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吉林省鬆原市前郭縣魏健返鄉創業

回到家鄉種糧食 帶領鄉親學農技(我的家鄉我建設)

本報記者 劉以晴
2024年04月02日08: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吉林農業大學實驗室,魏健(左)正在和學生觀察育種情況。
  本報記者 劉以晴攝

  核心閱讀

  今年44歲的魏健是吉林省鬆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人,大學畢業后,在長春創辦企業。鬆原市了解到他有回鄉創業的意願,與他建立聯系,幫助流轉1.6萬畝土地作為試驗田,前郭縣農業農村局還積極提供技術、人員,幫助他返鄉種糧。如今,魏健的農業公司土地流轉總面積超10萬畝,年產大豆近3000萬公斤。

  

  日前,記者走進吉林省鬆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隻見棕黃土地裡,田壟縱橫,幾輛農機正在作業。這邊翻地齊壟,那邊增施肥料。“今年再迎個好收成!”站在田野邊,返鄉創業的魏健信心十足。

  返鄉——

  “我回來,就是想把更先進的技術帶回田野”

  “這片是黑土地,用不著施太多肥。”蹲下身,抓把黑黝黝的泥土,魏健打開話匣子,“往東走幾百米,是黃鈣土,肥力稍弱,西頭還有一小塊鹽鹼地……”每年備春耕,魏健總習慣先到“地裡打個轉”,監測土壤情況,分區劃塊,以便精准施肥。

  “這裡本來是塊荒地,野花長到小腿高。土質復雜多樣,耕種難度不小。”魏健告訴記者。經過幾年的鋤草開荒,測土配肥,2023年,試驗田平均畝產大豆超百公斤,“摸清土地‘脾氣’,科學種田,才能養地又高產。”

  今年44歲的魏健是前郭縣本地人。從村裡考入吉林農業大學,大學畢業后,魏健在長春創辦培訓公司,生意紅火,日子寬裕,“還是喜歡黑土地”的魏健,邊工作邊讀書,成為農學碩士。魏健有心把學來的技術帶回田野,可真說返鄉種糧,“家裡沒多少地,也缺點勇氣”,魏健坦言。

  鬆原市適時提供了幫助。鬆原市首批域外英才名單公布,魏健榜上有名。市委組織部主動與他建立聯系,幫助流轉1.6萬畝土地作為試驗田,前郭縣農業農村局提供技術、人員幫助。同年年底,魏健帶著5000萬元啟動資金回鄉,准備成立一家農業公司——聚焦糧食種植。“我是長發屯人,企業就叫長發集團,我回來,就是想把更先進的技術帶回田野。”

  讓域外人才“願意回”。鬆原市出台“連心橋計劃”,收集鬆原籍域外人才信息,搭建市級領導包保對接、市直部門分類幫扶等機制,針對性提供服務。截至目前,鬆原市已與3600多名域外人才建立聯系。“通過開展‘雙創’活動,為企業和個人提供創業擔保貸款及初創補貼等,幫助人才解決回鄉難題。目前,前郭縣累計發放貸款2200多萬元。”前郭縣委組織部人才辦負責人要尚琨介紹。

  如今,長發集團土地流轉總面積超10萬畝,年產大豆近3000萬公斤。去年秋收,魏健特地把80多歲的老父親接來地裡,望著鼓鼓囊囊的豆莢,本不大支持魏健返鄉的“老把式”終於點了頭,“論種地本事,你現在比我強。帶著知識回來,沒錯。”

  帶動——

  “農技推廣,有時得慢工出細活”

