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立體資源寶庫” 打響道地藥材“吉字號”品牌

好土生好苗,名山出良藥。中藥歷來講究藥材的來路,千百年來,“道地藥材”成為公認的優質藥材的代名詞。近日,人民網“道地藥材”採訪團走進吉林長白山,探尋“東北之巔”的道地藥材到底地道在哪?“吉字號”中醫藥產業發展情況如何?
在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科研院區,一座長白山微觀比例的沙盤十分搶眼。“人參、紅景天、靈芝、平貝母……每一個藥材標簽所在的位置就是該藥材的主要分布區,在這裡,長白山地區所有道地藥材的區位分布情況,都有清晰的標注。”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研究員董方言細致地講述著長白山脈道地藥材產區分布和藥材特性。
位於吉林省中醫藥科學院科研院區的長白山微觀比例沙盤。李沐 攝
“長白山是一座‘立體資源寶庫’,這裡的藥材具有極佳的品質。”董方言說,作為中國三大中藥材基因庫之一的長白山地區,900余種中藥材為發展中醫藥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藥用生物資源。
藥材好,藥才好。近年來,吉林省高度重視中醫藥產業發展,依托得天獨厚的藥材資源,強化科技支撐,推動中醫藥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百草之王”解鎖新角色
人參,百草之王,“東北三寶”之首,歷來被視為名貴中藥材和滋補佳品。
長白山地區是我國重要的人參原產地及核心產區。適宜的環境、豐富的有機質含量使人參長出極佳的品質。
長白山林下人參。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盛夏時節,在位於通化市雲嶺野山參基地的蒼茫林海中,參花開得嬌艷,人參“悠然”生長。
實時太陽光照度、15cm地表濕度曲線、平均風速變化……在該基地的數字人參大數據平台上,一系列實時數據被精准記錄,用於監測和分析人參的生長狀態。
雲嶺野山參基地人參大數據平台。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如今,科技賦能正在加速人參量增質優。近年來,從人參氣象服務中心,到人參種質資源庫,再到人參種植聯盟,吉林省以系列組合拳護航。2023年,吉林省鮮參產量3.4萬噸,人參產業綜合產值首次突破7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0.3%。
隨著人參品質的提高和藥用價值的不斷開發,吉林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進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措施,興起一批從事人參深加工的企業,人參產業的市場潛力不斷釋放。
集安市益盛漢參產業園產品展示區。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走進集安市益盛漢參產業園展示大廳,人參化妝品琳琅滿目。“我們將人參花、果、葉、莖、根中的不同有效成分研制成不同功效的護膚品,實現了人參的全株開發利用。”該公司董事長張益勝表示,目前已研發出包括潔面、美白、祛痘、除螨、彩妝等600余款產品。
撕開包裝袋,將人參含片放入口中,伴著蜂蜜的甘甜讓味本微苦的人參唇齒留香。“我們將長白山人參和長白山蜂蜜融到一起,味道好,還易攜帶,隨時隨地可食用。”吉林肽谷生物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宗樹偉介紹,這種採用生物酶解專利技術,提取出堪比“黃金”的小分子低聚肽,做成的粉劑和含片食品及藥品,在市場推出后反響很好。
人參食品、人參藥品、人參保健品、人參化妝品……如今,吉林通過精深加工已開發出1000余種人參產品,傳統道地藥材人參正在其主產區解鎖“新角色”。
長白“仙草”結出致富果
位於延邊州大陽參業有限公司的林下靈芝種植基地,一朵朵肉質勻厚、色澤鮮亮的靈芝宛如一把把撐開的傘立在地上,長勢格外喜人。
林下靈芝。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靈芝又被稱為“仙草”,作為一種藥食同源的珍貴藥材,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大陽參業有限公司2013年以來種植林下靈芝,種出了甜頭。如今,該公司已擁有超百公頃靈芝產業基地,林下靈芝年產量超8萬斤。
“我們將全國26個靈芝產區的子實體進行菌種培育,最終培育出的‘中農大陽1號’‘中農陽芝2號’品牌靈芝,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收益。”大陽參業有限公司生產管理部經理陳朋介紹。
