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第十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揭曉

科創大舞台閃耀“她”力量

張亞恆
2024年05月09日08:5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第十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獎章。

  頒獎儀式現場。
  活動主辦方供圖

  近日,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及歐萊雅中國聯合舉辦的第十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儀式在北京舉行。20名女科學家和5個團隊分別榮獲個人獎和團隊獎,10名科學家入選“未來女科學家計劃”。

  青年女科學家獎記錄下時代舞台上綻放的巾幗風採,閃耀著一代又一代科技創新的“她”力量。

  

  勇闖前沿“無人區”

  主辦方表示,此次評獎的提名候選人和團隊數量再創新高,總計近1300人(個),比上一屆增加超過30%。獲獎者地域分布廣泛,學科領域基本保持平衡。獲獎科學家和團隊在各類基礎科學領域勇攀高峰的同時,也在眾多重點賽道攻堅克難。

  有的獲獎科學家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蘭州大學教授陳思宇圍繞沙塵氣溶膠與天氣氣候復雜反饋問題,拓展起沙機制的相關理論,構建了起沙種類完備的沙塵模塊,揭示了自然和人為源沙塵在東亞氣候系統多圈層、多尺度過程的相互作用機制,研究成果服務於國家重大工程、國防項目和地方生態環境恢復。

  有的獲獎科學家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陳婷如長期從事皮膚再生調控與疾病發生機制的研究,揭示了白癜風對稱發病元凶,開發出新型在體內進行基因治療的方法,為我國皮膚遺傳性和自身免疫病病理研究與治療提供新的方向。

  此外,許多獲獎科學家還面向經濟主戰場,在大數據、新能源等科研藍海乘風破浪,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信息網絡、智能控制等領域勇闖“無人區”——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李嬋穎長期從事智能控制研究,在反饋機制的能力極限理論中引入原創性工具,徹底解決了幾類基本的離散時間非線性參數不確定系統的反饋能力臨界刻畫問題,建立起一系列臨界值與極限刻畫理論,並在近年來致力於智能自主控制在航天領域的應用研究。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共有204位女性科研工作者榮獲個人獎。其中,已有13位躋身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歷屆獲獎者中,已有7位摘得“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在獎項支持下與全球頂尖學者交流。

  “科研工作要頂天立地”

  “我經常跟團隊成員講,科研工作要頂天立地。‘頂天’就是探索未知邊界,‘立地’就是要讓科研成果落地。科學問題從實踐中來,解決問題又要回歸到實踐中去。”本屆獲獎者、成都理工大學國際交流合作處處長/研究員范宣梅說。

  此前,范宣梅從事四川盆地紅層滑坡的災害研究。2008年汶川地震后,看到災后的滿目瘡痍,范宣梅決定放棄此前的研究方向,轉而做地震誘發地質災害預測,一干就是15年。

  強震地質災害機制認識不清、預測不准是國際難題。十幾年間,范宣梅跑遍了汶川震區,通過衛星遙感數據發現並建立了800多處地震誘發滑坡—堰塞湖災害鏈數據庫。博士畢業並成為導師后,她又帶著學生去野外考察,翻山越嶺搜集數據。

  隨著人工智能、衛星遙感技術的快速發展,范宣梅帶領團隊將積累多年的數據和先進的算法結合,建立了預測模型,准確率較國際已有模型提高了20%以上,為震后救援的黃金72小時提供了重要支撐。

  極端苛刻環境油氣田腐蝕防護團隊獲得本屆團隊獎。回想起在新疆塔裡木河沿岸工作的場景,中國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專家高秋英說:“那裡的蚊子特別‘熱情’,它們不給你‘唱小曲兒’,而是直接‘上嘴’,每次去都頂著一身的包回來。”

  為了治理有隱患的輸油管道,“出現場”對於高秋英團隊而言早已習以為常。團隊成員在戈壁灘上翻越沙丘、調查管道情況﹔挖掘地層的特質,了解上億年前的海洋如何塑造今天的世界﹔撬開上萬公裡管線,讓管道“開口說話”……

  新疆大部分油田都在戈壁灘上,環境艱苦“從頭到尾”,坐車去偏遠一點的油井,一坐就得幾個小時。夏天太陽直晒,暑熱難耐,風沙更是戈壁灘上的常客,團隊工作人員全副武裝,臉上隻剩鼻孔露在外面。有一次,高秋英忘了帶飛巾,回到宿舍洗澡,頭發上沖下來的沙子在浴室地上鋪了一層。

  炎熱荒涼的大漠是科研沃土,也是攻堅克難的戰場。團隊聚焦中國西部極端苛刻腐蝕環境下,油氣管道設備長周期安全服務的需求,先后攻克點蝕初始位置的“隨機性”、氧腐蝕防護等一系列業界難題,降低因腐蝕所造成的損失數億元,為超深、高含硫油氣田高效開發提供安全技術保障。

  不可或缺的“半邊天”

  目前,中國女性科技工作者佔比約45.8%,她們在空前廣闊的科研舞台上熠熠生輝,成為不可或缺的“半邊天”。

  2014年,“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首次開設並表彰“未來女科學家計劃”,致力於發現和培養處在博士或博士后研究階段,具有較強科研能力和發展潛力的女性科技工作者。2022年,該計劃的評選人數由5位增至10位。本屆獲獎人年輕化趨勢進一步凸顯,全部由90后組成,其中不乏95后人才。

  除了代際接力,獎項也關注到女性科研人才愈發凸顯的領導力。2019年,獎項新增5個團隊獎項,表彰由女性擔任負責人且主要成員含女性的科研團隊,彰顯了復合型女性科研人才及其領導力。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四院十七所飛行器智能控制團隊負責人成艷娟帶領的飛行器控制團隊從零開始,以多個“首次”填補了智能控制領域的技術空白,成為航天科研領域的耀眼明珠。“創造性研究總會有這樣那樣的曲折,每次試驗都充滿變數,但我們勇做新一代裝備控制系統的探路者,不僅能干燒腦的技術攻關,還能把繡花般的細致活干得漂亮。”成艷娟說。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賀軍科表示,新時代以來,廣大女科技工作者以巾幗不讓須眉的奮斗豪情和堅忍不拔的優秀品質,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取得一大批舉世矚目的科技成就,涌現出一大批高水平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特別是以此次獲獎者為代表的廣大青年女科技工作者,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從基礎研究到工程一線,從企業院所到高校醫院,處處閃爍著她們的聰明智慧和辛勤汗水,處處展現著新時代新女性的亮麗風採和先鋒力量。

(責編:王帝元、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