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振興發展新突破縣域行

梨樹:發展現代化大農業 黑土地筑牢“大糧倉”

人民網記者 李思玥
2024年03月29日08:55 | 來源:人民網-吉林頻道
小字號

春分時節,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的農田裡,備春耕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目前我們已經選定了種子化肥,農機具檢修也馬上完畢,為春耕做足了准備,力爭今年多種糧、種好糧。”對於今年的糧食生產,全國人大代表、梨樹縣鳳凰山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韓鳳香信心滿滿。

農業是發展之基、振興之要。梨樹縣立足農業大縣實際,以現代化大農業為發展方向,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推廣“4+2梨樹模式”升級版,聚焦機制創新,開辟規模經營新路,強化科技支撐,打造富民強縣“4+1”全產業鏈,在推動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變上邁出堅實步伐。

全域示范推廣“梨樹模式”升級版

作為全國糧食生產十強縣,梨樹縣肩負著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必須牢牢守住耕地這一糧食生產的“命根子”。

多年來,梨樹縣委、縣政府堅持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把黑土地保護作為首要任務,持續推廣“梨樹模式”,創新良技良法,切實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

“2023年,梨樹縣以‘梨樹模式’秸稈還田為主體,探索實施更加節本增效的黑土地保護‘4+2梨樹模式’升級版,即‘秸稈覆蓋免耕種植模式、秸稈覆蓋條帶旋耕種植模式、秸稈覆蓋壟作種植模式和高留茬壟側栽培種植模式(包含留茬少耕)’+‘秸稈科學離田和糞肥堆漚還田’。”梨樹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王貴滿介紹說。

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實踐,“梨樹模式”從2007年十幾公頃的“秸稈全覆蓋”試驗田起步,到2023年推廣面積達到了近21.6萬公頃,佔梨樹縣玉米耕作面積的95%以上。

鳳凰山農民合作社機械化秋收場景(資料圖片。李坤攝)

鳳凰山農民合作社機械化秋收場景(資料圖片。李坤攝)

為全力破解推廣保護性耕作過程中應用機械化難題,梨樹縣政府與中國農業大學聯合研制出多功能免耕播種一體機。“該機器實現了在秸稈覆蓋地表的條件下滿足施肥、播種農藝的要求。”王貴滿介紹說,多功能免耕播種機的研發成功,是保証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梨樹模式”高標准規范實施的又一新式武器,將在實施保護性耕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為加強技術培訓,梨樹縣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組成5個梨樹模式技術指導組,通過現場會、培訓會等不同方式分區域對全縣各鄉鎮街道進行黑土地保護利用的技術培訓與指導。

“同時,我們還開展了微信網上大講堂,每月逢‘10’開講,使黑土地保護‘梨樹模式’走進千家萬戶。”王貴滿說,“梨樹模式”在梨樹縣不斷完善,得到越來越多農民的認可。

截至目前,不斷拓展“梨樹模式”內涵外延,建設萬畝示范區5個,打造現代農業生產單元40個,新建糞肥堆漚點1255個,推動“4+2梨樹模式”實現全域示范推廣。

發揮合作社引領作用 把農業做“活”

“‘梨樹模式’不僅讓我走上了科學種田的路子,升級的‘梨樹模式’更讓我嘗到了現代農業的甜頭。”韓鳳香說,自己既是梨樹模式的見証者,也是實踐者,更是受益者。

“過去,老鄉們種地靠天吃飯,村裡出現了許多‘破皮黃’,地裡都是黃土、黃沙、石頭子,不僅糧食產量低,農機具作業時損耗大。”為此,韓鳳香在合作社大力推廣秸稈覆蓋還田的“梨樹模式”。

