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觀察丨吉林鎮賚:活水來 河湖通 百業興
盛夏時節,行走鎮賚,水清、岸綠、魚兒歡騰、鳥類集聚,充滿希望的田野連成片,無限生機一覽無余。
2023年11月,生態環境部公布了“第二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佔地面積500多公頃的鎮賚南湖(鎮賚環城國家濕地公園)成功入選,成為全省唯一入選案例。
南湖景色宜人,河湖連通讓鎮賚變成一座生態新城。潘晟昱攝
珍稀禽類白骨頂雞帶著孩子在荷花池裡閑游。潘晟昱攝
“美麗河湖”有多美?滿懷期待,記者走進南湖,湖泊、沼澤、草甸、森林……滿眼綠意讓人心曠神怡。白骨頂雞在蘆葦叢中鑽進鑽出,幾窩大大小小的野鴨在水面悠然地游來游去,市民用樂器彈奏鎮賚美、用歌聲傳遞家鄉情,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和美畫卷徐徐展開。而這只是鎮賚立足資源優勢、做活“水域文章”的一個縮影。
以大型水利工程為“主動脈”,鎮賚引入嫩江活水,疏通湖泡間的“毛細血管”。通過提水、引水、分水方式,將汛期洪水、雨水和過境水引入區域內的203個濕地、湖、泡、水庫,構建起引、蓄、灌、排、提相結合的河湖連通工程體系。
以引嫩入白供水工程為依托,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的嫩水韻白風景區。潘晟昱攝
退化沼澤草甸、蘆葦濕地得到有效恢復,濕地面積萎縮、功能退化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形成了良性循環。眼下,嫩江、洮兒河、二龍濤河、呼爾達河“一江三河”在這裡奔騰,泡沼濕地網絡縱橫、星羅棋布。活水來,河湖通,生態美,百業興。
稻蟹種養,一地雙收
過去,鎮賚因荒漠化、鹽鹼化嚴重,被稱作“八百裡瀚海”。持續推進“以稻治澇、以稻治鹼”,依托引嫩入白、河湖連通等水利工程優勢,依靠科研成果改造鹽鹼地、推廣優質水稻品種和先進配套種植技術,鎮賚水稻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產量、質量逐年增長。2023年鎮賚縣水稻種植面積155萬畝,產量20.5億斤,連續7年位居全省水稻種植面積和產量第一。
鎮賚成為吉林省最大的水稻生產縣。潘晟昱攝
嫩江水灌溉了155萬畝水田,使鎮賚成為吉林省最大的水稻生產縣,“鎮賚大米”成為地標品牌。鎮賚還投資5394萬元實施水稻產業集群項目,大力支持集水稻種植、田間管理、倉儲、加工、銷售等功能為一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逐步整合水稻種植品種。
小稻米做出大文章,鎮賚大力發展稻殼發電、碳黑等產業,開發米糊、米酒、米粉等精深加工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水稻、玉米等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30%,完成了由“水稻大縣”向“水稻強縣”轉型。
“稻蟹種養,一地雙收”。鎮賚充分利用稻蟹互利共生的關系,達到“一水兩用、一季雙收”目的,改變了傳統稻田的單一種植結構。“水中有稻,稻中有蟹”使鄉村悄悄在變化,不少村民在家門口就可實現就業增收,村子變成充滿活力的致富村。
隨著種植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種養結合技術日漸成熟,鎮賚切實推動稻蟹綜合種養一體化發展,創造了“以水養蟹、以蟹改土、以水壓鹼、以葦還田”的生態收益。“小螃蟹、大產業”的鹽鹼地改良模式實現了“一田兩用、一水兩養”的良性生態循環。
河湖互濟,漁興牧旺
水至,綠來﹔水豐,草茂。有了源源不斷的活水,鎮賚的夏天多了一處令人驚嘆的自然景觀——廣袤的天然草場。
