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長春市第八十七中學:厚培學校文化土壤 以“潤”文化潤心育人

人民網記者 王海躍
2024年07月03日16:04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為什麼確定‘潤’為學校文化核心?”

“學校的發展就是教師和學生的成長,而教師和學生成長最本質最內在的東西是喚醒,不是塑造﹔是感染,不是要求。最有效最智慧的手段是浸潤、是影響、是潛移默化、是滲透融入、是不著痕跡、是潤物無聲,是默默的堅守和堅持。”長春市第八十七中學校長張蘇如是說。

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八十七中學突出教育性、整體性、時代性和制度性,全面提升學校文化建設水平,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學校文化,把學校建設成校園環境優美、教育理念先進、育人氛圍濃厚的立德樹人主陣地。

學生人數和班級數量飛速增長,在九年一貫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幼小初一體化建設,辦學實力和辦學聲譽與日俱增……“學校一路走來,離不開長春市、綠園區相關部門的幫扶。”張蘇舉例說,2021年4月,長春市教育局投資近400萬元對八十七中學尚美廣場進行翻新綠化改造,當年暑期完成,為全校師生打造了一個休閑、活動的好去處﹔2022年9月20日,長春市基礎教育質量提升工程(三期)課題開題會暨第三屆教科研高峰論壇在八十七中學召開,讓學校站上更高舞台,有更多對外展示的好機會……

2003年遷校至今,21年間,在省、市、區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八十七中學用生動實踐凝練出“潤”文化,依托文化建設走出了一條自主發展的創新之路。

生根——十年時間形成“潤”文化

2003年,長春市綠園區委、區政府投資1.4億元異地建校,環境建設、硬件投入在全市首屈一指的長春市第八十七中學拔地而起。“毗鄰西環的學校可謂滿目荒涼。周遭居民區少,接壤三鄉五鎮,生源稀少且質量不高。”張蘇回憶說。

如何把這所學校做大做強?怎樣才能擔起時代賦予八十七中學的使命?所有的天空都是給有翅膀的鳥兒准備的,而辦學理念是決定學校騰飛的翅膀。面對亟需破解的難題,經過反復思考和科學調研,2005年,學校提出了“以人為本、以管理為財富,以質量為保証,教孩子三年,想孩子三十年”的辦學理念,並確立了“自主發展,人文見長”的辦學特色。

2008年,歷經五年的打拼,八十七中學從最初遷校時的38個初中教學班發展到50個中學教學班和48個小學教學班,成為當時長春市為數不多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伴隨學校的發展壯大,八十七中學的辦學理念也隨之調整為“以人為本,以管理為財富,以高質量的九年義務教育為孩子一生奠基”。幼小初一體化建設更是提前實現了“八十七中學人”最初的願景——把學校做大做強。

“經過近十年的行動實踐証明,內化的精神力量是具有沖擊力和影響力的。”張蘇介紹,2013年,學校總結自遷校以來的發展背景、發展軌跡及現實中八十七中學的風貌,提煉出“潤”作為學校文化的核心精髓,確立了人文教育的辦學特色,明確了“潤育九年 涵養一生”的辦學理念。

“潤育”與“涵養”意味著八十七中是著眼於學生的健康成長、終身發展,回歸教育本質,回歸教育本真,形成積澱厚重、情理交融、充滿活力、風格獨特的學校文化。八十七中依托學校文化課題研究,形成了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課程文化、課堂文化、校園文化組成的學校“潤”文化,構建了以“潤”為核心的學校文化體系,形成了“啟潤心靈——思潤心智——行潤心性”的梯度發展態勢。

發芽——用行動弘揚“潤”文化

走進八十七中學知潤樓,站在一樓大廳,仰頭而望,工整的書畫整齊懸挂圍欄之上,濃厚的文化氣息扑面而來。“這裡只是冰山一角,學校還有很多文化展示區。我們樂於給師生提供各種展示的平台,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百花齊放、個性鮮明、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張蘇說。

“潤物細無聲。潤文化不只是一句口號,是我們行動的力量、方式、向往。在這裡,我們感受潤、體會潤,才能踐行潤,發展潤。”張蘇說。

書香潤物。2002年創刊的《四維空間》是八十七中校刊,收錄著學生、老師、家長的優秀作品,每年春秋各刊發一期,22年從未間斷。“即使是畢業生,也可以向我們投稿。”張蘇介紹,2017年12月29日,在八十七中學舉行的“情系多彩關東 共享民俗文化”文化交流會,開啟了澳門師生“愛我中華之旅”,《四維空間》作為兩地文學社交流的重中之重,讓這場文化盛筵歷久彌新。

值得一提的是,從隻有數千本圖書上架的一間讀書室,發展為佔地面積1500平方米、藏書135000冊、可同時容納200人進行讀書的至樂圖書館。“我們希望學校文化浸潤更多人,讓書香飄出校門、飄進千家萬戶,為周圍社區百姓提供更多的閱讀服務。”張蘇介紹。

