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綠江畔融紅旅,公益彩票閃金光——吉林省集安市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典型案例
自2023年度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以來,集安市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發展現狀,切實推動鄉村產業提質增效、鄉村建設提檔升級、鄉村治理提升改進,帶動紅色文化和鄉土文化有效傳承,尋求合適途徑將興邊富民和革命老區特色資源集聚到示范區內,努力建成一個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邊境紅色革命老區發展樣板,探索總結了紅色革命傳統與邊陲地域特色有機融合的鄉村振興率先發展模式。
一、案例背景
集安市位於吉林省東南部,邊境線長203.5公裡,隔鴨綠江與朝鮮一市三郡相望,有著光輝燦爛的革命斗爭歷史,紅色資源、紅色傳統、紅色基因極其豐富。2023年,集安市在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的補助支持和規范引導下,以下解放村為核心,整合區域紅色資源打造全國知名的紅色旅游目的地和產業發展集聚區,打造以援朝首渡為特色的紅色旅游靚麗名片。通過科學布局、項目帶動、人才賦能、文化融合、村企共建等一系列務實舉措,促進集安市紅色文化和鄉土文化有效傳承,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壯大,農民群眾不斷增收。
二、做法成效
搶抓發展機遇,以優質項目推動產業振興。編制《集安市重點村規劃——村庄發展方向指引》,大力推進公路巷路、邊溝大牆、供水工程、污水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旅游資源優勢、特色農產品種植等產業優勢,延長產業鏈,增加功能性,打造特色旅游基地,形成以旅促農、農旅融合的產業體系,實現農民大幅增收,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2023年蒿子溝村“栗之源”特色風情商業小街建設完成,累計接待游客近萬人次,餐飲、民宿、特產銷售等綜合旅游收入達到10萬余元。在青石鎮秋皮村打造了棒槌嶺游客接待中心,以“旅游+農業”,積極拓寬農產品銷路,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多樣化的就業渠道,著力帶動邊境地區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增收,實現了村集體與群眾收入“雙提升”。
集安市鄉村振興示范區一景。
立足資源優勢,以紅色旅游促進鄉村發展。出台《集安市民營企業幫扶鄉村振興重點村實施方案》《集安市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管理實施辦法》等各類政策,依托自身優勢,突出紅色主題,打造特色亮點,並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進行長遠設計和系統建設,為示范區的創建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緊緊錨定自身紅色資源、邊陲重鎮、旅游產業發達的稟賦條件,打造一條既能推動區域核心優勢產業發展,又能實現革命精神傳承,同時完成穩邊興邊、富民安居的鄉村振興發展路徑。構建以城東街道下解放村援朝首渡為特色的優質旅游線路,著力發展以紅色資源、邊境風光、鄉村體驗、休閑康養為特色的全季全域全方位旅游產業體系,促進集安鄉村支柱產業提質升級。
集安市鄉村振興示范區一景。
注重黨建引領,以人才帶動賦能文化提升。圍繞重點產業發展和群眾就業需求等,積極吸引善經營、懂技術、會管理的農民工、大學生、退役軍人等返鄉創業人才,開展農村實用人才、種植養殖技術技能培訓,著力培育一批新型農民和致富帶頭人。積極探索實施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工程,深挖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持續開展移風易俗、志願服務等活動,示范帶動群眾參與鄉村治理。重點突出援朝首渡紅色主題、抗聯文化、邊境文化、朝鮮族文化等鄉土鄉村風貌,滿足群眾居住品位的現代化提升需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具有集安特色的鄉村建設新氣象。
集安市鄉村振興示范區一景。
科學把控布局,以村企共建帶動農民致富。將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國家人參現代農業產業園、鴨綠江河谷山葡萄酒世界頂級產區等“金字招牌”優勢疊加,調整優化邊境一線多元化健康產業布局,培育發展人參、山葡萄、藍莓等特色農作物3.4萬畝,林蛙養殖溝79條,蜜蜂4646箱,漁業養殖1766畝。先后組團赴寧波、長沙、北京、杭州進行“民企進邊疆”對接招商推介。深入開展“萬企興萬村”活動,制定《集安市鼓勵企業到重點村投資經營獎補方法》,共有105家民營企業與37個重點邊境村進行對接並簽訂框架協議。
三、經驗啟示
產業振興步穩蹄疾,培育鄉村振興之“根”。集安市堅持“黨建引領、集體增收、群眾獲益”以及“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點面結合、連片推進”等工作舉措,積極發展綠色生態農產品合作社,採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方式,重點培育主題民宿、旅游採摘、道地餐飲、紅色研學等鄉村旅游項目,致力打造形成集親子娛樂、餐飲住宿、採摘農產品為一體的鄉村生態農旅項目,走出了“支部強、農民富、產業興”的振興發展之路。近年來,集安市發展邊境重點旅游景區景點10個、民宿旅館294戶、寫生採摘園122個,2023年接待游客180萬人次以上,帶動旅游從業人員6000余人,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的新路。
人才活力圓融迸發,夯實鄉村振興之“骨”。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支撐,集安市將拴心留人作為各項工作的落腳點,制定《集安市外來人員到重點邊境村落戶實施辦法》,同時以政策、資金、宣傳等方式提高邊民參與護邊、固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維護地區和諧穩定,吸引外出居民回流,進一步提升邊民守邊固邊積極性。持續深化農村“領頭雁”培育工程,積極開展“三支邊”活動,開展培訓1452人次,4人被評選為通化市返鄉創業人才。
生態家園靚麗宜居,塑造鄉村振興之“形”。集安市積極整合各方資源力量,主動探索建立人居環境提升“支部引領、黨員示范、群眾參與”模式,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推進廁所革命、人居環境整潔行動,不斷提升鄉村顏值。投入資金2561.03萬元,在邊境村實施各類項目28個,為邊境村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7.4%,道路通達率實現100%。實施污水管網、供水管網建設和水廁改造,配置完成分散式小型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32套、小型污水暫存池27套,鋪設管網3.5萬延長米,改造水廁966座。
文旅品牌持續升溫,傳承鄉村振興之“魂”。集安市積極探索實施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工程,深挖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持續開展移風易俗、志願服務等活動,示范帶動群眾參與鄉村治理,凝聚“共建共治共享”強大合力。構建邊境旅游產品體系,大力推進太極灣國際旅游度假區、國門景區等建設,輻射帶動村民發展主題民宿、旅游採摘、紅色研學等鄉村旅游項目,70%的邊境村走上旅游路、致富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