起初,這引來不少鄉親們的質疑,結果到了秋天測產時,“梨樹模式”比傳統種植的產量高出不少,“鄉親們徹底服了,爭著找上門,要把土地交給合作社種植”。

去年,韓鳳香嘗試承建了300公頃的現代農業生產單元,採用升級的“梨樹模式”,通過“糞肥堆漚”還田,每公頃可減少化肥使用量100斤左右。此外,合作社創新土地集約方式,實現整社整村推進土地規模化種植、全程機械化作業﹔通過“智慧農業”技術遠程監測作物生長,實現現代化種植。

鳳凰山農機農民合作社正在進行農機檢修備戰春耕。李坤 攝

鳳凰山農機農民合作社正在進行農機檢修備戰春耕。李坤 攝

圍繞吉林省“秸稈變肉”工程,鳳凰山農機農民合作社還將種田與畜牧業有機融合。“現在我們合作社養殖了152頭肉牛,准備發展‘秸稈+喂牛+糞便還田+作物生產+秸稈喂牛’的小型循環經濟,在綜合利用資源的同時,為生態環境建設提供支持。”韓鳳香說。

如今,鳳凰山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入社成員158戶,擁有大型農機具73台(套),集約經營土地近1000公頃,服務帶動周邊9個村800多戶農民,2023年合作社實現糧食總產量2000多萬斤。

近年來,梨樹縣堅持把促進合作社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依托基礎特色產業,全力發展出以鳳凰山合作社、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種植養殖多樣化合作社。截至目前,梨樹縣現有登記注冊合作社2882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5.4%,農業集約化水平有效提升。

“下一步,我們要發揮合作社領富帶富的作用,圍繞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方向,實現‘種、養、加、銷’全鏈條式發展,把農業做‘活’,讓更多農民實現致富增收。”韓鳳香說。

推動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鏈”式發展

玉米增產了,如何進一步增收?吉林省晟然食品有限公司年產量2萬噸的速凍玉米給出了答案。

走進吉林省晟然食品有限公司,速凍玉米生產車間內繁忙有序,工人們正在把一根根篩選好的速凍玉米棒打包裝箱。

工人們正在把速凍玉米棒打包裝箱。人民網記者 李思玥攝

工人們正在把速凍玉米棒打包裝箱。人民網記者 李思玥攝

吉林省晟然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開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專業食品企業,一期項目總投資1億元。“目前,我們擁有一條玉米棒速凍生產線年產6000棒、一條玉米粒速凍生產線年產量5000噸,全年生產總值1.1億元,同時解決了300余人的就業問題。”吉林省晟然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軍說。

“公司與梨樹周邊的5個合作社、300多戶農民簽訂了終止收購合同,種植面積達2000多公頃,為每戶每公頃增收3000元。”張軍說介紹說。

糧食就地加工轉化,成為消化糧食存量、解決農民賣糧難、穩定玉米市場價格的重要渠道,不斷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既保証農民收益,也能讓加工企業生存,同時解決就業問題。

張軍告訴記者,目前,總投資2.4億元、年產量2.5萬噸的二期項目正在建設中,預計今年4月建成投產,投產后二期項目產值預計1.9億元,可解決400余人的就業問題。

近年來,梨樹縣深入實施“產業促增收”專項行動,落實落細各項惠農政策,立足玉米、蔬菜、生豬、肉牛、肉雞等自身優勢和產業基礎,不斷擴大種植養殖規模,推進“4+1”農業全產業鏈建設,引進建設了吉林晟然鮮食玉米、浙江華統生豬屠宰及預制菜、遼寧耘墾肉雞屠宰及深加工、山東伊康肉牛屠宰及深加工等一批重點農業全產業鏈項目。

依托梨樹經濟開發區,重點引進鏈主型、龍頭型企業,梨樹縣持續在延鏈、補鏈、強鏈上下功夫,推動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發展。

倉廩實而民心安,農業強則百業興。黑土地上,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合作社經營跨越式提升,特色產業蓬勃發展,梨樹縣正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為推動吉林全面振興率先實現新突破提供有力支撐。

(責編:李思玥、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