動。

通過不懈努力,成功打造千村美麗村35個、人居環境典型示范村33個、三產融合村13個、庭院經濟村14個、特色產業村12個、綠化特色村12個。今年,寧江區統籌本級債券資金1億余元,實施千村美麗村、百村示范村等重點項目,推動鄉村人居環境重點工作晉檔升級。憑借出色的成果,寧江區成功獲評全省美麗鄉村示范縣,並承辦吉林省西部片區美麗鄉村建設現場觀摩培訓會,成為鄉村生態建設的典范。

耕地保護:創新探索助力糧食增產

寧江區飽受春旱、夏伏旱困擾,干旱與黑土地質量下降嚴重制約糧食產量。為此,寧江區積極探索發展水肥一體化技術,借助滴灌管道將養分與水分緩慢均勻輸送至作物根系,達成節水節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顯著成效。

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寧江區進一步優化技術,改壟作為平作,改膜下滴灌為淺埋滴灌,改1次追肥為3次追肥,並增加種植密度至6.5萬株/公頃以上。近幾年,水肥一體化玉米示范田平均單產約2.76萬斤/公頃,最高達3.4萬斤/公頃﹔常規播種玉米常年單產約2.1萬斤/公頃,最高2.4萬斤/公頃。在嚴重干旱年份,水肥一體化玉米單產優勢更為突出。目前,該技術推廣面積約15萬畝,佔全區玉米播種面積25%以上,為糧食增產提供堅實保障。

寧江區在鄉村振興征程中,通過產業、組織、生態、耕地保護等多方面協同發力,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效,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穩固基礎,也為其他地區鄉村振興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借鑒與示范。展望未來,寧江區將繼續奮勇前行,續寫鄉村振興更加絢爛輝煌的篇章。

來源:鬆原市寧江區委宣傳部

(責編:關思聰、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