民主潤心。每年6月,八十七中學的全體教職工都有一個共同的任務:為學校發展建言獻策。

“每年八月份召開的教代會是節日,學校廣開言路,大家集思廣益。”說到這裡,張蘇打開了話匣子:“以前學校的暖氣口徑小,冬天辦公室溫低。教師提出這個問題后,我們聯絡相關部門,將全校的暖氣統一換成大口徑。可是隨著學校發展,大口徑的暖氣也無法滿足學校的需求。”2023年,在綠園區教育局、財政局的大力支持下,將集中供熱改造為由學校自行管理運行的清潔能源電供暖,室內溫度也由往年的12℃、13℃提到了18℃以上,徹底解決了師生的冬季取暖難題。而這只是八十七中學民主潤心的一個縮影。

“學生也有自己的問題反饋渠道。”張蘇介紹,2007年開始,學校每班設立一名學生信息員,隨時記錄教學、餐飲、后勤、管理等方方面面動態,並不定期將內容發送指定郵箱。各部門領導高度重視這些反饋意見,很快給予解決或疏導,有效地促進了學校的民主管理。

開放潤目。“八十七中學的開放分為兩個階段。前十年,為了學習先進教學經驗和管理經驗,我們請專家來校講學,帶隊走出吉林,到山東、遼寧、長三角等地學習、培訓。現在,貴州、安徽、新疆、內蒙古等省份的學校組團來我們這培訓聽講座,我們的主任、骨干教師都成為能獨當一面的講師了。”張蘇笑著說。

在這裡,學生們也從豐富多彩的研學中,感受到“開放”的意義和價值。張蘇表示,學校會帶孩子去省內外邊走邊看邊學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民俗風情、科技創新等等,讓孩子們在親身體驗中感悟課本中學習的知識,領悟學習的意義和價值。

和諧潤校。為讓新生家長對幼兒園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彼此搭建交流平台,為新生入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4月29日上午,八十七中學附屬實驗幼兒園於舉辦了“以愛啟潤 攜手同行”——新生家長開放日活動。家長和孩子們滿懷期待地走進幼兒園,與老師和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一同度過了難忘的時光。每年的親子運動會、迎端午慶中秋和賞楓葉等校園開放日活動也是趣味無窮。

“為了促進師生和諧、家校和諧,我們一直在行動。”張蘇介紹,我們擁有吉林省中小學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發展中心挂牌的“心海揚帆”心理咨詢室,主打沉浸式體驗課堂,同時採用體驗下水式備課,扮演咨詢師和來訪者體驗心理咨詢,提升OH卡牌體驗,沙盤體驗的控場技巧,以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為載體,形成了特色心理課程。除了面對面為學生解開心結,在家長會期間,每個班級門前專門為教育困惑的家長排憂解惑﹔定期舉行的“男生女生講座”,護佑學子度過青春期,健康成長……

“書香潤物,民主潤心,開放潤目,和諧潤校”。16字校風,准確概括了全校師生對“潤”文化的大力弘揚和生動實踐。

結碩果——用心感悟“潤”文化

“已收到,謝謝我的大美八十七,從幼兒園到初中畢業,11年的成長11年的陪伴分別時刻很多不舍,期待八十七越來越好。”

“感謝我的八十七,潤育九年涵養一生。”

“太有愛了,感動。”

……

6月24日,八十七中學在抖音平台發布了一條全景介紹初三畢業離校儀式的視頻,出現了這樣的一條條評論,學生們收到了老師們親手制作的伴手禮,心動、激動、感動……

一個小紅袋,裡面裝著一枚杏、一枚柿子、一枚荔枝、一枚桂圓,附帶的紅色祝福紙條上面寫著:一枚甜杏,幸運加倍﹔一枚荔枝,力爭上游﹔一枚柿子,事事順意,一枚桂圓,蟾宮折桂。

“一共七百多個伴手禮,都是初三老師們利用課余時間採買、制作的。”一個個小袋子裡,裝滿了學校、老師對學生們的愛和祝福﹔一條條評論留言,飽含學生對學校和老師的不舍之情。

而在初三班級信息員遞交的班級管理表格上,不同班級的最后一條信息,不約而同地寫上了對學校和老師的感激,讓人淚目。

“感謝所有科任老師對17班同學的教導,感謝八十七中學所有老師對全體學生的教導。三年磨一劍,因為心中有奮斗之光,我們腳踏實地,雖然一路跌跌撞撞,但我們朝夕錘煉,終是守得雲開。初中時光,感謝有你們的陪伴。”

“謝謝所有校領導對九年級同學的教導,謝謝嚴老師和丁老師對九年級同學的陪伴。如今想想,何其有幸,我能成為一名八十七人。希望日后踏出八十七的校門,我們依然擁有那份八十七人的光彩。”

……

在學校的幾年,是人生的眾多精彩片段之一。然而,八十七中學用實踐証明,潤育九年,真的能夠涵養一生。“潤”文化就像山泉水,不急不緩、越過山澗,一點點滋潤學子心田,讓人久久回甘。

學校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新時代學校文化建設對於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和改進師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促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知常明變者贏,守正創新者進。“我們既重視顯性教育,也重視潛移默化的隱形教育,不斷創新方式方法,用學生切身可感可知的方式浸潤心靈,塑造思想。”張蘇介紹,八十七中學將不斷通過“潤”文化感染、熏陶一代又一代學生,達到“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的教育效果,努力辦一所有溫度、有深度、有高度的學校,為社會、為國家、為民族培養具有中國靈魂與國際視野的合格公民和現代人才。

(責編:王海躍、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