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優勢,鎮賚堅持把壯大肉牛和奶牛產業作為農村調結構、促增收的示范項目,著力抓好肉牛、奶牛產業的擴繁增量、頭部引領,打造肉牛、奶牛全產業鏈發展,推動特色產業升級,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持。
牧業為鎮賚發展蓄勢賦能。潘晟昱攝
依托4大肉牛扶貧養殖基地,鎮賚推廣實施“基地+龍頭企業”“基地+養殖大戶”“基地+散養農戶”發展模式,加快推進投資1.3億元養殖肉牛規模1萬頭的鎮賚縣特色養殖產業扶貧基地三期項目建設步伐﹔通過瑞信達原生態牧場1.5萬頭標准化奶牛場(二期)項目的竣工投產,一二期存欄奶牛2.6萬頭,年產鮮乳12萬噸,已成為全國存欄量最大單體牧場……
值得一提的是,鎮賚飛鶴乳業通過“農場+牧場+工廠+出口+工業游”的全鏈條布局,全面切入服務端、供應鏈、生產端,實現2小時內剛擠下的鮮奶抵達生產車間,最快28天送到客戶手中,“2小時生態圈,28天新鮮直達”已成為行業標杆。
北方漁島哈爾淖漁業生產既是綠色經濟也是旅游資源。潘晟昱攝
而與嫩江水系相連的哈爾淖水庫,也因活水重獲新生。哈爾淖水庫自然植被和浮游生物豐富,12萬畝水面優質優良,年產青、草、鰱、鳙等30多個品種鮮魚,使哈爾淖成為吉林省著名的有機魚生產基地、“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哈爾淖有機魚也成為“中國十大魅力農產品”。冬天來這裡,還能一睹冰湖騰魚盛景,一品生態鎮賚漁鄉美味。
生態之城,宜居宜游
在鎮賚,嫩江與洮兒河交匯處,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它是科爾沁草原上一顆璀璨明珠,被譽為吉林西部之腎,以“中國白鶴之鄉”聞名﹔它隱映在恬靜多姿、旖旎迷人的嫩江之畔,區內泡沼遍布、綠草如茵、鶴舞鶯歌、鳥語花香、環境清幽、風光絕美。它就是吉林省最大的濕地保留地莫莫格濕地。
廣袤的鹼蓬濕地是秋季白鶴停歇的好去處。潘晟昱攝
曾經,莫莫格濕地嚴重干涸,鳥類天堂聽不見鳥鳴。河湖連通工程讓曾經的“瀚海”大地,又成“東北水鄉”,莫莫格濕地面積佔據全縣總面積三分之一。2017年,莫莫格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成為國際濕地組織成員單位。
生態補水拯救了鎮賚濕地,眾鳥迅速回歸。近年來,到莫莫格停留的鳥類共有298種,包括白鶴、丹頂鶴等22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小天鵝、灰鶴等49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世界八成以上的白鶴經此遷徙,每年春秋兩季在這生活一百多天。如今,這裡遍地河湖相連、水草豐盛、魚蝦穿梭、鳥鳴清脆,令人心生歡喜。
游客在莫莫格濕地暢游。潘晟昱攝
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慕名而來的游客也多了起來。特別是自駕游、家庭游明顯增多。毗鄰吉林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莫莫格蒙古族鄉烏蘭昭村,於2022年爭取資金建設了烏一蘭民宿,發展起了鄉村旅游。
據悉,烏一蘭民宿區佔地面積3900平方米,大蒙古包、小蒙古包和6間民宿能同時接待200多人就餐、40人住宿,還可舉辦生日宴會、少數民族婚禮等。民宿自去年五一開始經營,截至去年底收入30多萬元。今年5月10日至6月1日,二十來天就有了10多萬元的營業收入。
在嫩江鎮賚段的111.5公裡中,眾多支流疏導江水,滋養生靈,形成了一道道美麗的風景。潘晟昱攝
一灣嫩江水涌入河流湖泊、流向田間地頭、滋潤鎮賚大地。河湖連通工程實施以來,鎮賚各條水系連通,各條河湖暢通,生態環境改善,經濟、社會效益顯著,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提升……河湖互濟、草茂糧豐、魚興牧旺、碧水藍天,美好生態讓鎮賚大地生機勃勃、多姿多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