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一家親,下站去長春?
長春
有22℃的清爽“夏”
有冰天雪地的皚皚“冬”
還有
令人神往的斑斕“秋”
尋秋長春
一葉落而知秋之美
9月
被譽為中國四大園林城市之一的長春
逐漸褪去“綠袍”
綠園區春城大街
鋪滿金色落葉的長長鐵軌兩側
站滿了正在拍照的游客

54路有軌電車的網紅路段
電視劇《人世間》中
周秉昆騎車與電車同框的畫面
就是拍攝於此
純淨的藍色天空
左右合圍著挂滿黃葉的楊樹
還有緩緩駛來的54路有軌電車
車輪和鐵軌碰撞
奏響賞秋序曲
帶你駛向獨屬於“北國春城”的
秋之浪漫

有軌電車駛過布滿落葉的軌道
循著《人世間》的劇情
到長春市南湖公園打卡的游客
仍不在少數
佔地面積近20公頃的紅葉林
秋色盡染
在長春東南方向
群山環抱著一潭形似彎月的碧水
這裡就是淨月潭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森林覆蓋率高達96%
是城市中的“天然氧吧”
木棧道在森林中蜿蜒
徒步行走的人們盡情飽覽秋色
盡情“森”呼吸

淨月潭國家森林公園
秋色斑斕
在一片片金黃、火紅中
有了生動寫照

長春的秋
尋味長春
秋天的長春早市
也別有一番風味
凌晨五點
熙熙攘攘的市場
和熱氣騰騰的早餐
喚醒長春人的一天

長春早市
入口酥脆、再嚼軟黏的油炸糕
新鮮出爐、香糯有嚼勁的打糕
晶瑩剔透、汁水四溢的燒麥
兩面金黃的大餡餅
外焦裡嫩的蛋堡
都是長春人的“心頭好”
酸菜包子香而不膩
苞米干糧透著一股玉米香
配一碗浮著米油的小米粥就剛剛好
……

到了長春
除了大家熟知的
鐵鍋燉大鵝、蒜泥血腸、酸菜汆白肉
雪衣豆沙和鍋包肉絕對是“頂流”
雪衣豆沙
算得上東北菜中的“小清新”
因為它外觀潔白如雪
吃起來外皮酥脆細膩
豆沙餡綿軟香甜
網友給它取了一個別稱
“東北版的舒芙蕾”

雪衣豆沙
鍋包肉對每個東北小孩來說
就像是刻在基因裡的味道
外酥裡嫩,酸甜開胃
咬一口下去
咔嚓作響
讓人回味無窮

來到長春
還可以嘗到獨具民族風味的美食
滿族的烏拉火鍋
朝鮮族的冷面、米腸
石鍋拌飯、參雞湯
……
總有一款能俘獲你的胃

朝鮮族特色美食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
一張方桌、一個烤爐
爐火燒得噼啪作響
肉串烤得滋滋冒油
三五好友圍坐一起
把“串”言歡

如果你覺得坐在店裡吃不過癮
還可以試試長春的特色
“溜達串”
每天在哪烤不一定
主打一個隨心所欲
天氣暖和的時候
一個溜達串小攤擺上百十桌不在話下
天冷了
大家接過剛烤好的熱乎大肉串
站著就開吃
尋跡長春
有經驗的人都知道
吃燒烤要稍微留點肚子
因為“漫游”模式
才剛剛開啟
在長春
有一座建在商場裡的“山”——這有山

長春“這有山”
順著“上山路”拾級而上
甚至可以獲得一次完整的短途旅行體驗
咖啡、書吧、雜貨店、主題影廳
……
隨意走進一家店逛逛
都能滿載而歸

長春“這有山”
吃飽喝足
漫步在街頭巷尾
來一場歷史與藝術的浪漫邂逅
長春市動植物公園
是1986版電視劇《西游記》的
拍攝取景地之一
去年夏天開始
“碎嘴子”的“雪餅猴”人氣越來越高

“雪餅猴”與觀眾合影
對於熱愛藝術的人來說
集自然山水與人文景觀於一體的
長春世界雕塑園
是個好去處
來自世界216個國家和地區的
萬余件(組)藝術作品在這裡展出

長春世界雕塑園
世界著名雕塑大師
奧古斯特·羅丹的原作
這裡有5件
在國內眾多雕塑園中名列前茅

長春世界雕塑園內展示的藝術品
幾千年來
長春一直是各少數民族的聚居地
文明不斷交融
留下了深刻的歷史印記
偽滿皇宮博物院
是近代長春城市變遷的地標式建筑群
文廟、般若寺等
講述著長春的歷史傳承

偽滿皇宮博物院
新中國第一家電影制片廠
——長春電影制片廠
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的“七個第一”
去長影舊址博物館
看看幾十年前的經典影片
到一汽紅旗文化展館
探尋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足跡
隻需一眼
“舊時光”的回憶涌上心頭

長春電影制片廠
長春
或許低調
但它的萬般魅力
到過的人才知道!
來源︱人民網
總策劃︱趙強
總監制︱楊義 張玉珂
監制︱周賀 李娜 謝龍徐冬兒 劉雲
文案︱王海躍
支持︱長春市委網信辦
部分圖片來源︱吉林發布悠游吉林 長春文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