  “這知識,不光自己用,還得造福鄉親。”在試驗田忙活到晌午,吃過午飯,跟著魏健驅車到不遠處的周家村。幾位村民一早聚在一塊,田間地頭,一堂農技課就此開講。

  “啥是大壟雙行技術?田壟犁寬,雙行種苗。”魏健邊說邊比劃,“為啥要這麼整?留出更大空隙,讓秧苗喘氣,自然長得更好。”用老百姓的話把技術講得明白。

  “技術是好,可想讓村民接受,得花心思。農技推廣,有時得慢工出細活。”魏健笑著告訴記者。

  “魏總沒事常來轉悠,農忙時索性住在村裡。”村民王艷香大姐說,施肥料、治虫害、修農機……魏健總是熱心幫忙。日子久了,他變成了村裡的熟人,逐漸得到村民信任,“魏健說行的技術,咱願意試試。”

  幾年前,長發集團承接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牽頭的大豆產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項目,成立科技推廣團隊,工作人員走村入戶。截至目前,長發集團已與吉林省648個鄉鎮建立聯系。

  “農技推廣,魏總不光講理論,還管實操。”那頭,村民楊志臣接過話茬。去年,楊志臣“打頭陣”,率先嘗試大壟雙行耕種技術。他告訴記者,春耕后、秋收前,魏健常到自家地裡,揣把卷尺,田壟高度、壟間寬度、秧苗間隔……細致測量。“新的農技,村民頭回採用,難免有各種問題。就得進到田裡,幫忙調整。”魏健說。

  “那這技術到底咋樣?”有村民問。楊志臣底氣十足,“去年試驗的地塊,產量高了差不多三成,今年咱家准備全面推廣。”

  換良種、改技術、購農機,在魏健的帶動下,近幾年,不少周家村村民的收入翻了一番。截至目前,長發集團在吉林全省建起3處大豆科技小院,輻射近3萬農民,幫助千余位殘疾人等特殊人群實現就業,累計帶動增收超億元。

  讓域外人才“起作用”。2021年起,吉林省制定出台《關於激發人才活力支持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政策措施》,鼓勵鄉村人才與當地農業農村局、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合作,通過入村授課、設置研學基地、承接推廣項目等方式,推動農業現代化。

  “農技推廣,也需要本村新農人參與。”走村入戶,魏健不時碰到想繼續學習的村民,他又有了新想法。魏健建起微信群,鼓勵有意願的農民參加成人高考,義務提供報考指導、備考答疑、互助交流等服務。“群裡已經有百來人了,別看現在農閑,大家學習可忙著呢。”

  育種——

  “地裡穩產增產,要靠農技,也要良種支持”

  “地裡穩產增產,要靠農技,也要良種支持。”魏健告訴記者,如今,他與吉林農業大學建立聯系,學校萬份大豆植株資源庫、育種實驗室對他開放,新研究的良種則可以到長發集團的試驗田試種推廣。

  “我要研究地裡最需要的東西。”吉林西部,包括前郭縣在內,不少地塊處於中國東北鬆嫩平原鹽鹼地典型分布帶,一度“寸草難生”,魏健將目光放向耐鹽鹼大豆品種培育。

  周末,吉林農業大學,20多平方米的育種實驗室裡,滿眼綠色。“這個盆裡是吉農75,目前吉林省的大豆主導品種。”接著,魏健抱起一個塑料大盆,裡頭種著五六株秧苗,不過小指高,“這是今年新雜交出的大豆品種,表現還行,雖然沒吉農75長得高,但根系壯實,耐鹽鹼。”魏健邊說,邊將當日種子的生長數據認真記錄下來。

  近年來,長發集團與中國科學院、吉林省農科院、吉林農業大學開展科技合作,以大豆育種為主攻方向,完成重大科研項目12項,已培育大豆良種繁育優良品種40個,大豆良種累計推廣面積150萬畝。

  2023年,公司建立的實驗室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北方耐鹽鹼大豆育種重點實驗室。

  今年,魏健還計劃購入豆油、腐竹、豆皮等豆制品加工設備,開拓大豆深加工產業。“和農民一起使勁,把這小黃豆,變成助增產助增收的‘金豆子’。返鄉創業,大有可為。”魏健底氣十足。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02日 13 版)

(責編:李洋、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