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吉林大學構建“大思政”體系 把立德樹人融入辦學育人全過程

2024年05月14日20:16 |
小字號

“給人以星火者,必懷火炬﹔隻有打動學生,才能影響學生,觸動心靈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5月14日,吉林大學召開專題座談會,組織思政課教師集體備課,第一時間傳達學習、第一速度謀劃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動學校思政課建設與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同向同行,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建設走深走實。校黨委書記姜治瑩主持座談會,邀請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張福貴等一線優秀教師代表和教育工作者暢談交流。

座談會上,姜治瑩領學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並回顧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他表示,深入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是我們當前的首要政治任務,重在落實、貴在行動、務在實效,我們必須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上來,增強運用其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姜治瑩強調,新時代新征程上,思政課建設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有新氣象新作為。一要把牢政治方向,在理論鑄魂中強化思想引領。要站穩政治立場,明確黨賦予我們的重要責任、重大使命,旗幟鮮明地回答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堅定馬院“姓馬”、在馬言馬。要明確課程定位,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為引領,理直氣壯地講好思政課、開好思政課,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要培育時代新人,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培養一代又一代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二要堅持守正創新,在與時俱進中夯實育人實效。要堅持“以情化理”,提升教學感染力,注重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在史論結合中講透理論之道,在縱橫比較中講深自信之基,在賡續傳統中講活精神之源,在生動實踐中講出未來之問。要堅持“同向發力”,融入實踐大課堂,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和資源,拓展學習時空,豐富學習載體,延伸學習鏈條,使思政課教學更加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融通發展。要堅持“因地制宜”,激發精神動力源,把吉大的紅色故事、白求恩的故事、黃大年的故事、學校好老師好學生的故事,融入到師生的課堂教學和日常生活之中,彰顯“又紅又專”。三要建強教師隊伍,在選優配強中凝聚奮進力量。要涵養教育情懷,思政課教師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在嚴愛相濟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讓思政課更有溫度。要練就過硬本領,思政課教師要主動提升理論素養,夯實專業功底,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以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要規范自身言行,始終堅持學為師表、言為士則、行為世范,以正確言論引導學生,以模范行為影響學生,把立德樹人轉化為內心信念,把崇高師德內化為價值追求。

會上,張福貴圍繞深刻理解和准確把握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邏輯結構與實現路徑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他表示,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鮮明特色和突出政治優勢,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每名教師都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要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政治信仰、崇高的理想追求、寬闊的視野胸懷和健康的心理品質。隨后,7位來自一線的青年學者、管理干部、專業教師及本碩博和中小學思政課建設相關部門負責人結合工作實際,介紹了他們推動教育教學創新、引領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心得體會。大家紛紛表示,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一個越思越“重”的時代課題——它們直接回答著“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吉林大學創建之初就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近年來,學校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全面加強黨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領導,持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堅持用黃大年事跡教育人、感染人,用黃大年精神激勵人、鼓舞人,持續加強思政引領和師德學風建設,高標准推進“時代新人鑄魂工程”。

領導干部學在前、干在前,是最好的教育。近年來,學校黨委依據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八個相統一”重要論述,調整優化課程教學內容,打通思政課程、課程思政一體化育人鏈條,構建全周期理論武裝、全過程教育引導、全方位實踐養成的育人格局。從隨堂聽取思政課到深入課堂講授思政課,從深入一線調研座談到參加思政課教師集體備課,從精彩的“開學第一課”“入職第一課”到難忘的思政“金課”和畢業前“最后一課”,學校黨政主要領導以上率下,走上講台,找准思想的“燃點”,燒旺教育的“爐火”,激發廣大師生愛黨愛國愛校熱情。每當到學習黃大年先進事跡的節點上,學校都精心策劃主題活動,堅持以黃大年精神發源地的擔當、傳承者的身份,走在排頭、干在前列﹔每當黨中央、教育部召開重要會議、作出重大部署,領導班子成員都先學一步、深入領會,統一思想認識,堅持言教與身教相統一,以領導干部好學風帶出學校好作風。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學校思政課建設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各部門緊密配合、馬克思主義學院具體實施”的工作體制和管理機制﹔毫不動搖地確定了“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奮斗目標,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全力打造‘三大工程’”的戰略部署,並將打造吉大特色思政工作體系作為學校“三大工程”的引領工程,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做實、做深、做細、做透﹔重點馬院建設欣欣向榮,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取得突破性進展﹔思政課建設成果連續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省級教學成果獎﹔在全國率先全面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和“四史”選修課,推進“本碩博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獲批3門國家級思政系列一流課程,博士生講師團榮獲中宣部 2023 年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全覆蓋推進線上線下融合式課堂改革,經過對近2萬名學生的摸底調研,同學們對思政課教學總體滿意度達到95.11%﹔獲批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研修基地、全國高校思政課手拉手集體備課中心﹔思政課堂與實踐育人有效銜接,白求恩紀念館、黃大年紀念館、歷史名人紀念館等一大批實踐教學場域發揮重要育人作用,成為越來越多青年學生的“打卡地”﹔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先生向北》,原創音樂舞蹈史詩《吉人天下》等“大思政課”作品深入人心、廣受贊譽﹔思政課建設工作,多次受到各級各類主流媒體報道,在全國唱響了吉大聲音。

(責編:關思聰、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