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讓雷鋒精神 閃耀在高寒鐵路線上

2024年03月05日13:25 |
小字號

“雷鋒精神給我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動力,始終激勵著大家腳踏實地、求真務實,努力做好本職工作。”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吉林通化工務段橋隧車間第一維修小組(下稱“維修小組”)班組長劉傳雙說道。

立足本職崗位,發揚“螺絲釘”精神

3月5日,2024年春運落下帷幕,春風漸起,冰雪消融,本應該從春運大考中放鬆下來的維修小組的職工們,卻迎來更大的挑戰。雪水的滲入會加大鐵路兩側山上石塊滑落的風險,第一維修小組的職工們來到梅集鐵路線192公裡100米處,對易發生山坡落石地段進行檢查清理作業。

帶隊的老班長宮汝文今年56歲,這次出任務依舊打頭陣,扛著裝備沿鐵軌深山前行。沿線道路蜿蜒曲折,盡是濕漉漉的泥水,小組成員走兩步就要打滑。作為第一維修小組成立之初的“元老”,干了36年的老宮始終沒挪過地方。每次出任務,他永遠都是沖在前面。他說,隻要能動彈一天,就要在鐵軌旁巡一天。

“日常巡檢有兩個重點,一是走到地兒,二是看到位。”老宮說,隧道、涵渠、橋梁的每一個地方都要走到,每一個點都要看到,而且切記要“多看一眼、多走一步、多敲一錘、多問一聲”。

春防融雪落石、夏抗酷暑洪澇、秋除枯枝倒樹、冬戰嚴寒冰雪,多年來,組員們始終秉持著精益求精的匠心和專業嚴謹的態度,如17顆“螺絲釘”般牢牢地“釘”在250多公裡的梅集鐵路上,守護這條高寒鐵路線34年安全無事故。

紅色印記烙印於心,堅定踐行黨的初心和使命

小組17名職工中有7名黨員、9名退役軍人,“紅色”是他們不變的精神底色,無論何時何地小組都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堅定不移地聽黨話、跟黨走。

每年的7月1日都是第一維修小組的“感悟日”。每到這一天,黨小組組長劉傳雙都要帶領大家走進通化市各個紅色教育基地,聆聽革命故事、重溫革命傳統。楊靖宇烈士陵園,紅石砬子臨時戰地醫院遺址,老嶺隧道戰斗遺址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也讓組員們的理想信念不斷堅定。

“堅守崗位,奉獻青春,隻有繼承先輩的意志,才能將工作做到最好。”潘洋的父親就曾是一名橋隧工,很多與鐵路相關的“紅色”故事他都是從父輩那聽到的。如今潘洋已成為小組出名的搜山掃石“蜘蛛俠”,也吸引了更多“90后”加入了維修小組。

維修小組的同志們都生長在長白山區,從小聽著英雄故事長大,小組每周定期組織理論學習,雷鋒的故事和語錄成了大家的“必修課”,“一滴水隻有放進大海裡才能永遠不干,一個人隻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融合一起的時候才能有力量。”這些經典的語錄大家倒背如流,也不斷指引著小組組員在萬裡鐵道線上發光發熱。

用行動詮釋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

“守護山區鐵路就是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劉傳雙常說,“隻有將雷鋒精神付諸行動和實踐,才能體現出其永恆的價值和時代內涵。”

“做高山岩石之鬆,不做湖岸河旁之柳。”19座隧道、120座橋梁、387座涵渠,幾十年如一日地巡檢、養護、維修,大家一年就要走一次“萬裡長征”。即便如此,幾十年過去了,維修小組裡從未有人申請離開,第一小組的事跡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他們先后獲得2022年度“通化好人集體”、2023年度“吉林好人標兵團體”“新時代鐵路榜樣”“最美鐵路人”等榮譽,多次被段裡評為“先進班組”“文明班組”。

工作之余,維修小組也時刻關注、關愛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盡自己所能為他人帶去溫暖和幫助。趙寶臣是通化市紅十字藍天救援隊隊員,他經常參與志願服務活動,多次無償獻血,還自學考取了應急救援員及救護師資格証書。在他的影響下,小組不少人主動向社區申請做志願者,每周抽出一定時間去社區做義工服務。

3月3日,維修小組到通化市愛唯養老院幫助孤寡老人打掃衛生、除草、掃院子、擦玻璃,學著雷鋒做好事,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孫曉晨)

(責編:關思聰、謝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