在陳朋看來,長白山的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氣候環境是林下靈芝高質高產的制勝法寶。
大陽參業的林下種植基地。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這裡的環境實在是太好了,我們隻需要把培育好的靈芝菌種椴木放到無污染的原生雜木林中,不需要人為干預,不用施肥、噴藥,就能長出品質一流的靈芝。”陳朋說。
林下靈芝栽培是指由人工培育優良菌種后,直接將培養好的菌棒分散埋種於天然林下,無需大棚和人工藥肥管理,在天然環境中自然生長,這樣栽培的靈芝不僅品質好、見效快、效益高,與野生靈芝基本無異。
2020年,大陽參業獲批“國家林下靈芝種植標准化示范區”,通過現代生態農業標准化的種植,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直接帶動起當地林農及農戶的收入。
“我們還先后開發了靈芝孢子粉、靈芝切片、靈芝酒、靈芝滋補養生茶等多種產品。”陳朋表示,接下來,公司還將以創新為驅動,推動靈芝產業向品質化、科技化、特色化發展。
林下靈芝。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林下靈芝項目是充分利用當地森林資源稟賦,提高林地綜合效益的富民產業。如今,在吉林延邊地區,有不少像大陽參業這樣的林下靈芝種植基地,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和適合野生靈芝生長的氣候條件發展致富,2023年,延邊州發展靈芝693萬椴,產量943噸,產值達8395萬元。
“森林黃金”闖出“金”路子
眼下,位於延邊州和龍市八家子鎮的一棟棟桑黃大棚裡,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藥香,透過陽光,一排排形似人耳的桑黃整齊排列……
八家子鎮大棚桑黃。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桑黃是一種主要生長於桑樹上的藥用真菌,在我國擁有著兩千多年的藥用歷史,素有“森林黃金”之美譽。
好山好水長出好藥材。和龍市地處黃金緯度北緯42度,長白山腹地。優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氣候優勢、豐富的野生樹木資源,讓這裡成為絕佳的桑黃種植區域。
“2018年,我們將桑黃從森林‘請’進了大棚。溫度、濕度、菌袋配方……經專家指導,對桑黃菌種的選育、擴繁、栽培和採收等全過程進行監控。”延邊興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桑黃研究院院長劉杰說,短短幾年,這些小小的食用菌,讓八家子鎮走出了一條“育桑黃、木生金”的鄉村振興之路。
八家子鎮的一棟棟桑黃大棚整齊排列。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近年來,八家子鎮因地制宜,把森林經營活動與綠色轉型結合起來,通過“山上建基地,山下辦工廠”的形式,採用“公司+基地+職工(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不斷完善食藥用菌產業鏈發展。
“目前,桑黃基地產業收益已經擴容覆蓋到周邊6個行政村,通過向脫貧戶流轉租賃土地、參與運營就業、利潤統籌分配三種方式,有效帶動了當地農民就業增收。”劉杰說。
“桑黃有很大的市場前景。”劉杰表示,隨著桑黃的應用領域變得更加廣泛,產業發展受到了高度重視。目前,公司開發了桑黃茶、飲料、含片等7個系列29個產品,先后榮獲吉林省農業技術推廣獎、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等獎項。
八家子鎮大棚桑黃。人民網記者 李洋攝
為了持續做大桑黃產業,和龍市成立“八家子桑黃特色小鎮”,打造集桑黃菌產業、桑黃文化、桑黃旅游和社區功能於一體的綜合體,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實現桑黃小鎮“特色”與“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如今,和龍市八家子鎮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桑黃栽培基地,種植桑黃總規模約佔全國的75%。
提高中醫藥產業集群輻射帶動作用,打響道地藥材“吉字號”品牌,長白山地區的資源稟賦優勢正在加速轉化為產業發展勝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