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吉林頻道

我國經濟發展有利條件沒有改變

金社平
2024年12月08日08: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站在2024年歲末,回看今年中國經濟的整體表現,一、二、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分別增長5.3%、4.7%、4.6%,前三季度增長4.8%。9月以來,隨著一攬子增量政策持續顯效,經濟保持回升向好態勢。總的看,我們“有充足信心實現今年經濟增長目標”。

  對於今年中國經濟的表現,無論作何評價,都避不開一個詞:“來之不易”。

  為什麼來之不易?

  向外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向內看,國內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結構調整帶來陣痛……形勢嚴峻復雜,任務艱巨繁重。

  頂住壓力、攻堅克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定信心、真抓實干。成果充分說明,“我國經濟的基本面及市場廣闊、經濟韌性強、潛力大等有利條件並未改變”。

  超大市場,廣闊空間——

  市場是最稀缺的資源。

  “14億多中國人民整體邁入現代化,意味著形成一個超過現有發達國家規模總和的巨大市場”“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市場潛力將充分激發,為世界各國創造更多需求”。

  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廣闊的國內市場都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有力保障。

  11月14日,隨著新車下線,中國成為首個新能源汽車年度達產1000萬輛的國家。

  率先“達線”,源自供銷兩旺:前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同比增長33%和33.9%。汽車業電動化智能化轉型賽道上,中國持續領跑。

  領跑,得益於供給支撐、政策驅動,也離不開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

  市場蘊藏寶貴商機。以汽車為例,截至6月底,保有量已達3.45億輛,但千人汽車保有量仍不及發達國家一半。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也隻有2472萬輛,后續需求源源不斷。

  市場孕育競爭優勢。廣闊市場有助於形成規模經濟、范圍經濟,為企業創造更大收益、攤薄創新成本,也有助於提供海量應用場景,推動創新大規模應用。電池、電機、電控技術領先全球,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國際先進,正是在日復一日的供需良性互動中,新技術新產品加快了產業化步伐。

  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既能穩投資、促轉型,也為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以提高技術、能耗、排放等標准為牽引推動“兩新”,釋放了消費潛力,也提升了民生福祉……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內需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持續增強。

  當前,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等綠色產業仍高速增長,智能電視、可穿戴設備等升級類產品正廣受青睞,養老服務、地下管網等短板領域和薄弱環節還有巨大投資空間,“蛋糕”會越做越大。

  事實証明,有超大規模市場這個最稀缺的資源,經營主體長期穩定發展就有廣闊疆域,科技創新就有深厚土壤,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就有堅強后盾。

  強大韌性,堅實基礎——

  韌性是最充足的底氣。

  “中國的發展歷經各種困難挑戰才走到今天,過去沒有因為‘中國崩潰論’而崩潰,現在也不會因為‘中國見頂論’而見頂。”

  無懼風雨,堅毅前行,中國經濟在各種“壓力”面前交出高分答卷。

  看韌性,外貿是重要參照:前10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5.2%,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在外部需求萎縮的背景下實現外貿提質增效,彰顯了中國經濟韌性。

  韌性,源自穩固的制造業基礎和產業鏈優勢。

  “沒有中國的合作伙伴們,蘋果就無法取得今天的成就。”今年,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3次來華,重要原因在於“200家主要供應商中有超過80%在中國生產”。

  今天的中國,擁有全球最完備的產業體系,制造業規模連續14年居世界首位。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驅動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持續增強。前三季度,制造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2.2%,同比提高11.2個百分點,我國在全球的創新力排名躍升至第十一位。“本錢”沉甸甸,風險挑戰不足懼。

  韌性,也源自高超的調控水平。

  經濟發展不是一馬平川。推動經濟行穩致遠,離不開宏觀政策。從亞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到應對中美經貿摩擦、新冠疫情沖擊,一路走來,我國宏觀調控經驗更加豐富、手段更加充足。

  強化逆周期調節,加力推進“兩重”“兩新”,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提振資本市場,打出化債“組合拳”……今年以來,存量政策持續顯效、增量政策有效落實,共促經濟筑底企穩。

  “前高、中低、后揚”,2024年的中國經濟在風浪中強健了體魄、壯實了筋骨,牢牢掌握了發展主動權。

  巨大潛力,充沛后勁——

  潛力是最大的增長空間。

  “我國經濟發展潛力巨大,擁有諸多優勢和有利條件,發展勢頭可以長期保持。”

  有巨大潛力,中國經濟就有充沛活力。

  新疆烏尉高速、古賢水利樞紐、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快建設……日新月異的中國,每天都在奔跑。

  我們已多年穩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從人均和結構看,仍有巨大潛力。

  潛力在人均水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然較低,人均基礎設施資本存量隻有發達國家的20%至30%。

  潛力在城鄉差距:2023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6.2%,未來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可拉動萬億級投資需求。

  潛力在政策空間:當前,我國財政赤字率、政府負債率較低,政策工具箱儲備依然充足。

  潛力在要素資源:科技人力資源總量位居世界第一、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過14年,“人口紅利”正向“人才紅利”轉變﹔社會資金總體充裕、土地高效利用空間巨大、數據要素潛能快速釋放等,提供了堅實要素支撐。

  潛力在巨大市場:14億多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支撐起規模龐大、層次多樣、潛力巨大的國內市場。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將提升經濟運行整體效率、持續釋放內需潛力。

  總體看,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發展不平衡不協調是客觀現實。這是差距,也是潛力,是發展的后勁。

  向改革要動力,以改革激活力、聚合力,是不斷釋放發展潛力的必然選擇。

  從實施《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加快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進程、健全政企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到出台新版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今年以來,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深化,高水平對外開放向縱深推進。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重要部署。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協同推進其他領域改革,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將持續增強。

  盤點,是為了認清形勢、更好前行。

  今年,一些主要經濟體經歷低增長、高通脹的同時,中國有望完成“5%左右”的增長預期目標,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望繼續保持在30%左右。這樣的“穩定表現”,充分說明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不會改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對困難挑戰,我們要看到有利條件,增強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必勝信心。”

  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准了就抓緊干。航行在高質量發展水域的中國經濟大船,必將乘風、破浪、向前。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08日 01 版)

(責編:李洋、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