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長春市南關區人民法院:打造“南”向陽光“關”愛青苗少年審判品牌

2024年11月01日16:44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長春11月1日電 (記者馬俊華)今日,長春市南關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南關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南關法院少年審判團隊負責人、刑事審判庭法官薛清昭介紹了南關法院少年法庭成立以來落實“三審合一”少年審判機制的工作情況。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馬俊華攝

今年4月,南關法院創新優化審判機制、組織建設和硬件配置,探索建立涉未成年人案件“三審合一”工作機制,整合刑事、民事、行政審判資源,對涉未成年人案件歸口管理,努力打造“‘南’向陽光,‘關’愛青苗”少年審判品牌。

薛清昭介紹,南關法院立足審判實踐,著眼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持續發力,打造“南”向陽光,“關”愛青苗少年審判品牌,探索建立“三合一”少年法庭,最大限度地保障未成年人權益,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南”向陽光,“關”愛青苗取意於南關法院,突顯出未成年人欣欣向榮、朝氣蓬勃的狀態,表達了南關法院黨組及全體干警對未成年人的關愛。

配置專業團隊,提升審判質效

按照雙向、全面保護原則,南關法院制定了《南關區人民法院“三合一”少年法庭建設實施方案》,建立“一把手”負總責、主管院長親自抓的少年法庭建設領導小組,由刑事審判庭作為牽頭部門,立案庭、行政審判庭、桃源人民法庭、綜合辦公室協同配合。抽選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耐心親和的法官干警組成專業審判團隊,建立未成年人案件“綠色通道”,將涉及未成年人犯罪和侵害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涉未成年人的民事案件以及涉未成年人的行政案件集中歸口審理。南關法院少年審判團隊共計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31件,侵害未成年人人身權益的刑事案件15件,無發回重審及改判案件﹔受理民事案件5件,涵蓋撫養權糾紛、撫養費糾紛、侵權損害賠償等類型案件。暫未受理行政案件。

改造基礎設施,營造關愛氛圍

為了營造關愛、溫馨、柔性的訴訟環境,南關法院在現有場地設施的基礎上,改造、建設少年審判專區,設置“一庭兩室”,即一個少年法庭、一個接待室、一個活動室。少年審判法庭用於案件庭審、模擬法庭等場景,能夠有效減少未成年人的恐懼心理和抵觸情緒﹔接待室用於調解詢問、接待會見、心理疏導等場景,內設閱覽角和普法台,擺放涉未成年人的法律規定、典型案例等手冊和普法單頁,以及心理疏導、教育指南等資料﹔活動室內配置安撫玩具、兒童書籍、音像動畫等,為未成年人提供人性化的空間。目前,相關場地已經基本建設完成。

凝聚社會合力,落實協同保護

未成年人保護需要社會合力,相關部門、學校、社區、家庭等要共同為未成年人保駕護航。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庭前社會調查、庭審教育、判后幫教、服刑改造等方面,加強與公安、檢察院、司法行政等部門聯動,全面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心理疏導、家庭教育、回訪幫教等方面,加強與團委、婦聯、教育局等部門的協作,完善未成年人審判社會支持體系,凝聚未成年人保護的強大合力。對因家庭原因導致犯罪的案件,針對其未成年人的家長和負有監護責任的成年親屬進行家庭教育,提升其法律意識,並制作下發家庭教育制導令﹔建立校園法治監督員機制,由監督員對涉及未成年人的各類風險隱患進行排查、收集和處置。聚焦同學矛盾、校園安全、家庭暴力等常見涉少糾紛,與校園糾紛調解委員會保持聯動,推動矛盾糾紛早處置、早化解,形成“一站式”糾紛調處方案。

強化法治教育,打造普法基地

南關法院持續發揮法治教育的引領護航作用,落細落實未成年人法治教育“青苗計劃”,結合法治副校長工作機制,打造普法宣傳教育基地,常態化開展普法進校園、“開學第一課”、模擬法庭、法律知識競賽、普法小劇場等線上線下普法進校園活動,織密保障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網,為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法治紐扣”。同時,深度參與校園治理,對有不良行為的學生加強管理和教育,協助處理學校涉法涉訴案件。

隨后,刑事審判庭法官王紫琦發布典型案例,用真實案例展示了南關法院在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方面的積極探索與實踐成果。

最后,發布會展映了南關法院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的未成年人保護主題微電影《南向陽光》。該微電影講述了一位失足少年經過少年法庭的審判與教育,改過自新、重回校園的故事。

(責編:馬俊華、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